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中武将武力排名前五的人是谁?

如题所述

我们把每个朝代排名第一的列出来,看看大家心目中谁才是第一

1、唐朝薛仁贵

唐太宗没有看走眼在此后数十年征战沙场,战功赫赫。薛仁贵曾经大败九姓铁勒,九姓从此衰弱,不再构成边患;唐太宗死后,唐高宗又任命薛仁贵出征高句丽,薛仁贵在降服高句丽的过程中,实际功劳甚至远超最高统帅李勣,从此高句丽不复存在,也算圆了唐太宗灭高句丽的夙愿;而后薛仁贵又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坐镇高句丽旧地多年,政绩斐然。


2、宋朝岳飞 

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历史,那样的镜子将是一面哈哈镜;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先祖活动的事实,只有首先尊重事实,我们才可能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

据资料显示,岳飞是南宋著名的将领,传说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的信条。岳飞数次北伐抗金,曾得到宋高宗赐的"精忠岳飞"锦旗。1142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成为南宋绥靖政策的牺牲品。因此,岳飞首先是为国家所任命的抗金将领,从岳飞抗击金国的目的和最大受益者来看,显然是为了南宋的国家利益。

另外,说岳飞代表正义,是因为一个国家政权腐败并不能成为另一个国家侵略的借口,一个国家的命运应当由它自己的人民说了算。岳飞所代表的是置个人安危于脑后,不屈不挠,救国家和百姓于危亡的精神和气节,从这个意义上将岳飞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没有什么不妥。 


3、元朝王保保 

只要跨上马,我们仍然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而在元朝陷入危急之时,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丰富作战经验和军事才能的将领。其中最优秀的一个,叫做扩廓帖木尔,他还有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保保。

王保保是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尔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在察罕被杀后,他承担起了守护元朝的使命,并成为了明朝的主要敌人。

朱元璋说他:”王保保本一孺子,承李察罕余烈,骤得重权,恢复山东、河南北诸郡,遽袭王爵,遂萌骄纵之心,岂有豪杰之见?使其能知礼义,欲为一代中兴名将,则必尽忠于元,凡阃外生杀之权,专之可也。……今王保保不此之务,自除官职,其麾下称左右丞、参政、院官,不可胜数,而各处钱粮皆收入军中,不供国用,此与叛乱何异?名虽尊元,实则跋扈,若一旦为敌国所败,天下后世,将谓何如?是遗臭也!古之贤哲,宁如是乎?“”

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荀)攸、(荀)彧,猛将如(张)辽、(张)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4、明朝常遇春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

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

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5、大清第一勇士——鳌拜 

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8

1、唐朝薛仁贵

  唐太宗没有看走眼在此后数十年征战沙场,战功赫赫。薛仁贵曾经大败九姓铁勒,九姓从此衰弱,不再构成边患;唐太宗死后,唐高宗又任命薛仁贵出征高句丽,薛仁贵在降服高句丽的过程中,实际功劳甚至远超最高统帅李勣,从此高句丽不复存在,也算圆了唐太宗灭高句丽的夙愿;而后薛仁贵又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坐镇高句丽旧地多年,政绩斐然。



  那么,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薛仁贵呢?

  1.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声就可以震慑敌军。

  2.薛仁贵天生就是将才,曾经说过:“兵不在多,在于将之调遣也。”

  3.富有谋略,在青海时,对于大军进军的作战方案是正确的,只不过猪队友扯后腿了。

  4.给后人传颂佳话:白袍小将,方天画戟,三箭定天山。



  2、宋朝岳飞

  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历史,那样的镜子将是一面哈哈镜;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先祖活动的事实,只有首先尊重事实,我们才可能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据资料显示,岳飞是南宋著名的将领,传说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的信条。

岳飞数次北伐抗金,曾得到宋高宗赐的"精忠岳飞"锦旗。1142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成为南宋绥靖政策的牺牲品。因此,岳飞首先是为国家所任命的抗金将领,从岳飞抗击金国的目的和最大受益者来看,显然是为了南宋的国家利益。

另外,说岳飞代表正义,是因为一个国家政权腐败并不能成为另一个国家侵略的借口,一个国家的命运应当由它自己的人民说了算。岳飞所代表的是置个人安危于脑后,不屈不挠,救国家和百姓于危亡的精神和气节,从这个意义上将岳飞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没有什么不妥。



  3、元朝王保保

  只要跨上马,我们仍然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而在元朝陷入危急之时,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丰富作战经验和军事才能的将领。其中最优秀的一个,叫做扩廓帖木尔,他还有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保保。

  王保保是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尔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在察罕被杀后,他承担起了守护元朝的使命,并成为了明朝的主要敌人。

  朱元璋说他:”王保保本一孺子,承李察罕余烈,骤得重权,恢复山东、河南北诸郡,遽袭王爵,遂萌骄纵之心,岂有豪杰之见?使其能知礼义,欲为一代中兴名将,则必尽忠于元,凡阃外生杀之权,专之可也。……今王保保不此之务,自除官职,其麾下称左右丞、参政、院官,不可胜数,而各处钱粮皆收入军中,不供国用,此与叛乱何异?名虽尊元,实则跋扈,若一旦为敌国所败,天下后世,将谓何如?是遗臭也!古之贤哲,宁如是乎?“”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荀)攸、(荀)彧,猛将如(张)辽、(张)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4、明朝常遇春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

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常遇春短暂的一生犹如烟花般绚烂,他就像是一个剑道高手,出手如电,在别人还没反映过来时,已被一剑封喉。他一生征战,未尝败绩,是元末明初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他和徐达的配合更是天衣无缝,汉族政权首次以骑兵对骑兵的方式对阵游牧民族而不落下风。

  5、大清第一勇士——鳌拜


  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第2个回答  2021-01-09

唐朝第一名将,李世民绝对实至名归,不仅善将兵,更善善将将。

如图

宋朝·曹彬 第一良将

皇帝的赏识和器重是曹彬成为北宋名将的第一先决条件,其次曹彬的军功在开国元勋中无人可比,平灭后蜀、征讨北汉、攻破南唐,多次抗击契丹,为北宋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一生鲜有败绩,唯一遗憾的是后来与辽人作战因粮草短缺而吃了败仗,但瑕不掩瑜,曹彬仍无愧于北宋开国名将。至于李继隆、潘美、王全斌等人,亦是能征惯战之人,曹彬之所以被后世称之为第一良将,在于除了战功之外,他的言行举止类乎常人,具有名臣风范,是为为将者之典范。

如图

元朝·伯颜

伯颜生于中亚,是蒙古将军之后。为旭烈兀使臣到大都见忽必烈,受到赏识留用。1274年统帅大军攻宋,指挥阿术和阿里海牙在阳逻堡夹击大破宋军,攻取汉口,宋军伤亡数十万,取得鄂州之战的胜利。随后统兵东下,水陆并进,在丁家洲大破宋军,歼灭其主力。1275年占领建康(南京)。随后攻破常州,屠城。 1276年直抵宋都临安,宋投降。随后伯颜率军北上与蒙古叛乱诸王交战,先故意懈怠麻痹敌军,然后一举击破叛军。

如图

明朝·徐达

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1385年)卒,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清朝·多尔衮

多尔衮大清军事统帅,摄政王,奴尔哈赤的第14子。身经百战,统领八旗兵多次击败明朝军队。招降蒙古国大汗,缴获蒙古国传国玉玺。1636年,入寇北京,击败大明名将卢象升。继而攻破济南,所战20次,每战皆捷。克城40座,掠夺人口25万。参加松锦之战,两次围攻锦州。在松山决战中,大败明军洪承畴等8总兵13万,并生擒明朝统帅洪承畴,迫使祖大寿投降。诱降吴三桂,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10万大军,占领北京。后来继续追击剿灭了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大西政权。多尔衮一生征战无数,战无不胜,数不胜数。

第3个回答  2021-01-05

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从前到后依次为:关羽、典韦、张飞、马超、赵云。《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具有很强大的虚构性,但是在真实三国历史中,这五个人的武力,才能真正的称得上是前五甲,在战场上面的他们也是杀敌无数,叱咤风云。

一、关羽

关羽是正史三国第一猛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就连奸诈之人曹操都畏惧他三分。温酒斩华雄,是关羽武力超群的最好体现,刮骨疗毒也反映了关羽强大的忍耐力,关羽对待自己的结义兄长刘备,也是忠心不二,如果说关羽没有败走麦城,一直坚持到最后,恐怕蜀国应该不会那么快就灭亡,关羽是许多人心目中勇猛忠义的偶像。

二、典韦

典韦是曹操部下最有名的将领之一,因为典韦有高强的武技,也就被曹操选中,当了自己的贴身保镖。典韦的武器双戟重量达到了80斤,典韦可以轻松自足着拿着自己的武器,保卫着曹操,并且替曹操征讨敌人,但是这样有名的大英雄却死得很冤枉。曹操本是一个好色之徒,当时曹操看上了张绣嫂嫂的美色,就想跟张绣嫂嫂偷情,被张绣发现后,觉得自己颜面尽失,要和曹操决一死战,典韦为了保护曹操撤退,不幸牺牲。

三、张飞

张飞是三国中有名的鲁莽大汉,在三国中就没有张飞不敢干的事,在战场上也是凶猛无比,一般人都不敢和张飞匹敌。张飞体型粗大,力大无穷,如果说张飞出马几乎都没有,不可以摆平的战役,张飞不仅体型巨硕,而且嗓门也很大。在著名的长坂坡战役中,张飞大喝三声就吓死了夏侯杰,所以在整个三国中几乎没有人敢和张飞单挑。张飞对待兄长,刘备也是毕恭毕敬、忠心耿耿,一心只想辅佐刘备重回巅峰。

四、马超

马超,人如其名,人在马上,超神入化,毛超是蜀汉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作为少数民族的马超骁勇善战,在战场上掠敌无数,对枪法枪术颇有研究,一快制敌是马超的本领,为了辅佐刘备,奉献了毕生的武力,然而,年仅47岁就离开了人世。

五、赵云

《三国演义》中对赵云有一定的神化作用,但是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赵云可是刘备的贴身保镖。赵云的武艺也是出神入化的,龙胆枪在手,天下无敌,在街亭之战中,虽然兵力稀少,但是仍能够牵制住敌军的主力,避免众多的损失。长坂坡一战,千里走单骑,一心一意,忠心耿耿,保全了刘备的实力。

第4个回答  2021-01-07

灭了突厥的大唐李靖是我心中古代第一武将!

说起这个突厥,还真是招我们的恨。他们本是室韦的煅奴。职业打铁,这本没有什么。一旦他们阔了,把漠北搅得天翻地覆。隋末大乱,突厥把手伸到长城以南,到处安插代理人,连唐高祖李渊都得仰人鼻息。

刘黑闼、宋金刚等人都是突厥在背后支持,好像其中谁谁谁还被突厥封了个“定杨可汗”。

李世民与刘宋等人对战都曾吃过大亏。

后来,李靖采用特种战术,以小股精兵深入漠北,直捣黄龙,一战而擒获突厥可汗。一个强大的突厥土崩瓦解。

李靖捉住突厥可汗之后,直接绑缚长安,让太宗皇帝搞了个献俘仪式。

考虑到当时大唐和突厥就是唯二的超级大国,这相当于美苏争霸,美特种兵把勃列日列夫抓到白宫草坪开新闻发布会。

后来,李靖的学生苏定方再下一城,将突厥残余势力扫灭干净,那是后话。

不过题主说得有点模糊,“实力”,具体指的是什么?

窃以为,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维度:自身武力、军事指挥能力,军事理论水平。三项之中,如果有两项比较出众,可以说,就是一代名将了!

总结陈词,李靖是中国历史上几乎唯一的360度全天候无死角的战神!

当年关羽作为北方人,在荆州统领过一万水军,那就算是全才、名将了,可是李靖呢?无论水战、陆战、雪战、沙漠战……水乡、山地、戈壁、雪原……伏击战、破袭战、歼灭战、攻城战……样样拿得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单打独斗也许不如项羽,但论军事指挥能力,李靖自认第二,古代恐怕无人能认第一了!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征高句丽,李靖已年过七旬,没有随同出征。天知道,李靖要是身体倍儿棒,能否马踏平壤,一统三韩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