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在哪里

如题所述

一般都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县。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述的“桃花源”原型究竟在什么地方?学术界尚有争议。

有四种说法: 

1、陶渊明家乡庐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总面积约一万多亩,"桃花源"又称康王谷,是庐山第一长峡谷,全长约15华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景观特色以幽谷风光取胜,历来被认为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创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县。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是指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 

3、台湾桃花源。位于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从前的“野人谷风景游乐区”、“天云洞风景区”、“大华壶穴区”组合而成。 景区园内有翠谷瀑布、观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梦瀑布等,虽然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壮观,但四周环境幽雅秀丽。考证台湾桃花源与陶渊明所叙的差异较大,而且从文化历史上,也无其到过那里的资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但是一般都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县。这里和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境况最符合。

拓展资料

桃花源出处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诗《桃花源诗》。

诗的序桃花源记记述一个世俗的渔人偶然进入与世隔绝之地的奇遇记。本文幻想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时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大部分学者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潜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7

有四种说法: 



1、陶渊明家乡庐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总面积约一万多亩,"桃花源"又称康王谷,是庐山第一长峡谷,全长约15华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景观特色以幽谷风光取胜,历来被认为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创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县。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是指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 



3、台湾桃花源。位于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从前的“野人谷风景游乐区”、“天云洞风景区”、“大华壶穴区”组合而成。 景区园内有翠谷瀑布、观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梦瀑布等,虽然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壮观,但四周环境幽雅秀丽。考证台湾桃花源与陶渊明所叙的差异较大,而且从文化历史上,也无其到过那里的资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但是一般都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县。这里和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境况最符合。


拓展资料: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桃花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2

一共有四种说法:

一、桃花源就是陶渊明家乡浔阳柴桑附近的庐山康王谷。

进谷的“葫芦口”极狭,一踏进谷口,溪声林涛便扑面而来,但见青山高耸,古木参天,山重水复,曲折蜿蜒。循着溪旁小道山行二三里,山势渐缓,眼前出现一片村落。田园葱翠,“房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倘若再是春天进谷,则夹岸桃花灼灼,香气氤氲,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极为相似。

二,有人主张湖南桃花源说。

现今湖南省桃源县有一个景点恰似“桃花源”。那里面临沅水,背靠青山,景色秀丽,松竹幽深,有唐人建的寺观,宋人建的楼阁,明清人建的景点,这些仿佛都符合作品中“渔人遇仙”的意境。

三、再次还有人认为,桃花源应为湖北武陵地区的苗民村落。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在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生活在武陵地区的湘西苗族正处于父系氏族初期的社会阶段,这里生产力低下,剩余产品极少,贫富不悬殊,无徭役,无关税,百姓生活安宁,相处和平,与《桃花源记》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十分相似。

四、最后一种说法认为桃花源是在古海州的宿城山凹。

古海州即现在的江苏连云港。据考察,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无陆路可通外界。临海处有一座半身浸浮于海中的峻峭山峦,山脚转弯处有通向高公岛的逶迤石峡。

这与陶渊明所绘的“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方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景色十分相像。

拓展资料: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参考资料:桃花源记-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21
“桃花源”这一“仙境”可能是诗人的理想世界,但是自从《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产生以后,广大读者总想知道“桃花源”的原型究竟在什么地方。目前全国有30多个地方在争“桃花源”这个“名分”,而要弄清“桃花源”究竟在何地,关键在于弄清诗人《桃花源记》中的“武陵”这一地方当时究竟在何处?湖南常德人、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所著《武陵藏珍》中有一篇对“武陵”地域的考证,或许会对大家的理解有所帮助。
武陵地域考
[1](该文节选自湖南常德人周新国、周波所著《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 武陵郡,是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这里最早的行政区划名称叫“黔中郡”。《水经注·沅水》云:“汉高祖二年(前205),割黔中故治为武陵郡。”西汉时,武陵又别称“义陵”。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序称:“常林《义陵记》云:初,项籍杀义帝于郴,武陵人曰:‘天下怜楚而兴,今吾王何罪乃见杀?’郡民缟素哭于招屈亭。高祖闻而义之,故亦曰义陵。” 周新国先生武陵郡治城,西汉时设于“索县”,《汉书·地理志》有明确记载。西汉武陵郡所辖区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共辖13县:索、孱陵、临沅、零阳、沅陵、镡成、无阳、迁陵、辰阳、酉阳、义陵、艮山、充。其中在今常德地区的有4县:索县,其地包括今汉寿县和鼎城区东北一部。索县是文献记载中汉寿最早建县的开始。临沅县,其地包括今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治城在今常德市城区东部。《水经注·沅水》说,临沅因为“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孱陵县,其地包括今澧县一部和津市、安乡、南县、华容、岳阳及湖北公安,治城在公安。零阳县,其地包括今慈利、石门、临澧和澧县一部,治城在慈利零阳乡,以在零水之北得名。 新莽统治时期,更天下郡县名。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沅县,孱陵县改为孱陆县。东汉时,刘秀将王莽更易的郡县名称一一改回原名。据《后汉书·郡国志》载,东汉武陵郡辖境与西汉基本相同,辖12县:临沅、汉寿、孱陵、零阳、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作唐。其中有5县在今常德地区之内:临沅县,辖今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及桃源一部,同时也是武陵郡治所在地;汉寿县,原西汉的索县,东汉大部分时期称索县,到东汉后期的阳嘉三年(134),始更名为汉寿,辖今鼎城区东北部和汉寿;沅南县,建武二十六年(50)分西汉临沅县地新置,辖今桃源南部等地,因在沅水之南故名,是今桃源县前身;作唐县,建武二十六年(50)分西汉孱陵县地新置,辖今安乡、津市和澧县一部,作唐是今安乡在历史上独立建县的开始;零阳县,与西汉零阳县同,辖今慈利、石门、临澧和澧县一部。东汉武陵郡治,据《后汉书·郡国志》载,是在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此后,历朝的武陵郡治,以及唐朗州、宋鼎州、元常德路、明清常德府,一千数百年来其治所一直未再变更。 魏晋以后,武陵郡沿设,但辖区缩小,只辖沅水流域诸县。南朝萧梁时,将武陵郡置为武州。《隋书·地理志下》:“武陵郡,梁置武州。”陈朝后期,又改武州为“沅州”。《陈书·宣帝纪》载:“太建七年(575),改武州为沅州。”据《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589),隋灭陈后,废陈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为“朗州”。但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将朗州更名为武陵郡。原陈朝武陵郡下辖的4县(临沅、沅南、汉寿、龙阳),隋将其并为两县。即将临沅、沅南、汉寿合并为 “武陵县”。这是武陵县在历史上的最初设置。龙阳县则依旧。所以,隋代武陵郡仅辖两县:武陵县和龙阳县。郡治在武陵县。 朗州司马刘禹锡到唐朝,据《旧唐书·地理志》载:“隋武陵郡,武德四年(621)平萧铣,置朗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朗州。”故唐代习惯称这里为“朗州武陵郡”,或单称“朗州”。唐朗州辖地同隋代,仍然是武陵和龙阳二县。 北宋初年,常德仍沿唐、五代之旧,称“朗州”。到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朗州”改名为“鼎州”。“鼎州”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武陵县境有鼎水(即古渐水)。这次更名的原因,南宋《方舆胜览》卷三十《常德府》云:“国朝祥符,避圣祖讳,改鼎州。”北宋时鼎州下辖3县:武陵、龙阳、桃源。南宋时,鼎州又更名为“常德府”。关于常德府的设置和得名,它首先缘于北宋后期在鼎州设置的军事辖区“常德军”。据《舆地纪胜·常德府》载:“政和七年(1117)” 鼎州置“常德军节度”。“常德军”何故以“常德”命名?据《方舆胜览·常德府》记载,是因为《诗经·大雅》中有一篇《常武》其诗序中有这样一句:“有常德以立武事。”“常德军”便从这里取名取义。“常德军”是军事辖区名称,不是行政辖区名称。《宋史·地理志》载:“乾道元年,(鼎州)以孝宗潜藩升(常德)府。”乾道元年即1165年,这一年“常德”正式成为本地行政区之名称。 元代,常德府改称“常德路”。据《元史·地理志》载,至元十四年(1277),常德府改为“常德路”,治所在武陵县,下辖:武陵县、桃源州、龙阳州。龙阳州下辖沅江县。常德路辖区实际与南宋常德府相同。据《明史·地理志》载:明朝在1364年改元代的常德路为“常德府”,下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4县,府治在武陵。清康熙三年(1664),分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这是历史上湖南正式建省的开始。清代,在“省”下设“道”“府(州)”“县”。今常、澧各地属“岳常澧”道,道治在巴陵(今岳阳)。清代沿设“常德府”,下辖4县与明代同: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府治在武陵。
第4个回答  2019-02-10
虚构地方,但是有原形,这个应该比较公认。只是这个原形不是一个地方,是多个地方的组合吧。担有一个主原形,见后文。
所以我们就不需要找真正的桃花源了,找到这几个原形就很不错了。而这些原型不可能作者没经历,肯定都是曾经去过地方,应该在陶渊明的活动范围内。
隐秘幽静:其实也是说特点,至少是不显眼地方,有一个原形会相对符合这个条件。
世外桃源:这个就很广了,或者就不是地里上的,只是取与世隔绝没有人管的地方的意思,所以主要是想法为主。有些封闭环境可能符合要求。
武陵人(作者化身),避战乱,太守和刘子骥(地理范围,非真实)
最后一句反应的信息我觉得更多:刘子骥是陶渊明亲戚,这就更有意思了,很可能是陶渊明告诉他这个地方,或者说这个地方确实的原型和作者描述的非常相,所以才告诉。那么从地里坐标上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地方距离陶渊明住所可能并不是太近,否则就去找陶渊明了。值得一去才会告诉,所以风景(30%)和室外桃源(70%)的特征的确很关键。
太守去了,武陵郡的太守,十几个县范围。锁定常德的桃源县和附近县,沅江流域的某个支流,或者直接说就是这个江的一个溪流更确切。是不是现在的桃花源景区这道不一定。这个附近方圆美景云集桃花源,张家界,云台山,,,太多了。说明这个地方并不是好找的,确实是躲避战乱的地方,且是个无名小地方,历史延续有序的大地方应该可以排除。刘子骥被告知至少县下的镇级别位置都找不到,可见隐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