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龟如何进入大海?

如题所述

生活在大海中的海龟(例如、赤麻鸭、翘鼻麻鸭、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龟、丽龟、棱皮龟以及绿海龟等),是属卵生爬行动物。其远古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今天的海龟虽然生活在大海中,其卵仍需产在陆地上才能孵化。因此,每到繁殖季节,雌海龟即爬上海滩,寻找合适的产卵场所,挖穴产卵。每窝卵数可达100~200枚。产完卵以后,雌海龟即用其后肢扒动巢边的沙土,覆盖其卵,让卵靠沙温自然孵化,而雌海龟自己即回归大海。海龟卵的孵化期较长,当卵处在30℃的沙温条件下,需两个月左右才能孵化。大海是海龟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刚孵出的小海龟,不管海滩的地势如何或气候变化怎样,它们都要离开巢穴,爬过沙滩,回归大海。但是,海龟巢穴的四周都是无海水的沙滩,它们亦未曾到过大海,那么,这些刚出生的海龟怎么知道大海的方位所在呢?它们是依靠天体星辰或地磁来判断大海的方位呢,还是依靠它们的视觉或是嗅觉功能来找到大海?

  生物学家对海龟回归大海的本能行为很感兴趣,曾做了许多观测与分析,认为海龟有一种有效的定向机制提示大海的方位。这种有效的定向机制,可能与海龟的视觉系统有关,对光信号起正趋光性反应。光是提示大海方位的重要因子,海龟通过其正趋光性行为而回归大海。

  生物学家发现,白天,海滩上小海龟迎着太阳的方向活动。在晚上,如果以人工光给海龟发射光信号,海龟即表现正趋光性行为,朝向光照信号方面移动。由此启示,海龟回归大海的行为,与其正趋光性反应行为有关。来自大海方面的光信号,是通过视觉系统与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而确定大海的方位。

  生物学家曾仔细地观测,发现海龟产卵的海滩地形与光照度的分布状况有密切的关系。靠海岸一边的地势较高,长有植物,光照度较差;而靠大海一边的地形较平坦,开阔而明亮,当大海的波涛澎湃时,海浪的光波会折射到海滩上,尤其是海浪冲击或淹没海滩时,海浪的光波易投射到海龟的视野,特别在晚上,靠海一边的光亮度较靠岸一边更强,则易引起海龟视觉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通过大脑皮层对海滩环境光照度的分析整合作用而判定大海的方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尼·莫罗索夫斯基博士为了验证这种假说,对刚孵出不久的小海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曾用88只5~9日龄的绿海龟分别放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实验河床中。河床是黑暗的,河床的环境温度21±3℃。在河床的一端安装两块白色的光照信号板,信号板距实验海龟头端53厘米。在河床的外侧,每侧安装一个发光器。当发光器启动时,信号板上的光照度约755勒克司,以此作为海龟正趋光反应行为的标准光照度。每次实验时间为60秒钟,最长时间为120秒钟,分别给河床中海龟进行持续光信号与间歇闪光信号。每当海龟进行持续光信号达60秒钟时,发现河床中海龟都向光信号板方向移动,如果对海龟进行间歇闪光信号试验,闪光的总时间不到1秒钟时,产生正趋光性反应行为不明显;如若继续进行闪光刺激,产生正趋光行为的比例明显地增大,至60秒钟时,则与持续光信号刺激的效应相近。如若把海龟的双眼戴上不透光的蜡膜眼罩,然后,启动发光器,持续发光60秒钟,结果,没有海龟向信号板方向移动。由以上实验表明:海龟对光的正趋光性反应,必须通过视觉作用;在同样的光照度条件下,需达到光刺激时间的总量时才能产生正趋光性反应,一般需刺激1秒钟以上;达到一定光刺激时间,间歇闪光刺激与持续光刺激的正趋光性效应则类似,在实验过程中亦出现间歇闪光刺激效应不及持续光刺激的效果好,尼·莫罗索夫斯基博士认为,这是由于间歇光刺激削减了总的光刺激量之故。因海龟对光信号的正趋光反应是以集成刺激时间的光量为基础的。为了检验这种假说,他把持续光刺激时间比间歇闪光刺激时间减少一半,或把间歇闪光刺激的光照强度比持续时增加1倍,使持续光刺激与间歇闪光刺激的光照强度相等,然后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二者的正趋光性反应类似。由此表明,不论以间歇闪光刺激或持续光刺激,只要二种刺激的总光量相同时,海龟对光信号产生正趋光性反应率也相似。

  尼·莫罗索夫斯基认为,光信号面积大小亦影响海龟的正趋光性效应。如果人工发射一小缕光信号时,即不易引起海龟正趋光性反应。如果把人工光信号面积增大,使光信号带达到20厘米宽时,海龟的正趋光性行为的比率急剧地上升。由此可知,海龟为什么向开阔的大海方面的海滩移动,原因是大面积的海光信号有助于海龟判断大海的方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5
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
第2个回答  2014-03-15
嘲鸫是幼龟的天敌 自然之道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http://www.0-100.com/200503/ca643725.ht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3-15
依靠潮汐的力量游回大海。
第4个回答  2014-03-15
爬进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