小学课文里的断腿的作家是谁?

如题所述

小学课文里的断腿作家是指史铁生

瘫痪作家史铁生,也是我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作家之一。

1951年01月04日史铁生出生于北京。父亲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所以史铁生从小基本都是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史铁生小学就读于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十岁时就拿了作文一等奖。1964年小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他的作品文采飞扬很快便在校园内被传阅。

那时的史铁生还是一个风一样的少年,和邻居家的小孩在胡同里踢球、嬉戏,尤擅长80米跨栏。在他飞奔跨越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大半生却需要在轮椅上度过。

1969年,全国掀起了一阵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狂潮。18岁的史铁生满怀热情毅然报名参加。对此,史铁生的母亲是极力反对的,因为史铁生患有先天性脊椎裂,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农村劳动。但大潮之下,“上山下乡”对于史铁生这样的热水青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史铁生最终还是跟随同窗孙立哲等人共赴陕西延安。

陕北的冬天,寒风刺骨。窑洞冷得像一个冰窟窿,哪怕史铁生裹紧了棉被,把身体蜷缩成一团也无法抵御刺骨的严寒。他的脊柱在严寒与劳作的压迫下,开始病变。史铁生才干了三个月的农活,便因腰腿疼痛回京治疗。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痛感初消的史铁生又赶赴延安。部队为照顾史铁生的病,给史铁生安排了喂牛的工作。

后来原本强忍着走进医院的史铁生如今只能坐着轮椅出院,他的下肢彻底瘫痪了。他才22岁啊,正是大好年华却遭此大祸。

他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失去了双腿,在瘫痪的最初几年内,他曾愤怒过,无助过,绝望过,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但有母亲在默默地陪伴他度过生命中最黑暗的那段时光。

史铁生的创作之路始于1979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就震惊了文坛,自此开启了他的创作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8

小学课文里的腿部残疾的作家是的史铁生。

史铁生在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主要作品

《爱情的命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奶奶的星星 》《夏天的玫瑰》《来到人间》《死国幻记》《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人物评价:

史铁生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韩少功评价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第2个回答  2022-05-05

小学的断腿作家是史铁生,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就是出自《史铁生散文》。

虽然课文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文笔朴实无华,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母爱还是直戳人的内心深处。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史铁生是来自他曾发表过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由于双腿瘫痪,他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消沉过抱怨过,只知道自己痛苦无比,却忽略了家人也在看不见的角落无声地抹泪,当母亲因肝病发作猝然离世,他才悟出生命的意义,要好好活着......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4日,父母算是当地的知识分子,收入还算不错,他许是从小受了父母的熏陶,在文学上颇有几分天赋。

史铁生把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受融于笔中,写下的文章深刻而富有哲理,不少读者被他的文字折服,慢慢地,他的读者越来越多,他的创作也开始得到官方的肯定。史铁生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年度作家文学奖以及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等具有重量级的奖项,之后他还被邀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第3个回答  2022-05-01
是英国作家迪安·斯坦雷
《小珊迪》这篇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六课。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生活,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的死去的故事。表现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由于文章所述故事发生在英国,文章主人公小珊迪 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我们所处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造就了少年儿童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课文的特点,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他能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一边观看录像一边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内容,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宫老师让学生一面读一面观察画面,一面动笔在文章里用不同符号圈画,板书设计也力图做到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宫老师的教学过程层次清楚,循序渐进,抓住重点,突出中心。
教学过程
一. 题、揭题
首先,教师用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一百多年前的英国,许多儿童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接着,教师放录像,录像内容有一百多年前英国社会情况介绍,还有小珊迪个人图片介绍。然后,板书课题《小珊迪》。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二. 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提问: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懂得了什么?
(2)放录像,看大屏。
大屏显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小脚冻得通红”删去一些词对比看有什么不同,说出自己的理解。删词后句子变为“他穿着单衣,脸冻得发青,脚冻得通红。”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如:删词后句子不够具体,没能充分说出小珊迪家里贫穷的程度。教师小结:从小珊迪的外貌描写看出小珊迪饱受饥寒。
(3)引导学生往下理解课文内容用了提问法、分角色朗读法。
“珊迪是怎么买火柴的?”请同学们用波浪线画出来。学生用波浪线画出珊迪说的话。教师提问珊迪的话包含什么意思。学生答小珊迪卖火柴时先后4次请求先生买他的火柴,请求的语气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最后文中用了“乞求”一词,说明小珊迪饿极了,急需钱买食品充饥,教师指名让几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对话内容后再往下读。
2.学习第二段
(1)提问。
“小珊迪换零钱被马车轧断了腿,还想到让弟弟把零钱还给先生,说明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理解课文,发表见解
小珊迪去换零钱时被马车轧了,伤势很重,火柴丢了,帽子找不到了,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生命垂危时想到了两件事。一是派弟弟把找回的钱送回给作者:二是挂念弟弟无人照顾,文中写道“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他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他呢?”表现了珊迪对弟弟的爱,也说明了珊迪是个诚实善良的人。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体会珊迪的好品质,激起学生的同情心。
(3)看大屏
“作者来看望被马车轧断腿的小珊迪”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读相应的文章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4)学生朗读
“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他死了”。指导学生用同情的语气朗读这部分课文。读小珊迪对作者说的话时,要读出难过的心情,舍不得离开弟弟的悲伤心情。
(5)提问
那位先生对小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情淡薄,但是,这位先生这样做,是因为被珊迪那种诚实,善良的品质所感动。
(6)小结
“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不仅打动了那位先生的心,而且打动了我们的心,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3.讲读最后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最后一段。
(2)理解“直到今天”,“永远”说明不管经过多长时间,小珊迪的这种美好品质都会打动人们的心。指导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读。
(3)文中哪句话讲了小珊迪的这个故事打动了千千万万个人的心?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
三.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齐读全文,回答: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哪些美好品质打动了你的心?
2.文章的重点写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3.小珊迪是个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为了养活自己和弟弟,很需要钱,但他被轧成重伤后,将要死之前,想到的是让弟弟把钱送回去,他多么诚实。他年纪不大,可他处处关心弟弟,他又是多么善良,他的心灵是多么美好。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揭示中心,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激发同学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听录音,深入体会故事内容。
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读句子再看画面内容(教师把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按前后顺序重新播一遍)再一次体会这个动人的故事。教师导言结束课文讲解。“此时,你们想对珊迪说什么?”学生回答(珊迪你真善良;珊迪我会努力学习的;珊迪你真诚实,我要向你学习……)
这是一堂生动感人的语文课。纵观上述的教学片段,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新理念。在自主练读、教师范读、入情入境的地分角色读这些过程中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堂课宫老师在教学时能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好品质。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景之中,真切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堂课宫老师的讲解不但细致,而且道理讲得深讲得透。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第4个回答  2022-05-08
小学课文里的断腿作家是指史铁生。

瘫痪作家史铁生,也是我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作家之一。

1951年01月04日史铁生出生于北京。父亲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所以史铁生从小基本都是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史铁生小学就读于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十岁时就拿了作文一等奖。1964年小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他的作品文采飞扬很快便在校园内被传阅。

那时的史铁生还是一个风一样的少年,和邻居家的小孩在胡同里踢球、嬉戏,尤擅长80米跨栏。在他飞奔跨越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大半生却需要在轮椅上度过。

1969年,全国掀起了一阵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狂潮。18岁的史铁生满怀热情毅然报名参加。对此,史铁生的母亲是极力反对的,因为史铁生患有先天性脊椎裂,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农村劳动。但大潮之下,“上山下乡”对于史铁生这样的热水青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史铁生最终还是跟随同窗孙立哲等人共赴陕西延安。

陕北的冬天,寒风刺骨。窑洞冷得像一个冰窟窿,哪怕史铁生裹紧了棉被,把身体蜷缩成一团也无法抵御刺骨的严寒。他的脊柱在严寒与劳作的压迫下,开始病变。史铁生才干了三个月的农活,便因腰腿疼痛回京治疗。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痛感初消的史铁生又赶赴延安。部队为照顾史铁生的病,给史铁生安排了喂牛的工作。

后来原本强忍着走进医院的史铁生如今只能坐着轮椅出院,他的下肢彻底瘫痪了。他才22岁啊,正是大好年华却遭此大祸。

他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失去了双腿,在瘫痪的最初几年内,他曾愤怒过,无助过,绝望过,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但有母亲在默默地陪伴他度过生命中最黑暗的那段时光。

史铁生的创作之路始于1979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就震惊了文坛,自此开启了他的创作之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