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皈依而没受五戒,就无所谓破五戒吧? 我皈依了但我觉得我暂时做不到持五戒,我暂时也不想持五戒。

我也理解以下两位回答者,但我觉得你们总是不能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学佛也是循序渐进的,所以通常是先皈依后五戒。当然我也知道皈依了守了五戒更好,守了菩萨戒就更更好了。如果皈依了就需要守五戒,那还用另授五戒吗?

可以的。无论是佛住世的时候,还是现在,都有仅皈依三宝不持戒的。这种叫翻邪皈依,只有比较规范的大寺庙才有这种规范的皈依。很多半路出家的和尚听都没听过,就别说这些乱发慈悲心却于人无益不能给人解决问题的所谓菩萨了!
在家居士很难持五戒的。
1,杀生,字面能持。但是引申为不能吃肉,那孩子成长需要吃肉,父母需要补充营养怎么办?难道你另外搞个厨房?公司聚餐怎么办?所以这个戒严格来说很难持。当年六祖隐逸在猎人队中尚且吃锅边菜,可想而知。(素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时,到梁武帝起才规定及强推的,佛陀当年托钵时,可无法选择素还是荤,施主给到什么就吃什么,戒律规定是不能挑剔施主和施食的。除了汉传,可没有哪家强制不能吃肉,包括南传,因为托钵,所以没法选择,也不可能规定!所以不了解佛教史的大多数佛教徒嘲笑和指责日本和尚及喇嘛吃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那是秀自己的无知!)
2,偷盗,字面能持。但实际上很难,难在哪里?知识版权和著作法。比如盗版的软件、书籍、各种影视歌作品,包括互联网上的,简直防不胜防。你家里的电脑,所有软件都是正版的吗?太太要买个高仿A货,你怎么办?你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资料,你确认都是正版的,而且你都是在正版授权的网站看的?
3,邪淫,字面能持。实际上也很难。比如白天或开灯啪啪算犯戒,意淫也是。
4,妄语,这个更难。未证之人,多数知见都是不如法不如理的,开口即妄语,便犯戒。生意上商业上工作上,你必须保护自己和老板的利益,不可能和顾客或者客户说底价,无法不妄语(有人说避而不答,你还不如自欺欺人呢!)。朋友借钱有时要哄,老婆发飙有时要哄,孩子教育有时要哄,就问你,在家人不妄语,怎么活下去!
5,饮酒。这个很多人能持,但是以前一直喝酒的人,很难持。因为大家都知道你以前能喝,现在你突然不喝了,按照中国的酒文化习惯,朋友圈同学圈商业圈你突然去持戒,不是你看不起人,就是你暴发户了,等于自我封闭了。注意,按照很多出家众的解释,凡是成瘾的,都归入酒戒,如吸烟,吸毒,游戏。其实我很想问他们,读书也上瘾,吃饭吃菜也是,是不是也该戒。随意扩大持戒的范围真的好吗?貌似悲心,其实是违规的,你不是佛陀,也不是梁武帝!
因为持戒的问题,在皈依以前,我纠结了很久,也问过很多出家众,查过很多大德相关的开示,甚至翻阅过大藏经的律藏《四分律》这些。说实话,根据现在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文明程度,在家人很难持好五戒。个人因缘吧,我觉得还是以心行为主,身口意一致的为好。学佛是求解脱,是需要真修实证。形式很重要,但是根据个人情况吧。我们在家众学佛,首先要保证家庭和睦,生活安康,工作稳定。如果因为学佛把自己孤立,成为一个大家眼里的怪人,不能和合亲邻,甚至家庭分裂,亲朋疏远,神憎鬼厌(但是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都是这样的,还自以为真理在自己这边,高人一等,真是可悲!),这是佛陀当年制定僧团学处的初衷吗?做人都做不好,能学佛?当然,盲信徒、迷信徒、投机徒另说。但是真修行人,学佛法的,心地的赤诚、坦荡、无垢、道心圆满,比形式的如法更重要!能持则持,不能持则不持!你的慧命,只有你自己能负责,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及负责,包括你的上师或师父。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使不受戒,也要尽量如理如法的持,比如原始意义的五戒,大部分还是能持的。不过话说回来,按我上面的分析,别说在家众,出家众能持好五戒的都少!
莫欺人,别自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2
首先恭喜楼主!

末学以为,将“三皈五戒”合在一起,是历来仪轨形成。其实还是有差别。
皈依三宝,是发愿尽未来以佛、法、僧为依止。永不再随外道。随之而来的最为重要的一点:既然已经皈依,当然应该以成佛为目标,念念趋向无上佛道,一切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发无上菩提心”。想当年,末学自己,“愿尽未来皈依佛法僧:众生无边誓愿度.......”等语甫一出口,涕泪皆下。
尊重仪轨,但是重要的是恳切发心。

至于持戒,无论是否佛门四众弟子,受持五戒的最直接利益就是“保住人身”。既然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当然要努力修学佛法,若是下坠恶道,所谓“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生道已然如此,何况鬼、狱。这样,不仅极苦难以承受,而且耽误了极为漫长的时劫。杀盗淫妄酒,犹如美味之毒药;五戒十善,犹如良药苦口。戒律如铠甲,能保众生在生死苦海中,在无量劫的修行中得以安稳。不要因为戒律难守而远离。而是应当珍惜这个法宝;应当感恩佛陀,为众生制定戒律;感恩为您受戒者:授予你这个能出世间、能修佛法之珍宝。
五戒十善,是得人身之业因,世间善人尚且不犯,何况皈依三宝者?因此,三皈五戒合在一起,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有的人莫说五戒十善,就是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也很容易受持,很少有犯;有的人却连五戒中的一戒也难守。这两人,对戒律的认识很可能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因为多生多劫以来习气所致:前一人往昔可能勤修持戒波罗蜜,后一人可能往昔懈怠于持戒。
若是继续放任懈怠,还会为未来际增长障碍:每一世都会觉得持戒很难。

持戒·,在戒相上重于“行为不犯”;但是,更重要的心行:比如,吃肉时贪念美味,却没有杀死之心;行淫时贪于愉悦感,却没有放任深入无节制之心。无论如何,每一次有过不清净的行为之后,都会或多或少有忏悔之感,都愿未来际因缘早日成熟,能够严谨持戒。这就是心行的重要。
持戒持得很辛苦,正是磨练“持戒波罗蜜”,如果很容易持戒,也就难有磨练心行,因为他会觉得很自然。

持戒,有重戒有轻戒:比如杀戒:杀阿罗汉、杀人、杀大牲畜、杀蚊子.......吃肉、吃三净肉、吃肉边菜....。唐代僧侣,随身有滤网:以便取水饮用时过滤其中的小虫子。可是“一滴水中八万四千虫”。不可能过滤得了。无杀心比起无杀行更重要。前者可以熏染第七识,使之成为习气,后者却因有行为而生忏悔心,一样让第七识逐渐清净。
就现象而论,世间这么多得人身者,前世不可能极严格守住五戒;应当是重者未犯,轻者忏悔。

“犯戒是菩萨,不犯是外道”。何以故?菩萨受持菩萨戒之故,若有不如法之行为即是犯戒;而菩萨戒却是“从今身至佛身,永不失戒体”(声闻戒只有一世的戒体,下一世还要重新受戒),其间绝无永不犯戒的菩萨。而外道却不受戒,岂有戒律可犯?
楼主受持三皈依,却不愿受戒,以不受故,自欺为“不犯戒”。可参看上述。

持戒,要待因缘成熟;五戒中先守住最不容易犯的一戒,进而二戒;次第增进。但是,宁可受戒而犯,时时忏悔;也比不受戒、不持戒强得太多。前者必能渐进,必能行忏悔之善法(http://hi.baidu.com/t%C9%EE%C9%EE%BA%A3%B5%D7%D0%D0t/blog/item/1ea2aed7b2b4a3d9a044df52.html)后者却永难精进,失去修行善法的机会。

也有持戒而不皈依的人,这就是外道了。这也是末学开篇恭喜楼主的原因。说到这里,再强调一下发心的重要。《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忘失尚尔,何况未发?

持戒精严之人,往往生大慢心:见未能持戒者,嗤之以鼻;未持戒者,往往生惭愧心:时常忏悔,但愿早日难行能行。得失之间,要看各人福德因缘。

愿楼主持戒因缘早日成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追问

我们这里是将三皈五戒分开的,我只有皈依证,没有五戒证,也没人给我受五戒。

追答

皈依与受五戒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者所获的利益,末学已经分析过了。楼主要是实在不能受持五戒,是因为个人因缘未熟。应当时常礼佛忏悔并发愿:愿受持五戒的因缘早日成熟。而不应当去找种种不受持五戒的理由。
在发菩提心、皈依三宝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先守住最容易守住的一戒,然后次递增上。这个末学也说过。当然,如果一戒未持而自言已经皈依,难以自圆其说:请问您的身口意行,与皈依之前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皈依基本上没有什么“含金量”。所以末学也说过:三皈依与受持五戒合在一起是有道理的,乃至成为千百年以来的仪轨。作为三宝弟子,不应不遵从。而且,宁可受戒之后,偶有犯毁而忏悔,也比不愿持戒,随心所欲地犯戒好很多。因为如果作了与五戒相对的“十恶业”,果报不会因为是否受戒而有变化(但与是否恳切忏悔有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比如有人去摸高压线,其结果不会因为此人懂不懂电而有区别。这样来看,五戒起到了提醒的作用:“请勿触摸!”。
至于证书的问题,末学以为作用仅仅是在以后受菩萨戒或是愿意出家时,作为验证的凭据。而不是自己证明自己或是向别人展示是三宝弟子。只要自己恳切发心皈依,就算证书遗失,也还是三宝弟子;若是自己并未发心皈依,只是办了个证书,就不必自欺欺人了。寿终之时,随业牵引,与有无证书无关。却与个人在一生之中的身口意行密切相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追问

谢谢您,非常感谢您打了这么多字,感谢。

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我只是不想因为我皈依了,最后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反而因皈依多了些恶业。我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我皈依也是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皈依的,也许在您面前说这个您不爱听,但我说的是真的。

我觉得您不仅懂佛学,也有社会阅历。

追答

皈依三宝是福德善根显现,就算不是诚恳皈依,也比没有皈依好。以下节录《妙法莲华经》供您参考: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白蜡及铅锡,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苇、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花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花,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盘,如薪尽火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
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如上:“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苇、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何况信受佛法,皈依三宝的人。必定能逐渐积累福德善根,逐渐与佛法相应,最终必定成佛。

且待因缘成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追问

谢谢。

我差点为此退出皈依。因为我听有人说皈依后,犯了五戒或做了坏事,会罪上加罪,而我现在又不想持五戒,因为我做不到。因此我想着,与其这样我还不如退出皈依,以免为自己罪上加罪。如果如你所说,那么我会保留皈依,然后等我真的从内心认识到了五戒等佛法,我想我自热而然就会努力学好且做好的。

非常感谢您指点迷津,祝您精进,早成正果。

追答

从善如流,赞叹!
祝您因缘早日成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4-01
既然皈依了就是佛弟子了,受了又如何,不受又如何,你是在给自己想找个理由吧,学佛是自己的事,也是一辈子的事,不能说我没受我就可以犯。有些不该做的事就一定不能做。没有严格要求,皈依又有何用。学佛要学理。追问

我就问对于皈依者来说,什么是不该做的,对于持五戒者来说,什么是不该做的。你没正面回答我。莫非皈依和持五戒就是相同的?皈依和持菩萨戒就是相同的?其实你说的对,我是在给自己找个理由,我不想在这种事情上欺骗谁,我只想做我能做到的。

追答

如果自心达不到要求还是先不受戒,受了戒又做不到还是先不受为好。尽量严格要求自己吧,好像皈依是皈依,受戒是受戒,听他们说皈依的怕达不到要求可以先不受戒的。

追问

谢谢您客观的回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