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为公元哪年?求数学高手回答

传说黄帝时,有一冬至夜半子时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瑞象毕现,异彩纷呈,能定此时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年和日的干支是顺排的,月和时的天干则根据年日天干排,挺麻烦的 还望高人赐教

用干支纪年月日时是不可能出现全甲子的现象。

在甲子年里,没有甲子月。因为子月大约(确切为24节气中的大雪至小寒)为农历11月,且子月配天干之甲, 只有在戊或癸年, 不能在甲年。同样道理,甲子日不可能有甲子时。子时, 只有在戊或癸日才能配甲。

甲子是天干地支纪元法的起始,并以60为一个周期循环,固有“60花甲”只说。所以甲子年60年出现一次;甲子月60月(5年)出现一次;甲子日60日(不到两个月)出现一次;甲子时60时辰(5天)出现一次。甲子年对应的子月是丙子月。所以不可能出现“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扩展资料

纪年起始

1、源流

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逆推,以致无穷。但也确有人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开辟天地的起点。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其实,是岁星纪年,采用岁阳岁阴结合以纪年。

岁阳: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岁阴: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如“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岁星是颗真实的天体所以用岁星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岁星约85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刘歆提出)。此时,干支纪年也有使用,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由此知,西汉时期的干支纪年存在与太岁纪年转换的一些混乱。到东汉时,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因此,东汉人以此用干支与岁星纪年对应进行了了前推,以至于有了我们现在的历史年表。 

2、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3、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天干地支的产生与北斗斗柄所指方位(《鹖冠子·环流》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相关。此时,配有阴阳五行的天干地支不仅含有时间概念,还含有空间方位概念。

《淮南子·天文训》就有这样的记载:东方“甲乙、寅卯,木也”,主春;南方“丙丁、巳午,火也”,主夏;西方“庚辛、申酉,金也”,主秋;北方“壬癸、亥子,水也”,主冬;

中央,“戊己,四季(辰丑未戌),土也”,主季夏(后来按照土旺四季说,变为三(辰),六(未),九(戌),十二(丑)四个月,即四季中最后一个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用干支纪年月日时是不可能出现全甲子的现象。

在甲子年里,没有甲子月。因为子月大约(确切为24节气中的大雪至小寒)为农历11月,且子月配天干之甲, 只有在戊或癸年, 不能在甲年。同样道理,甲子日不可能有甲子时。子时, 只有在戊或癸日才能配甲。

甲子是天干地支纪元法的起始,并以60为一个周期循环,固有“60花甲”只说。所以甲子年60年出现一次;甲子月60月(5年)出现一次;甲子日60日(不到两个月)出现一次;甲子时60时辰(5天)出现一次。甲子年对应的子月是丙子月。所以不可能出现“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扩展资料:

干支纪年历法,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科学历法之一,并与国际公历历法并存,依据有中国现行的公历和农历合历。干支纪年历法是遵循宇宙天体日月的运行规律,是一种阴阳合历,也是其它民族所没有的科学历法。根据中华民族的典籍记载,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就有使用六十花甲子的干支纪年历法。

中国传统历中的干支纪时系统(干支历)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一年的12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进行标注月份。从甲子到癸亥,循环更替,以至无穷。

干支纪日从几千年前开始至今,一直纪日没有中断和错误,能清楚考证的是起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但在历史书籍中还有许多记载着干支纪日的,如《尚书·周·泰誓》的“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尚书·周·武成》的“惟一月壬辰,旁死魄”等记载了干支纪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8

用干支纪年月日时是不可能出现全甲子的现象。

原因:

在甲子年里,没有甲子月。因为子月为农历11月,且子月配天干之甲, 只有在戊或癸年, 不能在甲年。同样道理,甲子日不可能有甲子时。子时, 只有在戊或癸日才能配甲。

甲子是天干地支纪元法的起始,并以60为一个周期循环,固有“60花甲”只说。所以甲子年60年出现一次;甲子月60月(5年)出现一次;甲子日60日(不到两个月)出现一次;甲子时60时辰(5天)出现一次。甲子年对应的子月是丙子月。所以不可能出现“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扩展资料:

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逆推,以致无穷。但也确有人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开辟天地的起点。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朔日为月首;平均年长为回归年。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因此,东汉人以此用干支与岁星纪年对应进行了了前推,以至于有了我们现在的历史年表

天干和地支排序:

天干(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据我所知, 用干支纪年月日时是不可能出现全甲子的现象. 在甲子年里, 没有甲子月. 子月大约(确切为24节气中的大雪至小寒)为农历11月. 子月配天干之甲, 只有在戊或癸年, 不能在甲年. 同样道理, 甲子日不可能有甲子时. 子时, 只有在戊或癸日才能配甲. 以上方法的干支纪时, 自古运用至今, 没改变过. 补充: 在古代中国,也有十分简单的历法,这就是“干支历”。传说伏羲造《甲历》,可能与干支历有些渊源。当然,学者们更多提的是“干支纪日”和“干支纪年”。 在干支历中,最主要的是干支纪年和干支纪日。是从某甲子年或某甲子日开始,按六十甲子往下数,过六十年或六十日后就又从甲子开始。 古代人提出“干支历”时,应该用的是“建子”,即以子月为一年的开始。因为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甲子年时,寅月的干支为丙寅,往前推两个月为子月,其月干支为甲子。若按“建寅”,即以寅月为一年的开始,则两个月前的子月是属于前一年的,即癸亥年。但若是“建子”,则寅月前的子月仍属甲子年,这就是甲子年甲子月。如果还是甲子日,则子时所对应的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这应该是“干支历”的起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干支纪月时,是不考虑闰月的。遇上闰月怎么办,没人说过。也许可以用前月的干支再加上“闰”字。例如,某年八月是辛酉月,之后有闰八月,可称为“闰辛酉月”,再后的九月继续为壬戍月。 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总是有个起点的。使用六十甲子的历法,每年只有十二个月,没有闰月。所以应该是使用阴阳合历之前的历法。 古文献记载,伏羲创“甲历”,这应该是六十甲子历。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为历法起点,该日应该是朔日和冬至日的附近,由此可确定为公元前8217年2月17日(甲子日甲子月甲子日)。 追问: 夏历建寅,商历建丑,周历建子。在此你权当用周历,以夏历(农历)十一月为一年肇始之元月 回答: 制订历法需要一个起算点,这个起算点就叫做历元。关于历元,与天象有关,史书上常说:“上元混沌甲子之岁、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七曜齐元。”《太乙金镜式经》记载:“自上元混沌甲子之岁,至今大唐开元十二年(AD724)甲子岁,积得一百九十三万七干二百八十一算。”而《太乙统宗宝鉴》又取BC10153918年冬至为历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一子部二十一》已驳:“其求积年术,置演上元甲子,距元大德七年(AD1303)癸卯岁,积一千零一十五万五千二百一十九年,以为七曜齐元之法。然用此积算逆推至上元甲子,得气应三十四万七千八百七十五分,乃戊戌日酉正三刻,非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也。其非七曜齐元明矣。”《皇极经世》又取BC67018年冬至为历元(天文学已证实当年冬至为癸丑日)。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龄是45到46亿年,即是地球形成于距今45-46亿年前,而月球形成于距今45.27亿年前。假设地球形成之时为西安天文时间冬至甲子日时,当时地月系还未形成,又怎么有朔旦冬至之说呢?更何况当时一个太阳日比现在一个太阳日的时间短,显然当时一个太阳年的日数比现在一个太阳年日数多,即使地月系已形成,当时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比现在一个朔望月的时间短,即太阳年的时间与朔望月的时间都在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常数,用现在一个太阳年的日数和一个朔望月的日数来推算远古历元则荒谬可笑!故《元史志第四历一》云:“盖天有不齐之运,而历为一定之法,所以既久而不能不差,既差则不可不改也。”又云:“然古今历法,合于今必不能通于古,密于古必不能验于今。”《春秋保乾图》又云:“三百年斗历改宪。”即便是当今科学家也要借助电脑程序计算天象变化的时间。中华文明不过一万年,干支纪日源于夏朝,纪年于汉武帝太初元年(BC104年)始定为丁丑年,《晋书志第八律历下》云:“此元以天正建子黄钟之月为历初,元首之岁,夜半甲子朔旦冬至。”即夏历癸亥年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可取,法国欧亚万宝有限公司利用电脑程序根据《星历表推算原理》计算结果表明,在已往的五万年中,唯有格里历BC21778年12月04日符合四甲子朔旦冬至的条件,应当是历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01
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为公元前2697。
现在以寅月为岁首,不会出现甲子年甲子月了,
而古代开始以子月为岁首,所以是有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