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产生与发展

如题所述

在中国,为城市做形象广告起始于1999年。当时,山东省威海市为发展当地旅游业,做出了以广告传播吸引八方游客的决策。为形成差异化竞争,广告采用了“一个新的创作思路,那就是从单纯的宣传个别旅游景点转到推介一座城市;从宣传景点形象转到宣传城市形象;从发掘景点特色转到发现城市之魂。城市广告不再把焦点对准城市中的某一个别事物,而是综合考察整个城市,通过城市中各部分资源的组合,产生一种整体的冲击力,表现和展示城市形象。威海的独特地理位置、著名历史事件、和谐的城市景观、宜居的城市条件被组合到一起。威海市的整体形象得到这样的展现: “这里弥漫过甲午战争的硝烟,这里被秦始皇称为天之尽头,如今,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范例城市之一,——威海,CHINA!” 周怡和黄伟的《城市发展中的城市形象广告——中国首家城市形象电视广告的诞生及其影响分析》有如上表述。不难看出,广告所选取的城市符号代表了威海的特殊之处,是不可复制的。
从1999到2009的十年期间,中国城市形象广告的数量急剧增多。我们依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底的统计数字,对36个人口超过200万以上的中国城市和两个人口不足200万的副省级城市,共计38个城市的形象广告进行搜集,共收集了157支城市广告片。其中结合大型活动进行城市形象传播,如奥运北京形象广告、世博会上海形象广告等,其数量约为40个,占城市形象广告总量的25%;旅游类城市广告占33%;此外,还有一部分城市形象广告体现出明显的招商广告色彩,所占比例约为18%(如图1)。因此,真正具有城市品牌建构意义的城市形象广告仅占样本总量的5%!
毋庸置疑的是,城市形象宣传片具有招商引资、吸引旅游等功能,但这些功能实现的基础则是城市形象的可识别性。因此,我们认为,城市的可识别性体现在特定城市的人、生活和文化的融合,这种三位一体的表述形成了城市的差异化传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4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山东威海首创的城市广告为代表,中国城市宣传片的数量迅速增加,各大城市纷纷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形象推广,各地政府也开始将城市的形象传播纳入城市规划之中,以期通过城市宣传片展现自我、吸引投资、招贤纳士,从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各地的城市宣传片呈井喷式增长,“千城一面”也成了城市宣传片常见的通病。有人说,“历史—产业—高新区”是中国城市宣传片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对外自我宣传时彼此心照不宣的套路。
因此,如何打破思维定式,走出“中国城市宣传片怪圈”,制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城市宣传片是当下政府和影视公司所需要着重注意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