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油水土污染

如题所述

一、地表水污染

1.污染现状

本区除黄河轻度污染外,六干排沟、东营河、广利河、广蒲沟、五干排、淄脉沟、小清河等河渠均遭到了重度—严重污染(照片13-9~13-14),水质浑浊,颜色灰黑或灰紫色,石油类、酚、氰,以及砷、汞、镉、铅、六价铬等五毒成分均有检出,石油类含量0.34~2.896mg/L,均超标(表13-10)。

照片13-9 六干排支沟

照片13-10 东营河

照片13-11 广利河

照片13-12 老广蒲沟

照片13-13 五干排

照片13-14 小清河

表13-10 地表水质污染一览表

以上污染河渠除黄河外,均接受来自区内的炼油厂、各类石油化工企业和境内石油开采等的污废水排放污染。

2.污染评价

根据地表水污染调查状况,选取石油类、酚类(C6H6OH)、氰化物(CN)、镉(Cd)、铅(Pb)、砷(As)、汞(Hg)、六价铬(Cr6+)等8项地表水污染因子,采用地下水污染综合指数法(Pu)进行评价: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Co为某污染因子背景值(mg/L);Ci为某污染物实测浓度(mg/L);n为评价因子项数。

污染因子背景值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适用于各种用途的Ⅲ类水标准值(表13-11)。

表13-11 地表水污染因子背景值一览表

按五级标准评价,评价分级标准见表13-12。

表13-12 地表水污染程度评价分级标准

全区9条河渠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个别河渠有酚类和铅超标(表13-12)。黄河超标组分为石油类、酚、铅,评价级别为Ⅱ级,轻度污染;永丰河起于垦利县城,向东流入海,已成为小型排污河渠,超标组分为石油类、酚、铅,评价级别为Ⅴ级,严重污染;溢洪河从垦利城南主要油区穿过,是东营城区北部石化企业和胜利油田重要排污河渠,超标组分为石油类、酚,评价级别为Ⅳ~Ⅴ级,重度—严重污染;六干排沟是东营市和垦利县的分界河渠,也是东营城区北部石化企业和胜利油田重要排污河渠,超标组分为石油类,评价级别为Ⅴ级,严重污染;广利河、广蒲沟、五干排起源于东营市西部,流经胜坨油田、新村油田、东辛油田、史南油田、现河油田、牛庄油田和东营市区,是东营市城区和胜利油田的重要排污河道,主要超标组分为石油类,评价级别为Ⅳ~Ⅴ级,重度—严重污染;支脉沟和小清河起源于区外,除接受上游城镇污废水排放外,流经黄河三角洲南部区内、外油田区,主要超标组分为石油类,评价级别为Ⅴ级,严重污染。

另外,在有新的污染源不断加入的情况下,下游污染较上游为重(溢洪河、淄脉沟);而少有新的污染源加入的情况下,河渠自身对污染组分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黄河、五干排)。

二、地下水污染

(一)浅层地下水污染

1.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

落地油、渗漏油等通过土壤,在自然降水、灌溉的作用下,下渗形成对地下水污染。同时,区内的污染河流渗漏也是引起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在全区14个地点采取的地下水污染分析样品,石油类、酚(C6H6OH)、氰(CN),以及镉(Cd)、铅(Pb)、砷(As)、汞(Hg)、六价铬(Cr6+)等均有检出,检出率100%。地下水污染以石油类为主,个别样品点砷(As)超标。石油类检出含量范围0.01~0.69mg/L,平均值0.11mg/L,超标9件,超标率达60%;其他组分除砷有个别点超标外,均未超标(表13-13)。

表13-13 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一览表

2.油井对地下水污染

在垦利县胜坨镇东北和东营市史口镇吕家南选择了两处典型油井剖面,进行了油井对地下水污染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油井落地油等对地下水的污染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律。油井近处地下水中污染组分石油类含量较高,随着远离污染源,含量渐低(表13-14)。

表13-14 油井对地下水污染剖面一览表

注:单位为mg·L-1

3.浅层地下水动态污染

浅层地下水污染动态的变化,与所在位置有着巨大的关系。在油井周围附近地下水污染动态受土壤污染的影响较大。由于土壤对石油和重金属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土壤中污染组分含量普遍高于地下水中相应离子含量3~4个数量级。在大气降水淋滤作用下,土壤中的污染组分向浅层地下水中运移,无论是石油类,还是重金属离子,雨季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表13-15)。

表13-15 浅层地下水污染物含量动态对比表

注:收集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

在远离油井的区域内地下水污染动态与油井周围附近地下水污染动态恰恰相反,由于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相对较低,雨季地下水得到大量的补给,污染物质被淡化,地下水中的含量相对降低。

(二)污染评价

根据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和污染现状,结合已有背景资料,选择了石油类、酚类(C6H6OH)、氰(CN)、砷(As)、汞(Hg)、镉(Cd)、六价铬(Cr6+)、铅(Pb)等8项评价因子。采用污染综合指数法(Pu)进行评价。评价计算公式见(式13-5)。

污染因子浓度背景值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适用于各种用途的Ⅱ类水标准值(表13-16)。按五级标准评价,评价分级标准见表13-13。

表13-16 地下水污染因子背景值一览表

注:石油类背景值参照地表水离子背景值确定,单位为mg·L-1

本区地下水主要污染组分为石油类。全区从Ⅰ级未污染水到Ⅴ级严重污染水均有(表13-13)。从区域上看,浅层地下水污染主要集中分布于调查区中西部区域(图13-8),分布面积约1976km2,占52%;其中:地下水污染北部以胜坨油田、史口和现河油田为中心,南部以广饶石村小清河为中心,形成了3个重度(Ⅳ)—严重(Ⅴ)污染地段,污染面积418km2,占11%;3个污染中心外围为中度(Ⅲ)污染区,污染面积1216km2,占32%;在中度污染与未污染的交接地带为轻度污染带,面积342km2,占9%。北部沿黄地带和东部濒海地带,总面积约1824km2,油田分布较少,浅层地下水没有明显的污染。

图13-8 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图(2005年10月)

三、土壤污染

1.区域土壤污染现状

本区主要分布有胜利、东辛和现河3个采油厂,胜坨、宁海、东辛、永安、广利、新立村、现河庄、郝家、王家岗、牛庄、史南、乐安等12个油田4700多口油井,油井在钻凿过程中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石油开采过程中形成的落地油、输油管路的渗漏等,是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土壤石油污染以点状和斑状污染为特点。以油井为中心,大致在半径40~50m的范围,面积6000m2左右。

全区采取的浅层(0.2~0.3m)土壤样品20组(件),深层(0.6~1.0m)土壤样品15组(件),石油类及重金属等均有检出。

浅层土壤石油类量检出范围1.38~17450mg/kg,平均值175.45mg/kg;铅检出范围9.59~313.10mg/kg,平均值22.38mg/kg;镉检出范围0.088~0.19mg/kg,平均值0.11mg/kg;铬检出范围0.03~0.10mg/kg,平均值0.06mg/kg;砷检出范围8.40~25.00mg/kg,平均值13.04mg/kg;汞检出范围0.00944~0.06627mg/kg,平均值0.02345mg/kg(表13-17)。

表13-17 浅层土壤污染现状一览表

深层土壤石油类量检出范围2.60~38.00mg/kg,平均值14.47mg/kg;铅(Pb)检出范围14.70~33.00mg/kg,平均值19.55mg/kg;镉(Cd)检出范围0.073~0.127mg/kg,平均值0.099mg/kg;铬(Cr)检出范围0.032~0.136mg/kg,平均值0.06mg/kg;砷(As)检出范围7.47~14.52mg/kg,平均值10.94mg/kg;汞(Hg)检出范围0.00377~0.024mg/kg,平均值0.0158mg/kg(表13-18)。

2.油井剖面污染特征

为研究油井对土壤的污染状况,在调查区黄河南、北主要石油开采区,选择了2处(Yp1、Yp2)典型油井进行了油井土壤污染剖面调查。以油井为中心,按照0.20m、0.50m、1.5m的调查深度,以及距油井5.00m、20.00m、40.00m的调查距离,在调查半径40~50m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取样。分析检测结果见表13-19。

表13-18 深层土壤污染现状及评价一览表

表13-19 油井剖面污染数据一览表

根据土壤污染资料分析,重金属组分含量无论是纵向还是垂向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与调查区的重金属组分数据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在石油开采区没有明显的重金属污染。石油类组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以油井为中心,由近而远、由浅入深石油组分含量逐渐减少(图13-9)。这种变化规律浅层和近油井地带尤为明显,到40m远处石油类组分含量深浅变化不大,说明油井落地油污染范围半径已达到40m。

3.土壤污染动态

土壤中的石油和重金属离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利用经过1个雨季的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土壤污染动态数据对比分析,在大气降水淋滤作用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污染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石油类组分尤为明显(表13-20)。

图13-9 油井污染剖面曲线图

表13-20 浅层地下水污染物含量动态对比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