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个 检校工部员外郎是 几品官?

工部 尚书几品?侍郎呢、

而员外郎呢?他是个“检校工部”什么概念?

在唐朝杜甫的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品级为从六品上;

检校:是官制用语。起初是代理的意思,隋唐皆有。即尚未实授其官,但已掌其职事。

员外郎不是各部的副长官,而是各部下属诸司的副长官,协助长官郎中处理司务。品级为从六品上。

扩展资料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秦汉以来封建国家中央官制不断变化的结果。其组织较完备,分工较明确,是封建社会发展至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

这些一直沿续到清代,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有一点与明清不同的,唐代的尚书省有一个总机构,名为“都省”,都省之中以左右丞及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分管吏、户、礼左三部,兵、刑、工右三部。左右丞处于行政监督地位,而左右司则兼有总务管理的性质。

唐代中书省(隋因避讳作“内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书省与门下省,它们合称为两省或北省(尚书省称为南省),长官为中书令、侍中,开元时皆为正三品(代宗时升为正二品)。

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门下省如果对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官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检校:是官制用语。起初是代理的意思,隋唐皆有。即尚未实授其官,但已掌其职事。中唐以后,使职、外官多带中央台省官衔,其加三公、尚书仆射、丞郎等高级官衔者,称检校官,为寄衔之意,仅表示官品高下,不掌其职事。

员外不是各部的副长官,而是各部下属诸司(相当于现在中央各部下面的司)的副长官,协助长官郎中处理司务。品级为从六品上。

唐代各部尚书是正三品,吏部侍郎是正四品上,其余五部侍郎是正四品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4-11
这个工部员外郎,从六品上,是工部主官的下属,现在的司局长的副职而已。至于说检校工部员外郎,更无实职,徒以虚名而领点薪水而已。

工部尚书 正三品

六部副长官仍称侍郎 所以工部侍郎 从三品

员外郎 从六品上

检校工部员外郎:无实职,徒有虚名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041491.html

第3个回答  2007-04-11
杜工部 正三品(工部)
查唐代官制,尚书右丞是属职于尚书省的官员,协助尚书令工作。官职并不高

工部是主管全国的土木、水利、机械器物制造工程等事务。

杜甫担任的是检校工部员外郎。应该比正三品低一些。
第4个回答  2007-04-11
应该不是正三品.
因为唐朝的六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才三品,一个检校工部员外郎怎么可能是三品?
唐朝时,六部尚书是正三品,侍郎是正四品(从四品)

而这个员外郎呢,查唐朝官职表发现,六部诸司员外郎是六品官,那这个工部员外郎也就个六品,怎么可能会是三品?
附唐朝的官职表:http://bbs.tangchao.net/read.php?tid=3237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