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三国里面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还要评论一个人物,谢谢!

如题所述

1.

我讲讲个大概 正史和三国演义描述得差不多(如我没有说错的话) 当时刘备在曹操帐下做事 后来曹操几经辛苦活捉了吕布 可吕布被军士绑得紧紧的 一见曹操过来 就笑着喊道:”曹公啊 这下你无忧罗!” 曹操问:何出此言啊 吕布:曹公啊 以前您不是只惧怕我一人吗 如今你活捉了我 以明公之智 我吕布当您副手统骑兵 明公您统步兵 天下不就是咱俩的吗? 说完 吕布正好看到刘备站在那里 说:刘备啊 你看啊 绑得我太紧 能不能松松啊? 刘备说;绑虎能不绑点吗? 曹操呢 这时候 易中天也认为曹操是想放了吕布的 所以曹操问刘备意见 刘备呢 说:曹公啊 你不想想吕布是何人啊 跟了丁原(吕布的义父) 后吕布杀了他 吕布跟董卓 一样把董卓给灭了! 曹操马上说: 哦 该杀 吕布不能留。 结果吕布被吊死在白门楼上。 所以大多数人都把责任推到了刘备身上 其实不然 请看:

先说曹操杀吕布,是必须的, 为啥?

首先,吕布之死并非源於刘备之口. <<三国演义>>:"伤人饿虎缚休寛,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意即,吕布乃害主之虎, 刘备既知曹操乃汉贼,为何不设法留布一命,日后以待其加害曹呢? 表面上,曹操是听了刘备的言语,才杀了吕布. 然而,曹操早就动了杀机, 只是把杀吕布之名硬推到了刘备的身上. 当时刘备也碍於情势,说了顺水推舟的话. 所以李贽评道:"此时玄德亦知老瞒不可欺也,勿轻议之." 著名清代学者王夫之亦说(即船山先生):"在当时各路拥兵自重的豪杰中,孙坚是有勘乱平天下之治的,刘焉只是个苟且偷安的妄人,刘表是不能自立的文人,袁绍实力较强,却才大自疏,袁术则是狂愚而逞,只会饰伪以狂自尊大,公孙瓒强悍而好杀,却只想据土自保. 唯独吕布,忽此忽彼,随心所欲,且骁勇有力,好战成性,对国家的危害最大. 所以吕布不死,天下永无安宁之日;天下未宁而吕布先恐,正是势所必然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乱人不亡,乱靡有定."

2.
关羽父子为什么不投降孙权?当然,有些因素是忠义方面的,但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关羽善抚慰士卒而轻视士大夫,因其性格所致. <<三国志 蜀书 关羽传>>:"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可以看出, 关羽和孙权在联姻问题上早生摩擦. 又裴注引<<典略>>:"羽围樊, 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 又遣主薄先致命於羽. 羽愤其淹迟, 又自己得于禁等, 乃骂曰:'狢子敢尔, 如使樊城拔, 吾不能灭汝邪!'" 此乃校勘上之误也. 这个 如使樊城拔, 吾不能灭汝邪!'" 此乃校勘上之误也. 这个方诗铭先生已在其著书有阐述 应作"遣使求权助之"较合理. 也就是说. 关羽威震华夏之际, 但因兵力不足, 无法对曹仁进行合围, 进一步地扩大战果, 曾向孙权借兵, 岂知遭拒. 狢子:中原人轻视江东人的悔辱性语言. <<魏书 僭晋司马睿传>>:"中原冠带呼江东之人皆为'狢子', 若狐狢类云." <<世说新语 惑溺>>也记载了一个故事: 孙权的后代孙秀降晋, 取中原人为妻, 其妻曾骂孙秀为"狢子", "秀大感不平,遂不复入."

总之, 关羽和孙权私仇甚大, 比其忠义来看这问题, 我想会更实际点,

3.
曹操和刘备亲率大军攻徐州。吕布敌不过,於是派秦宜禄去找袁术求援。秦宜禄去到袁术那里后,受到了袁术的重用,让秦宜禄娶汉王朝的宗室女子,然而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还留在下邳。关羽围下邳时,得知杜氏乃绝代佳人,借机和曹操说:”若城破,赐杜氏予吾。”当时曹操立即应允。破城后,关羽又多次向曹操索求杜氏,於是引起了曹操的私疑。曹操就令人带杜氏晋见,一看,马上据为己有,把部将关羽的事早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后来秦宜禄投降曹操,杜氏已为曹操生了一个儿子,其实正确说是秦宜禄的亲生骨肉,叫秦朗。曹操认秦朗为”假子”,甚爱之,说:”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 这个事件证明了两点,第一关羽也有七情六欲,说得重点,那是好色。明显地,关羽在这点上非常记恨曹操。第二,城被围时,杜氏已是大腹便便的孕妇,如此受迷,乃绝代佳人也。所以 关羽是被神化的 他也是一个人 人总得有七情六欲 只不过这七情六欲似乎过了头

4.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周瑜和刘备追至南郡,合围江陵,久攻不下。刘备乘机南取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当中,赵云领兵攻桂阳(今湖南彬县)。桂阳太守赵范抵挡不住,就投降了。赵范投降后,欲用美人计,非要把他的寡嫂樊氏嫁给赵云。史书记载,樊氏乃天资国色。但赵云坚决不娶,并指赵范乃是被迫投降,”心未可测”。而<<三国演义>>外加了赵云拒绝赵范后,诸葛亮对赵云说:”此亦美事,公何如此。”赵云说:”第一,赵范之嫂与已同宗同姓;第二,其妇改嫁,使失大节;第三,赵范初降,其心难测。其实,三国乃中国历史上思想较为开放的时期,寡妇改嫁,娶同宗同姓的也十分常见。比如,刘备入蜀后,因孙夫人跑回了东吴,便娶了吴懿之妹,乃益州旧主刘焉之子刘瑁之妻,因刘瑁死后,寡居在家。曹丕也娶了袁绍之子之妻甄氏,因其貌美如花。曹操还非常高兴地说:”真吾媳妇也。”孙权的徐夫人本是孙权的表侄女,即父亲孙坚亲妹的孙女儿。因其早嫁陆尚,但陆尚短命而去。赵云实乃三国少有之正直之人物 赞

5.
<<三国志 魏书 后妃传>>裴注引孙盛<<魏略>>:曹操临终时说,自己一生所为,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没什麼可后悔的,也不觉得对不起谁,唯独到了九泉之下,若子修(即曹昂。建安2年,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后,因曹操的失误,被张绣偷袭,曹昂不幸战死,其生母刘夫人早亡,由没有生育能力的丁夫人抚育,且丁夫人视之为已出。)向我要妈妈,我该怎麼回答啊。所以曹昂阵亡后,丁夫人痛哭,整天以泪洗面,又经常指骂曹操,把儿子给杀了,你也不管。曹操心烦,遂将其打发回娘家。曹操事后有点悔意,就亲自去丁夫人的娘家想把她给接回来。曹操一进来,丁夫人并不搭理他,却坐在织布机前织布。曹操抚着丁夫人的背说:咱们坐车回家去。丁夫人不答话。曹操走到门外,又回过头说:跟我回去,好吗?丁夫人仍然不理他。曹操无奈,只好作罢。临走前,曹操对岳父大人说:让丁夫人改嫁吧,不忍让她守活寡。丁夫人又不肯。再后来,曹操升卞夫人为正妻,立其为皇后,卞夫人是个十分厚道懂事的人,常常在曹操外出征战时把丁夫人接回来住,自己执侍妾礼,平时则送衣送食。
<<三国志 魏书 后妃传>>裴注引孙盛<<典论>>:袁绍死后,尸骨未寒,其夫人刘氏把袁绍的5个宠妾全部杀死,说是她们害死了自己的夫君。刘氏还命人将这5人毁容,免得在九泉之下勾引袁绍。袁尚则助母亲,杀死这5人的家属。
这就是伟大的官渡之完胜.

6.
子午谷奇谋。诸葛亮首出祁山,攻曹魏必须翻过秦岭,有三条路可选。第一路,从东面的子午谷(在今陕西省秦岭山中,为川陕交通要道)进发,终点在长安。第二路,中间的一条路,从驻谷出兵,终点在武功。第三条路,即由斜谷(今陕西省终南山)推进,终点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大将军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计,即请求诸葛亮分兵一万,由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由褒中出发,循秦岭,出子午谷(汉中至关中要道)以十天左右的时间迅速奔袭长安,”一举而咸阳(陕西咸阳市)以西可定矣”,。另外的五千人用作”玉千”,即运粮兵。诸葛亮则率领主力大军由斜谷北进会合,直逼潼关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因镇守长安的是胸无大志,无德无能,怯而无谋的夏侯茂(其是曹操的女婿),再加上时曹军主力在宛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一线,如救关中(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也得20天时间才能赶到。但诸葛亮不纳,魏延谓丞相胆怯,”叹限已才,用之不尽”。

然,子午谷出长安,路虽近,但沿途乃山势险拔的秦岭,谷道艰难,行军必定困苦。一旦曹军在子午谷道据守要津,又或者夏侯茂坚壁固守,以魏延之疲惫之师,到时必会”进不得志,退无所据,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再者,潼关和南阳有曹操的三、四十万轻骑。故孔明之计乃弃魏延计,绕道攻陇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从曹魏最弱处下手。

尽管孔明事前已诱魏将孟达反於新城,成功引曹魏军派司马懿前往镇压,而后诸葛亮又派赵云、邓芝为疑军出箕谷,作出一副进攻关中架势,使曹真举众拒之。然而,如此深谋远略的战策和大规模的事前准备行动,很快遭到曹魏主将张郃反击,致使南安三郡得而复失。疏於防备的陇西况且如此,何况长安是战略要地?

曹操生前,夏侯敦曾提出”先灭蜀,而吴自服”的战略思想,深得曹操赞赏。公元217年,法正规划蜀汉长远之计:(蜀汉)广农积谷,观衅伺隙”,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墏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孔明认为下计不可取,因为会像当年的汉中王张鲁那样,坐以待毙。其实,孔明是以吴结好,魏吴敌对态势,东西夹击曹魏造成强大的军事压力,以保持军事主动权。北伐乃是改变一州之果之况,平取陇西,借蚕食地盘,扩大蜀国实力。即使魏延能拿下长安,而坚守长安以至整个关中,必须有强大的军事支援如军力,物力和人力。故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夫公(亮)固有全局於胸中,知魏之不可旦夕亡,而后主之不可起一隅以光复也。其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

毛宗岗<<<三国志演义>回评>>:说孔明不用魏延计乃:”观武侯渭桥之败,而益信魏延子午谷之计,非善计也。武侯不能必魏人之不防渭桥,魏延安能必魏人之不防子午谷哉?且烧渭桥 而不克,则一败犹可以复胜;若便出子午谷而不遂,则一败将不可复胜。故武侯宁为渭桥之偶有一失,而必不为子午谷之侥幸于一得耳。”

西湖逸士在其<<投笔肤谈>>论用兵之道,提出”进当思退”原则时,便循诸葛亮之思路,认为魏延之计虽可收奇效,但风险甚大,万一遭遇不测则全军覆没,没有退路。反之,孔明之计,纵无出奇制胜把握,但至少可以立不败之地。故<<三国演义>>第95回里司马懿说:”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这就是一生为人谨慎而胆大的诸葛亮.

够吗 不够还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8
我来讲一讲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话说曹操已死,曹丕被立为为世子,后又晋封为魏王并称帝。但他还是放心不下跟他争过世子之位、父王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自己的兄弟——曹植。于是他将曹植召进宫中,当廷宣布其有反状,要将其处斩。两人的生母卞太后看不过去了,狠狠的斥责了曹丕。曹丕无奈,但又要找个台阶下,于是命曹植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照样处斩。曹植走了几步,随即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也十分羞愧。
曹丕作为皇帝,却仍不放过自己的兄弟,可见其人狠毒阴险、心胸狭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18
那就讲讲官渡之战吧。袁军出动70万军马攻打曹操10万兵马,出兵前田丰劝告袁绍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袁绍不听,将田丰关入狱中。大军到了阳武,沮授前来进谏,又被袁绍锁禁在军中。袁军与曹军战了一次,大获全胜,追到官渡下寨。曹军来劫粮,袁军追赶,曹军回头杀来,袁军大败。袁绍派淳于琼守乌巢,,许攸说他嗜酒,不可担当,却被袁绍骂了一顿。须由是曹操同窗,便去投曹。曹操问明情况,火攻乌巢,袁军措手不及,回救乌巢,分兵攻打曹军本寨,却早有防备,被杀得大败,途中张和高览降曹,袁绍逃回冀州,杀了田丰。70万变成5万,不久袁绍气绝。
袁绍是个不听部下忠言,只顾一味进攻,酿成大祸。
第3个回答  2010-12-18
故事; 在一次战斗中,来自陇西的董卓败给张角,辛得刘备相救才脱身。此时的刘备白手起家,没有爵位,董卓知道后,竟连谢谢都不说便扬长而去。张飞气得要杀他,但刘备考虑到董卓是朝廷命官因而并不计较。
正是二者气量不同,注定了二者的命运不同。
评论:刘备虽出身贫寒,但却有诸多过人之处。他宽宏大量,礼贤下士,而且能屈能伸,在形势不利于自己时能够以退为进。另外,他以人为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那个极端黑暗年代,这种仁爱的作风使他美名远播,深得人心。
刘备正是因为能如此卓尔不群,才能在白手起家、处处寄人篱下的背景下,能与曹、孙这两个出身显赫者三足鼎立 。
你也可以删改一下。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