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高校“有偿替课”这件事?

如题所述


“有偿替课”在部分高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要上的课程刚好与自己的私事有冲突,但又不好麻烦其他的朋友替课,只好花钱找人替课。
    2,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与其将时间花在这门不感兴趣的课上,倒不如自己去钻研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3,分析一个大环境,高校上课氛围松,老师不一定全部都认识底下上课的学生,所以替课也不会被发现。有需求就有供给,不同专业课程安排不一样,其他专业的学生来代课相当于做了一个兼职,轻轻松松赚钱。
    4,有偿替课,大部分替的都是“水课”作业少,学分又比较轻松拿的到,实用性不强的课,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都偏向于实用,这些课都是在睡觉玩手机等。
    5,现在大学“重研轻教”,评判老师的指标是研究成果,有些老师将重心放在了科研上,而对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要诚信,花钱找人替课是不诚信的表现,而那些去赚钱替课的同学就会觉得赚钱很容易,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该如何去解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对于上课有正确的认识,这是作为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广泛吸取知识,认真上课。其次,学校应该做一些改革,吸引学生去听课,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当今社会倡导互联网,互联网与课堂相结合,遏制这种有偿替课的现象。最后,增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我们学校为例,学校经常开展一些实训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6

       

       “有偿替课”盛行于全国高校市场,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高校内必然存在着严重问题急需解决,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四点: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高校里,最为吸引学生上课的,必定是老师的教学质量。我相信,也愿意相信,高校里大多数学生非常重视学习是确实存在的,至少在我的学校里是这样的。通常,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课堂,无需多言,自然座无虚席,例如我所在学校一些老师开设的高数课,线代课、概率论等,如果没有提前占座,基本是后排了,抢座跟不抢座的课,哪个更能激发学习的动力呢?相比之下,某些老师,原本两百号人的课堂,硬是讲到十几人,仍能够兢兢业业地、不动声色地授课,就没有反思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问题?难道多年来如果都是这种现象与你授课水平无关?



       考核制度以一概全。在老师课堂的考核上,往往形式大于实质,以出勤为主,教学质量与学生反馈为辅,后者形同虚设,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显然,大多数老师会强制性点名,其作用效果主要在于:一来可以护住自己的面子,省得学校领导突击检查,问责出勤管理责任;二来点名这方法实在是简单粗暴,效果显著。高校教师身兼数职是公开的秘密,授课也仅仅是一种副业罢了,何必为了提升授课质量反而影响创收水平呢?幻灯片落款二零零几年的我都在课堂上见过,毕竟经济收入才是王道,教学质量又是什么?某些老师“著作”颇丰,开设的课程必须用自己开发的教材,这也无可厚非,但令人无奈的是,整整一本两百多页的书,勘误表就达两页纸,我还能说什么?




       社会风气有待优化。知识无用论,给未经社会磨砺、世界观未成型的大学生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坏的。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新闻里一会某个知名高校毕业生卖猪肉,某个知名高校毕业生又怎么的,此类文章层出不穷,却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给处于逆境的高校学生,带来的可能就不是激励作用,反倒将其推向迷茫的深渊。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的某些社会人士,表示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大学生不值钱,官二代富二代都比一个读大学的强,可是有没有发现,越是在发达地方,官二代富二代越注重知识的获取与积累,而平二代,又有什么呢?出身无法选择,难道就该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吗?



       校园市场需求刚强。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迫使学生不得不前往课堂就位,所谓身在心不在,就是这么一种情况。大学里,一些学生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不得不寻找兼职机会,碰巧挖掘到“有偿替课”此类旺盛的需求,爱折腾的人索性建立起地下组织,专门承接各类代课服务,由此校园市场初具规模,而直接促使其壮大的,是授课老师手中的马良之笔,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皆出于此。



       永远不要有借口去推辞你的学习机会,当你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时,你会发现,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第2个回答  2017-05-15

首先,有偿替课对于双方来说肯定都是受益的。学校以及社会对这种行为应该基本是持反对和批评态度的,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符合常理的。学生不去上课,而是花钱找同学代课。虽然学生上不了课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可能是真的无法准时参与课程,这时请假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不得不说,现在的大学生不上课的原因真的只是因为不想去而已。

有偿替课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社会类似现象的普遍有关,物欲横流的社会使得人们更习惯于用钱去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这种简单粗暴,削弱了人们的罪恶感,人们会更依赖于这种做法,上课变成了更加可有可无的事。

而我对于这种做法并不太反对,因为这其实是一个互相满足的做法。不愿意去上课的同学可以不去上课,愿意替课的同学也花了时间并得到报酬。如果不存在有偿替课,那么不愿意去上课的同学为了要出勤而来上课,他也并不会用心听课程内容。有偿替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不愿上课的同学助了一臂之力。

出现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学与中学时期的上课方式不同。大学生活被一种固有的观念认定为是自由,松散,轻松的。于是许多人到了大学感到彻底解放,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变得不重要,唯有出勤和考试是仅存的一点小束缚。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对大学生的思维定式进行改变十分关键,大学毕业之后的竞争更加激烈,适当增加一些紧张感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3个回答  2017-05-15
       有偿替课也真的是现在社会常态的一个反映,什么都可以量化,什么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按理说,学生交了学费,不来上课过不了考试,毕不了业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老师靠点名来保证到勤率,学生为了保证到勤率又不能自己去上课就得找人替,找不到熟人,“有偿替课”也就应运而生。
这个怪现象的出现是哪里出了错?是老师的错吗?现在学生花心思多,想这想那,就是不愿意好好上课,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有时候真不是老师的问题,选修课不计入测评分,专业课期末突击也能考个差不多,而且现在机会这么多,大学生接触的也多,想多尝试也没什么错,老师可是苦口婆心,不希望学生把时间花在试错上,希望他们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尤其是学校的学习体系毕竟是经过研究的,可以省去他们很多筛选,去其糟粕的时间,用点名来硬性要求学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现在的学生太让人失望,点名也可以认识几个学生,区分一下平时成绩。
而学生呢,课程是在是太无聊,听不听感觉用处不到,大家也很迷茫,看着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样都很焦虑,有的焦虑着焦虑着堕落了,沉迷游戏,无心学习,有的焦虑着焦虑着想早日进入社会,兼职实习,也没时间学习,有得毕业,要保证“上课要到”,整天麻烦舍友,师妹也不好,倒不如“有偿替课”来的方便。
总的来说,还是课程不适应社会和学生需求,高等教育,任重而道远啊。
第4个回答  2017-05-16

有偿替课,这个现象在高校已经慢慢揭露出来。说实话,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我身边有偿替课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还没像某些高校一样连所谓的产业链都有了,下面我就将我所遇到的和我的看法分享一下。



像上图那样,便是最近我所看到的,寻求代课的人出价为20两节课,45分钟一节课,也就是说坐在课室一个半小时就20块钱,想想也很赚。说实话当时我秒看到这个信息,也有想帮他替课的冲动,毕竟很诱惑对吧,但是,我想想还是不要了,因为这种替课赚钱的形式我没接触过,打从心底觉得这是不恰当的行为。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偿替课?我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来想,一方面可能现在很多大学生想逃课却担心被老师点名,因为现在很多高校包括我所在的学校,对于旷课的惩处是越来越严厉的,对于请假制度也要求越来越明确。那再进一步,为什么部分大学生如此“热衷”于逃课并且愿意去发布这种有偿替课信息?我想,这类大学生大多数是因为出去兼职或者是学车,因为这两个因素是大学生逃课的重要原因,而学校也是不允许批这种假条的。所以说,站在这类大学生的角度想,他们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解决这种冲突,有偿替课才会萌生。不过话说回来,这类大学生就做得对?我可以肯定得说:“不!”无论出于哪类原因,找人替课都是不对的,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已经有明确的请假制度和旷课处理制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于课程必须持一种向往的态度,如果逃得多了,那自然而然便会没有学习的动力了。
再说一下替人代课的,无可厚非,这些人当然是奔着赚钱的目的去替课的,而且被发现的几率几乎为0。所以说要遏制这种有偿替课行为,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最后再说一句,有偿替课的“兴起”,不是为某些大学生提供便利,而是害了自己,各位同学,三思而后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