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的生活习性,外貌 ,主要吃什么,他们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

如题所述

鹦鹉是鹦形目(学名:Psittaciformes)众多羽毛艳丽、爱叫的鸟。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常被作为宠物饲养。

它们以其美丽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更为人们所欣赏和钟爱。鹦鹉中体形最大的当属紫蓝金刚鹦鹉,体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是蓝冠短尾鹦鹉 ,体长仅有12厘米。

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类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种类非常繁多,有2科、82属、358种,是鸟纲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于热带森林中。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

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灰鹦鹉、情侣鹦鹉、牡丹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

扩展资料:

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的延伸,工业化程度的发展,这些美丽的鸟也同样面临生存环境的恶化,种群锐减,一些种类已经或接近灭绝。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唯一一种夜行性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鹦鹉科鸟类。

它们原来分布于新西兰南部、司图尔特和其它岛屿,由于栖息地的老鼠和鼬而濒临灭绝。以塔布堤岛命名的塔布吸蜜鹦鹉,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这个小岛上绝迹,人们顾及它的名实相符,只有新从库克群岛引进,但仍岌岌可危。

这两种鹦鹉的天敌是鼠和猫,而它们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延,少有天敌。是人类活动的踪迹打破了这里的和平与宁静,船把开拓者、旅行者送到这些岛屿上的同时也将鼠和猫送上了岛。这些杀手吞吃鸟蛋和幼雏,让它们陷入灭顶之灾。

无奈,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将幸存者迁往没有天敌的岛屿,不再公知于众。我们今后也只能在图片和邮票上看到这些美丽的鹦鹉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鹦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2
牡丹鹦鹉体长为16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嘴红色。虹膜黑褐色。头部颜色有红、灰、黑三种,眼周及蜡膜呈白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橙红色,背部和翼绿色。翅覆羽及飞羽翠绿色,翼端黑色。尾短圆,呈绿色。脚为对趾型,灰色。雄鸟身体较雌鸟细长,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雄鸟头小颈粗,前额较突出。雄鸟的骨盆较窄,雌鸟骨盆较宽。牡丹鹦鹉经过人工饲养,已经培育出100余个品种。

野生的牡丹鹦鹉栖息于热带丛林及草原中,常集群生活。鸣声嘈杂,双翼鼓动迅速。但飞翔距离不远。以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为食,尤喜食各种甜浆果。营巢于树洞、建筑物的裂缝或岩石的缝隙内。喜欢咬剥树皮、树叶,并将它撕碎后垫人巢内。每窝产卵4枚左右。双亲共同孵化18天左右出雏,两性共同哺育1个月后出巢。

牡丹鹦鹉的饲养可选用金属笼,大小如芙蓉笼。饲料主要是稻谷、粟子、碎玉米、黍和小米以及麻籽、葵花籽、花生米等。但油脂饲料不能喂得大多,否则会引起脱羽。青绿饲料是青菜、苹果等。青菜不能缺少,供应不足会产下不受精的卵,有时还会造成啄羽现象。冬季和繁殖季节可适当增加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提供足量的能量,但要防止得肥胖症。通常可把稗子、稻谷、粟按3:2:2的比例混合喂给,还应加喂麻籽、葵花籽、牡蛎粉、青菜和水果。做好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每周清洗笼子1~2次。笼底应铺细砂。饮水要清洁,经常供水浴。饲料要及时添加,供给的青菜、水果要新鲜,吃剩的青菜、水果要及时取出,同时要保证饲料不霉变。除了换羽期,牡丹鹦鹉可常年产卵。一般雌鸟一年可产卵3~5窝,每窝产6~8枚,孵化期在17~19天。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雄鸟坚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雌鸟只是在吃食。饮水和排粪时才出巢。雏鸟出壳后需经35~40天才离巢,离巢后仍需亲鸟饲喂2周后才能独立生活。可自制一个8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鸟笼用于繁殖用。鸟笼需用12号的铅丝编制,网眼的直径不得超过2厘米,以防鸟钻出飞走。内放一个20厘米×16厘米×l6厘米大小的人工巢箱,箱的前面开一直径为6厘米的圆形出入口,口下设一木台,供鸟进出时蹬踏。巢箱木板要厚实些,底部留3~5个直径为0.5厘米的圆孔,以便于通气和排出多余的水。大笼成群饲养容易繁殖,高3米、长3米、宽2米的笼舍,可饲养20对。笼内多设栖木纵横交叉,供鸟攀爬栖息。用硬木制成,长20厘米、宽16厘米、高25厘米的人工巢箱,1/3处开6厘米直径的洞。洞口有小台板供进出,人工巢箱里面可分上下层,下层铺3毫米厚的干燥木屑。巢箱挂在高处,并供干草,由鸟自己衔入垫巢。也可用粗毛竹横挂,每节竹洞打一个洞供筑巢。总之,巢箱要多于饲养的对数。繁殖期间,尽量减少干扰,少惊动。饲料增加骨粉、钙粉、多种维生素和鸡蛋、苞米粉合成的粉料。雌雄鸟自由配对后,相亲相爱,互相理毛喂食,完成交配后产卵。雏鸟出巢后,双亲继续饲喂10余天即可分笼,让亲鸟继续繁殖第二窝。

鸡尾鹦鹉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

鸡尾鹦鹉也叫玄凤、高冠鹦鹉等。原产于澳大利亚等地。

鸡尾鹦鹉体长约23~25厘米。嘴短、阔,前端具钩。头具淡黄色的冠羽。脸颊具橘黄色的圆形块斑,翅膀上的覆羽白色。尾羽深灰色,中央尾羽特长。虹膜褐色。嘴深灰色。腿、脚灰色。雄鸟脸颊斑的颜色深,雌鸟脸颊斑的颜色稍暗淡。雌鸟尾羽下侧具黑色横斑。

人工饲养的鸡尾鹦鹉有灰色、花色和白色3个品种。

1.灰色鸡尾鹦鹉全身体羽为青灰色,头具淡黄色冠羽,嘴黑灰色,头顶、前额、下颌至喉部均为淡黄色,脸颊具橘黄色圆形块斑,上体、胸、腹为青灰色,两翼外侧覆羽为白色(也有的背部及翅膀上具白色块斑),尾羽为黑灰色,中央尾羽特长。跗跖、脚为黑灰色。

2.花色鸡尾鹦鹉体羽为青灰色,全身具黄色斑块。其它似灰色鸡尾鹦鹉。

3.白色鸡尾鹦鹉全身体羽为白色,头具淡黄色羽冠,嘴为象牙白色。头部、脸颊、下颌至上喉部均为淡黄色,脸颊具橘黄色圆形块斑。跗跖、脚为肉粉色。

野生的鸡尾鹦鹉栖息于草原、树林及农田中。喜小集群活动。食物主要为植物果实种子,兼食植物嫩芽。繁殖期为8-12月。筑巢于树洞或岩洞中。每窝产卵4-7枚。卵呈白色。孵化主要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18-20天。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鸡尾鹦鹉体格健壮,抗病力强,耐粗饲料,较容易饲养和繁殖,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很少发生死亡现象。但要注意不要断食、断水,饲料不要太单一。作为观赏鸟或驯鸟也可用鹦鹉架饲养。由于它善于攀缘,喜欢啃咬木质,鸡尾鹦鹉的饲养应使用金属笼,每对鸡尾鹦鹉的繁殖笼大小为长60厘米、宽45厘米、高40厘米,栖杠宜选用硬木或硬树枝,直径2厘米左右。食水用具应结实、稳妥,,防止被咬坏或蹬翻。巢箱可用五合板制成封闭式的巢箱,大小为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6厘米,中间最好加一块5厘米高的隔板,巢箱正面开一个6-7厘米的出入孔,内垫锯末。沙盘最好用铁皮托盘。水罐每天或隔大清洗1次,更换清洁饮水。青菜每天或隔天喂1次。沙盘每周清理1~2次,食罐、水罐及用具应每月消毒1次。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调节室温,预防疾病的发生。冬季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应加强通风。饲料主要有谷子、黍子、稗子、稻谷、麻籽、葵花籽、鸡蛋小米、油菜或其它青菜等。1·粒料搭配比例谷子40%,黍子20%,稻于10%,麻籽20%,葵花子10%,把几种饲料混合均匀即可。2·鸡蛋小米在配鸡蛋小米时,应在每1千克小米中加2克食盐和4~6克多种维生素、钙粉和微量元素。幼鸟的性成熟期为8个月左右,此时即可参加繁殖。鸡尾鹦鹉一年四季均繁殖,但夏季天气最热的7~8月份,也是鹦鹉换羽的季节,应把窝巢拿掉停止繁殖。如果不把窝巢拿掉,鹦鹉会继续繁殖,由于天气闷热,孵化的蛋虽说发育得很好,但出雏率很低,会有相当部分的雏鸟憋死在蛋壳内,并使鹦鹉的换羽期推迟。这样反而不如让鹦鹉停止繁殖,待恢复体力换羽后,再挂窝巢进行繁殖,保持较高的出雏率,以提高经济效益。鸡尾鹦鹉全年可繁殖3~4窝,初产的鸟每窝可产3~4枚蛋,以后一般多为4~6枚,蛋呈白色,隔天产1枚蛋,在产第三枚蛋后,雌鸟开始孵化。等雏鸟能吃食后可分笼饲养,这时雌鸟又开始下蛋繁殖了。在种鸟繁殖、孵化期间应注意环境的安定,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不要移动鸟笼,尽量不去翻动鸟巢,以免惊动亲鸟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小鸟出壳后要注意室温和食、水的充足,在繁殖期应补充无机盐饲料和微量元素。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鸡尾鹦鹉平均寿命18年左右,最长可活20多年。鸡尾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5~6年左右,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为了对种鸟群进行提纯复壮,应不断更新种鸟。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也叫娇凤、彩凤、阿苏儿、鹦哥等。原产于澳大利亚等地。
虎皮鹦鹉体长16~18厘米。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下体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雄鸟鼻包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
虎皮鹦鹉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主要从体羽的颜色上区分,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波纹型虎皮鹦鹉国内饲养的虎皮鹦鹉基本属于这一类。体羽颜色斑纹近似原种,有蓝、黄、绿等色,上体布满黑色横纹斑。
2.淡色型虎皮鹦鹉可分为上体黄色,腹部绿色和上体白色,腹部蓝色两个品系,翅上均有黑色斑点。
3.玉头型虎皮鹦鹉一种头部白色,其他部位体色均为谈蓝色;另一种头部为黄色,其它部位体羽均为绿色两个品系。
4.白化型虎皮鹦鹉全身羽毛为洁白色,眼睛为红色,称为白红眼虎皮鹦鹉。还有一种体羽为白色,全身分布有黑色的大块斑,称为云斑虎皮鹦鹉。
5.黄化型虎皮鹦鹉全身体羽为黄色,眼睛为红色,称为黄红眼虎皮鹦鹉。
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
虎皮鹦鹉饲养简单,管理粗放,耐粗饲料,体质强壮,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鹦鹉上嘴具钩,强壮有力,喜欢啃咬木质,故不能用竹笼,要用金属宠饲养。作为休闲观赏鸟可用小型电镀的金属笼饲养,笼内设置有栖杠、吊环,供鹦鹉玩耍。作为繁殖鸟应采用较大的方型金属笼,笼的大小为长40厘米、宽35厘米、高35厘米,笼底设有抽屉式的沙盘(托粪板),便于清理粪便。虎皮鹦鹉的巢箱为横窝,巢箱大小为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的一个长方形小木箱,中间有隔板,分为内外两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圆洞,直径6厘米,外室与内室中隔板上开一个同样圆洞,直径4厘米,为鸟出入之门户。
每天应更换清洁饮水,每周清理1次粪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强光下直晒鹦鹉。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要加强通风。虎皮鹦鹉喜欢吃带壳的饲料,平时应以谷子、稗子、小米或鸡蛋小米为主,每天应喂点青菜,牡蛎粉或骨粉作为常备饲料(也可在笼内放一个整块的墨鱼骨任其啄取)。虎皮鹦鹉4个月龄达性成熟,开始发情、交配,可作为种鸟进行繁殖了,虎皮鹦鹉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窝可产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产1枚蛋,在产第三枚蛋时雌鸟开始坐窝孵化,孵化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18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30天左右,雌鸟在孵化期间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以免亲鸟受惊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虎皮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3~4年,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为了对种鸟群进行提纯复壮,应不断更新种鸟。虎皮鹦鹉平均寿命7年。
6.水壶:专门用于向鸟笼的水罐中加水的用具。常用壶嘴细长的水壶,能伸进鸟笼到水罐口上,不会使水洒在笼内。可以用铁皮、铝皮等制作,也可以用旧塑料罐改制。在水壶上套上一个喷头,可以给鸟淋浴。小型鸟笼可用塑料眼药水瓶作加水器,还能吸出水罐内的污水。
7.浴盆:最好选用较浅的搪瓷盆,水不要太深。浴盆大小为15厘米左右。
8.卵勺:选用把较长的塑料勺或牛角勺即可,用于取出巢中较小的卵来进行检验或调整孵卵的数目。取卵时最好不用手拿,因手有气味,容易引起亲鸟弃巢不孵;再者用手拿容易把鸟卵捏碎,造成损失。
9.笼罩:根据鸟笼大小和形状用蓝布、黑布或深灰色布缝制的布套(绣眼鸟用浅色布),罩在笼子外面,遮住光线,可以防鸟惊撞,还可起到防寒、防风的作用。画眉、百灵、云雀等必须使用笼罩。
10.栖杠:也叫栖木,是鸟栖息的支架。最好的材料是天然去皮树根,其次是树枝,以圆形略扁最适合鸟抓握。栖杠的粗细要根据鸟的体型大小来确定,太粗或太细都不适宜,以鸟爪抓握后,前后趾爪之间还有少量距离为宜。栖杠的表面要粗糙,便于鸟站立。如果用竹枝,需要在上面刻纹。有的栖杠上粘一层金刚沙,使鸟能研磨嘴和爪,这种栖杠多用于画眉、八哥笼内。大、中型的鸟笼可设置2根栖木,一高一低。有的设置可以晃动的浪木,可以使鸟增加活动量。
11.口哨:用竹片或铜片制成,能模仿雌鸟的叫声,引诱笼鸟鸣叫。根据不同的声响,有画眉哨、相思哨等。 12.笼刷:是清洗鸟笼的工具,用猪鬃制成,刷柄较长,尾端呈扁平形,可以铲除鸟粪。也可以用牙刷或瓶刷接一个长柄代替。
13.足环:为了建立鸟的挡案资料,要给每只鸟戴上脚环,脚环上印有该鸟的号码、出生日期等,以便做好育种和生产记录工作。脚环有铝制环和塑料环两种,做成不同颜色,以资区别。
14.假卵:用木料、石膏或泥制成大小不一的卵,涂上适当的颜色,用来换取巢中的卵。假卵要尽量做得逼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鹦鹉:鸟是人类的朋友,鹦鹉指鹦形目众多艳丽、爱叫的鸟。它们以其美丽无比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更为人们所欣赏和钟爱。这些属于鹦形目的飞禽,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鹦形目有鹦鹉科与凤头鹦鹉科两科,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58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
  生活习性
  鹦鹉大多色彩绚丽,音域高亢,那独具特色的钩喙使人们很容易识别这些美丽的鸟儿。它们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栖息在林中树枝上,自筑巢或以树洞为巢,食浆果、坚果、种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这种生活在稀木灌丛中的鸟儿体形大,羽毛丰厚,独具一付又长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绵羊背上用坚硬的长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也称其为啄羊鹦鹉。
  鹦鹉的平均寿命为50~60岁,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岁左右,世界上最长寿的鸟就是一只鹦鹉,它是一只亚马逊鹦鹉,名叫詹米,生于英国利物浦1870年12月3日,死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5岁,是鸟类中的老寿星。
  生活环境
  鸟儿的耐热程度远远比人要高,它们虽然可以耐热,但不能耐潮,爱鸟的朋友们很多人在家中养着鹦鹉。这种鸟类并不像猫犬那样怕热,但是它们最怕的就是潮湿。像近段时间,阴雨连绵,这样的天气对于鹦鹉来说真是糟糕透顶。如果空气闷热,氧分子减少,鹦鹉的身体会感到极度地不适应,在这个时候,主人最好开启空调,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同时不要把鹦鹉放在空气不流通的阳台上。如果是冬天,尽可能让鹦鹉呆在没有空气加湿器的屋子里,以防受潮生病。暖气倒不会对鹦鹉造成任何威胁。在它看来,潮比热更可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18
主要吃羊肉,生活在亚马逊
第4个回答  2019-11-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