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超出年限需要怎么检测

基坑支护超出年限需要怎么检测

基坑支护超出设计年限,原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点),有完整的监测、检查记录的,可结合现场踏勘与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加以补充与完善。

若从新检测,则需要查阅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及施工记录、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是否有变化。一般分为现场踏勘检查和仪器监测复核。

扩展资料:

基坑支护的设计要求: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大范围的失稳。

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支护结构出现这种极限状态的。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是指支护结构的变形或是由于开挖引起周边土体产生的变形过大,影响正常使用,但未造成结构的失稳。

因此,基坑支护设计相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不致使支护产生失稳,而在保证不出现失稳的条件下,还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因而,作为设计的计算理论,不但要能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问题,还应计算其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般的支护结构位移控制以水平位移为主,主要是水平位移较直观,易于监测。水平位移控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有关,这就是通常规范中所谓的基坑安全等级的划分,对于基坑周边有较重要的构筑物需要保护的,则应控制小变形,此即为通常的一级基坑的位移要求。

对于周边空旷,无构筑物需保护的,则位移量可大一些,理论上只要保证稳定即可,此即为通常所说的三级基坑的位移要求;介于一级和三级之间的,则为二级基坑的位移要求。

对于一级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一般宜不大于30mm,对于较深的基坑,应小于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对于一般的基坑,其最大水平位移也宜不大于50mm。

一般最大水平位移在30mm内地面不致有明显的裂缝,当最大水平位移在40-50mm内会有可见的地面裂缝,因此,一般的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应控制不大于50mm为宜,否则会产生较明显的地面裂缝和沉降,感观上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坑支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08
如基坑支护超出设计年限,原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点),有完整的监测、检查记录的,可结合现场踏勘与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加以补充与完善。
若从新检测,则需要查阅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及施工记录、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是否有变化。一般分为现场踏勘检查和仪器监测复核。
一、现场踏勘检查内容(不限于):
1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有否增设道路、建筑物、设施或地下管线等;
2地表裂缝、位错等变化情况;
3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4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5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6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7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8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9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10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
11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12 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堆载;
13周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
二、仪器监测复核(根据基坑类别等级、不限于)
1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竖向位移;
2基坑围护墙内力;
3锚杆或土钉内力;
4支撑及立柱内力;
5坑底隆起(回弹)
6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7地下水位;
8基坑周边临近建筑物/构筑物(竖向位移、倾斜、水平位移、裂缝)
9基坑周边管线变形;
10基坑周边道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2-08
重新检测后,将数据交给原设计单位,原设计单位出补充意见,成新的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得重新专家论证后,交施工单位实施,这个是要求的程序。但有的地方可以简化。
具体你咨询一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吧。
不明速度追问,明了速度采纳。想听细节采纳后,私信与我交流。不满意可以采纳后重新发问,多听听其它人的意见,重新发问的话,我是不来参与了,再参与不好,也会受到百度的处罚的。
第3个回答  2017-02-08
建筑基坑支护都是临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2年。当深基坑开挖支护时,应有支护监测方案,是有监测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并应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及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进行监测,这些监测资料都应移交委托人(建设方)。工程因故停歇超期后,又重新施工时,应将这些监测资料委托原支护设计单位评估、校核实物是否能继续使用,或加固使用,都应该有正式文字结论。之后,应重新邀请专家组论证,通过后才能使用。当然也应委托监测。
请注意不是检测,而是监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