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狗和城市圈养狗在行为上都有哪些差异?

如题所述

记得飞儿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关于幼犬到家应该注意什么?后来评论区就有小伙伴说:“哪有这么多事,农村小土狗该吃啥吃啥,也不住笼子生活得倍好”,我们先来看一下城镇家庭圈养的狗与农村农民散养的狗,这两种生存环境下的狗在具体行为上都有哪些差异?

我们可能一直隐隐记得,农村狗咬人往往只是咬经过自己主人家旁边时行为可疑的陌生人,但城市圈养的宠物狗里,狗成年过程中咬自己主人的比例占到了百分之三四十,不管什么品种都存在这个现象;

还有比如农村散养的狗不管自己离开主人家有多远,它都会自己找回家,但城市家养的狗到户外以后,一般都不太情愿回主人家,一旦走失了,基本没有能力自己找回主人家来;

农村散养的狗与农民的共处关系一直保留着最原始的功能合作性质,比如让狗看家护院,让狗帮着一起放牧或者打猎等等;这是狗得以进化成狗而与人形成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最亲近也是最自由的一种平衡关系,人与狗的心理相互之间一直保持着自然生态伦理中的客观的高低等级关系,这种心理地位差异而让狗对人产生了稳定的心理归属感和信任感;

另外,因为农村的狗是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回家或者出门的,所以他们从来不缺与同类的社交群体归属感,也从不缺户外自由,反而,当它们可以去的自由空间越大时,户外环境那种不确定的危机感会让它更加愿意呆在主人家附近,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农村的狗大部分白天都会非常放松的躺在农民家里或者附近睡觉,而晚上都是机警的在室内防着外面的陌生动静,农村的狗在自我心理上是从不缺归属感、安全感、唯独就是自己希望主人给的食物再好一点,再多一点,人类对它的行为再温和一些;

而城镇家庭养狗,人和狗的关系就不再是天然的利益相依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常常把狗当成宠物,甚至有些人还强制把狗放在自己的儿女心理地位上,表面上看,城里人似乎把狗的地位提高了,狗过的物质生活甚至比农村的小孩子还要富裕,但本质上,我们人还只是把狗当成了一个让人自己开心的玩物而存在;长期圈养在这种与人亲密无间的城镇家庭环境中的狗,因为在户外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极其有限,它自己对室内室外行为的交替自由条件又完全没有,再加上养它的人在主观心理上强制破坏了人与狗两个物种之间的天然等级关系,在客观环境和人为主观的两种失衡条件的作用下,使得狗的需求层次顺序客观上颠倒了,更好的食物和人类的温柔抚摸已不再是它们的底层渴望,很多人给狗的食物都多得让狗严重挑食了,很多狗对来自主人的热情已经产生了过剩的焦虑,而对户外环境的认知和安全感需求,对同类的归属感心理需求就成为了它们这一生都翘首窗外的心理渴求;

可能当我们真正严肃的对待狗的这个客观心理需求的具体知识时,会出现有些人觉得不屑一顾,甚至是觉得我们过于做作,那么,我想提醒每一位城镇家庭养狗人的是:如果我们在狗年龄小一些的时候,没有看清楚这个事实,没有去客观的帮它们创造一些能平衡它们这种心理需求与城镇环境的矛盾的具体条件的话,那么,很多狗将无法在养狗人家里活过三岁,很大一部分狗会在身体长到人拉不住绳子时,哪一天突破了人的牵引,而一去就回不来了;要么是死在了马路上的车轮底下;要么就是流浪在大街小巷里;要么就是进了和难民营一样的救助中心;要么就是上了那一部分喜欢吃狗肉的人的餐桌了;要么就是被政府当流浪狗捕杀了;要么就会因为哪天咬了养狗人的自己家人而被狗主人自己主动送去安乐死了;

总之,在中国短短十几年的城镇养狗人数快速增长的途中,十年前大部分的普通养狗人曾经买回家的狗,十年后的今天还能在它们主人身边已经十岁年龄的狗的比例不到40%,也就是说,十年前有100个人买了100只狗回来养,十年过程中,有60只狗不知道去了哪里,而狗的正常寿命普遍在12年-15年左右,这些狗都去了哪里,相信那些养狗人自己心里很清楚,因此,我们也应该能理解为何国内的各种流浪狗救助中心,玉林狗肉节上,能见到的被人曾经在家养过的纯种流浪狗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的狗也成为其中一员,如果我们也不希望看到更多的狗遭受这些命运,那么,请大家在关心狗的食物、美貌、健康之外,留出一点时间多来了解狗的客观心理和行为知识;

欢迎关注头条号【飞儿姐姐】,查看更多关于狗狗行为管理方面的文章或视频;

飞儿来自山东济南,2015年正式成为一枚铲屎官,因为狗狗不听话学习了狗狗训练方面的知识,为此也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小事业,希望与您一起分享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

认同我的朋友请记得点赞、收藏和分享,欢迎各位朋友指正我的观点,感恩遇见,感谢欢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