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有作为的帝王生平事迹

如题所述

十大皇帝简介1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在位23年(627-649)是一位民族英雄,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
2康熙
康熙(1654~1722),清圣祖玄烨,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氏。顺治帝福临第三子。母佟佳氏,汉军都统佟图赖之女。顺治十一年 (1654)三月十八生于景仁宫。十八年,福临去世,以八岁孩稚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二年二月,生母去世,由祖母博尔济特氏(孝庄文皇后)抚育。他自幼苦读,好学不倦,身体强健,骑射娴熟。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勤奋治国,是清代颇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
3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生于雍和宫邸。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命养于宫中,时年十二岁。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雍正十三年九月即位,年号乾隆,时年二十五岁。乾隆在位六十年,在祖父康熙,父皇雍正两朝的基础上,奋发有为,勤于政事,政治上,继续平定国内叛乱,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并大力整顿吏治。
4汉武帝
从军事上来说,汉武帝北击匈奴,东征朝鲜,南服南越,是为我国疆域扩大作出巨大贡献的~
从外交上来说,汉武帝多次派人出使西域,张骞,苏武,为开通西域作出巨大贡献~
从经济上来讲,汉武帝增加国家税收,实行盐铁专卖~
从政治上来说,汉武帝增加中央集权,增加朝廷控制力~
5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元朝的创建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封地,忽必烈又在这里任诸儒臣兴立屯田,兴复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
6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伟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7武则天
武则天(武曌) (624-705)
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号(周)。
8隋文帝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9宋太祖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
10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
  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05
1)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在位34年(1260——1294)。期间统一了中国。忽必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2)赵匡胤,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960年于陈桥(就是现在的开封陈桥镇)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并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小大一统的半残型的封建王朝。(期间少数民族控制的疆域早在汉唐就已隶属中央,况且北宋后期真宗开始,幽云十六州,包括北京等传统疆域也告不保)在位17年(960~976)。
赵匡胤局部解决了乱世,奠定了今后百年基本稳定的基础,为北宋灿烂的文化争取了一定安定的周边环境,后代史学家对其毁誉参半,多数学者对其研究后还是比较肯定的。

3)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皇帝,从一名穷困潦倒的和尚到一名起义军领袖再到统一中国,完成了人生的极大蜕变,而其对中国君主专制体制而言只有秦始皇与汉武帝等少数人可以比肩。从1368年应天称帝开始朱元璋在位31年,(1368~1398),期间朱元璋把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巅峰。
朱元璋经过改革,完成了行政,司法和军事的三权分立,同时强大的监察和特务集团又为恐怖统治提供了保障,至此,朱元璋皇权空前发展,中央皇权发展道巅峰。
朱元璋的洪武时期被成为“重典统治”,期间四起大案诛杀甚重,明朝开国功臣大多被诛。同时,朱元璋也致力于选拔人才和治理国家,在选官时采取了“三途并用”,但是由于后来其提倡的国子学,也渐渐成为科举储备人才之所,其后科举不断增加难度(考得人太多了,内容多为死记硬背,犹如高考一般已经很难体现出人才的优劣),随后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八股文”(是一种标准提高,能力要求增强的表现),对后代影响深远。

4)汉高祖刘邦,在位8年(公元前202~公元前195),期间国家制度初步奠定,职官设置基本承袭秦制,却也分封了一批功臣和宗室为诸侯,实行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的行政制度。
刘邦的故事是最早演绎布衣将相传奇的开始。当年秦朝灭亡,全国陷入分裂,诸侯林立并且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形势可以说十分不利于刘邦。(当时他被项羽封为汉王,远离关中,当时尚属荒僻之地),与项羽相比刘邦出身微贱,但为人却比项羽宽厚豁达的多。刘邦知人善任,尽可能的联系反项势力,然而纵使如此,面对项羽的楚军,刘邦任是一败再败。

面对极其困难的处境刘邦进行了持久战的策略。此时西楚霸王年轻焦躁的性格特点暴露无遗,刘邦避其锋芒,迂回抗争,终于渐渐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并一举歼灭了项羽。统一中国以后,刘邦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运用老子的无为而治,使得西汉前期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经济得到发展。但是其后的两项政策却给后世带来的不小困扰。

5)清圣祖玄烨,在位62年,(1661~1722)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孙子乾隆说是不想超越他爷爷,退位当太上皇了)。期间,除鳌拜,平三番,三争噶尔丹,收复台湾,雅克萨战胜俄罗斯。可谓是战功赫赫。
康熙在位期间文治方面也出台的了多项惠民措施。康熙手中不但封杀了圈地之风,同时也强调“重农务本”减租减息,给予百姓比较宽松的生产环境。兴修水利方面治理黄河可谓是功德一件(后来蒋介石给凿了,期间几百年没怎么发过大水)。但是康熙手里开始了文字狱,这无疑是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当然笔者不是因为这个才把其排位放在此处的。康熙的关键性失误可以把他所有的功绩几乎全部抵消,那就是“闭关锁国”的海禁之策。

6)周则天皇帝周曌即武则天,曌字是她自己造的,愿意为“照”也就是改朝换代的意思,此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什么吕后,慈溪都没她狠)。武则天在位16年(690~705),实际掌权时间更长,武周政权是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毁誉参半的又一王朝。
对武则天的评价往往纠结在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实际上,武则天在治理国家上还是有一定的才能的,由于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一致抵制很多措施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很多史学者都在研究武则天的同时,对这位唯一的女皇帝略表惋惜。

7)
秦始皇嬴政,在位12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实际即位时间是公元前247年(当时处于战国时期)一生致力与统一中国,遂于公元前221年达成夙愿,自此中国第一次完成统一。然而嬴政建立的王朝二世而亡,其教训值得所有封建统治者借鉴。
嬴政统一中国之战是在绝对强势的前提下进行的,随后建立的封建大一统帝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年多年。
嬴政的秦朝所取得的文治武功可谓空前,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当时西方的罗马还是共和国时期,帝国时代远未到来)但是嬴政死后由于其过分专制的各项高压政策造成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在不久以后秦朝即告灭亡。

8)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初被封为秦王,佣兵自重,可谓兵强马壮,在开国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宫北门玄武门发动兵变,诛杀其兄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逼高祖禅位于自己,次年改元贞观。李世民在位24年,(626~649)。期间政治开明,选才不拘一格,治理国家恢复生产,使得隋末战乱以来遭到极大破坏的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虽然没有达到隋朝鼎盛时期的水平,但毕竟呈现上升之势,政局稳定,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一朝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相房玄龄杜如晦,还有著名的谏臣魏征。其中魏征还是太子的旧党,李世民能不念旧恶加以重用说明了作为国家统治者的胸襟与气量,同时打破地域偏见,废除前朝不合理的选官制度启用山东和江南名士更是得到了广大士大夫阶级的拥护和称赞。这一切都使得李世民的王朝人才济济,国家井然有序。
当然,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守成的君主,他先后经行了对东突厥的战争和吐谷浑之间争夺河西走廊的战争,后又开拓西域,分设四镇以安西都护府统辖,史称“安息四镇”。大规模的征战,使得唐太宗取得了辉煌的武功,原属东突厥的诸部族皆奉李世民为“天可汗”,在中亚地区威望极高。

但是,李世民晚年曾亲帅大军征伐高丽,结果和杨广(隋炀帝)一样无功而反,劳民伤财不说,可谓晚节不保啊。

9)汉武帝刘彻,在位55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随着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刘彻在位之时西汉王朝的各项政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归结而言即从“无为”到“有为”。刘彻不仅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同时高度集中皇权,对外征战屡战屡胜,自此把中国建立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居住在刘彻王朝内部的居民称自己为“汉人”或者“汉族”,汉人称呼由此而生沿用两千余年至今,这些都是国家强大,民族自尊心的体现,刘彻晚年改变了一些执政政策,但是前朝的积蓄已全部耗尽,驾崩之时留给年仅8岁的儿子刘弗陵的是一个烂摊子。(武帝晚年最悔恨的事情就是逼死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刘据,此事对刘彻影响极大)

10)明成祖朱棣,在位23年(1402~1424)。朱棣的称帝之路十分坎坷,称帝之后的诸多创造性举措让历史记住了这位历史上唯一藩王作乱得逞的皇帝。
后世对于朱棣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史学者为其叹息的同时,让我们客观的去看待这一段历史,历史没有偶然,历史更不可能去假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