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诗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出自唐代汪遵的《长城》

译文:秦朝时期修筑的长城比用钢铁修筑的牢房还要牢固,蕃戎等少数民族国家根本无法度过临关和珧关,延绵万里的长城在远处和天际连成了一体。比当年尧帝的台阶还要高三丈。

3、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出自宋代陆游的《古意》。

译文:重金招募战士征讨敌人,修万里长城抵御外敌。曾经照着昭君墓地的月光,现在正照着汉军的军营。

4、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至广州第七十七》

译文:在长城清扫剩余的城垛,来回走动不禁落下眼泪。

5、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出自唐代李益的《统汉烽下》。

译文:在统汉峰西的降户营一带,是黄沙白骨堆起来的长城。

扩展资料: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9

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从军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3、《从军行七首》

唐代: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4、《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古意》

宋代: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译文:

重金招募战士征讨敌人,修万里长城抵御外敌。

曾经照着昭君墓地的月光,现在正照着汉军的军营。

6、《至广州第七十七》

宋代:文天祥

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译文:

在长城清扫剩余的城垛,来回走动不禁落下眼泪。

7、《统汉烽下》

唐代: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

黄沙白骨拥长城。

译文:

在统汉峰西的降户营一带,是黄沙白骨堆起来的长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05
0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 02.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 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咏饮马应诏】(唐·杨师道) 03.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紫骝马】(唐·卢照邻) 04.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雨雪曲】(唐·卢照邻) 05.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送人之军】(唐·贺知章) 06.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唐·王昌龄) 07.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唐·王昌龄) 08.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塞下曲】(唐·常建) 09.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 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骢马】(唐·万楚) 10.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桃叶宜人诚可咏, 柳花如雪若为看。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唐·刘长卿) 11.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 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关山月】(唐·徐九皋) 12. 天下今无事,云中独未宁。忝驱更戍卒,方远送边庭。 马饮长城水,军占太白星。国恩行可报,何必守经营。 【送部四镇人往单于别知故】(唐·徐九皋) 13. 一门同秘省,万里作长城。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 词锋偏却敌,草奏直论兵。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唐·李嘉佑) 14.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蓟门行】(唐·高适) 15.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梅花落】(唐·刘方平) 16.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送刘判官赴丰州】(唐·卢纶) 17.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登长城】(唐·李益) 18.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塞下曲】(唐·李益) 19.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统汉峰下】(唐·李益) 20.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度关山】(唐·李端) 21.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22.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长城闻笛】(唐·杨巨源) 23.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24. 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流名属边将,旧业作公田。 拥雪添军垒,收冰当井泉。知君住应老,须记别乡年。 【送流人】(唐·张籍) 25.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唐·李涉) 26.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题悟公禅堂】(唐·陆畅) 27.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28.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千堆战骨那知主, 万里枯沙不辨春。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饮马长城窟】(唐·陈标) 29.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听筝】(唐·张祜) 30.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长城】(唐·朱庆馀) 31.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唐·赵嘏) 32. 秦兴版筑时,翦伐不知谁。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赋得长城斑竹杖】(唐·李频) 33.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长城下】(唐·曹邺) 34.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杞梁墓】(唐·汪遵) 35.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唐·汪遵,一作褚载) 36.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失题】(唐·许棠) 37.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 不知血刃起中原。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长城】(唐·罗邺) 38.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秋深】(唐·周朴) 39.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唐·卢汝弼) 40.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续古】(唐·陈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0-03
0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

02.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
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咏饮马应诏】(唐·杨师道)

03.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紫骝马】(唐·卢照邻)

04.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雨雪曲】(唐·卢照邻)

05.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送人之军】(唐·贺知章)

06.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唐·王昌龄)

07.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唐·王昌龄)

08.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塞下曲】(唐·常建)

09.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
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骢马】(唐·万楚)

10.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桃叶宜人诚可咏,
柳花如雪若为看。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唐·刘长卿)

11.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
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关山月】(唐·徐九皋)

12.
天下今无事,云中独未宁。忝驱更戍卒,方远送边庭。
马饮长城水,军占太白星。国恩行可报,何必守经营。
【送部四镇人往单于别知故】(唐·徐九皋)

13.
一门同秘省,万里作长城。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
词锋偏却敌,草奏直论兵。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唐·李嘉佑)

14.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蓟门行】(唐·高适)

15.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梅花落】(唐·刘方平)

16.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送刘判官赴丰州】(唐·卢纶)

17.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登长城】(唐·李益)

18.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塞下曲】(唐·李益)

19.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统汉峰下】(唐·李益)

20.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度关山】(唐·李端)

21.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22.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长城闻笛】(唐·杨巨源)

23.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24.
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流名属边将,旧业作公田。
拥雪添军垒,收冰当井泉。知君住应老,须记别乡年。
【送流人】(唐·张籍)

25.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唐·李涉)

26.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题悟公禅堂】(唐·陆畅)

27.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28.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千堆战骨那知主,
万里枯沙不辨春。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饮马长城窟】(唐·陈标)

29.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听筝】(唐·张祜)

30.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长城】(唐·朱庆馀)

31.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唐·赵嘏)

32.
秦兴版筑时,翦伐不知谁。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赋得长城斑竹杖】(唐·李频)

33.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长城下】(唐·曹邺)

34.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杞梁墓】(唐·汪遵)

35.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唐·汪遵,一作褚载)

36.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失题】(唐·许棠)

37.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
不知血刃起中原。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长城】(唐·罗邺)

38.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秋深】(唐·周朴)

39.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唐·卢汝弼)

40.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续古】(唐·陈陶)
第4个回答  2018-11-05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出自唐代汪遵的《长城》 译文:秦朝时期修筑的长城比用钢铁修筑的牢房还要牢固,蕃戎等少数民族国家根本无法度过临关和珧关,延绵万里的长城在远处和天际连成了一体。比当年尧帝的台阶还要高三丈。 3、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出自宋代陆游的《古意》。 译文:重金招募战士征讨敌人,修万里长城抵御外敌。曾经照着昭君墓地的月光,现在正照着汉军的军营。 4、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至广州第七十七》 译文:在长城清扫剩余的城垛,来回走动不禁落下眼泪。 5、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出自唐代李益的《统汉烽下》。 译文:在统汉峰西的降户营一带,是黄沙白骨堆起来的长城。 扩展资料: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城 全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