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官员为什么喜欢内斗?

如题所述

朝廷中的大臣内斗,历朝历代都是存在的。这种内斗,有时候会被及时发现、及时消灭,有些则会不断地强化,直至发展成为“党争”。

按类型来说,这种内斗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皇帝昏庸,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结成派系,互相倾轧、消耗;还有一类,则是皇帝深通帝王术,在大臣中间搞平衡,故意让大臣内斗,他坐收渔翁之利。这时候的大臣内斗,实际上是看皇帝的眼色行事。

明朝的大部分党争,都是因为皇帝昏庸而导致的内斗失控,比如著名的东林党与阉党的内斗。

但题中所提到的嘉靖朝的大臣内斗,却是另一种类型:一切都在嘉靖皇帝的掌控之内。

嘉靖皇帝,虽然痴迷黄老之术,不爱上朝,但就皇帝的能力来说,确实是个高手。他就像一个学霸,只需使出五分功力,就可以名列前茅。而他毕生都从未在做皇帝这件事上使尽全力。然而,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嘉靖皇帝,是不可多得的权谋高手。他最擅长的,就是平衡术以及新陈代谢的用人法则

当初以藩王之子的身份入承大统时,嘉靖皇帝就展现出了精明的一面。他为了把自己的亲爹追封为皇帝,把他的牌位抬入太庙,他与众大臣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掀起了大礼议事件,最终,嘉靖赢了。

等到天下尽在掌握的时候,嘉靖皇帝开始展现自己的权谋手腕。从此,大臣再未对他构成任何实质性威胁。至于后来的海瑞骂嘉靖,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嘉靖权谋的核心是平衡术,而他的平衡术可谓术中有术,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首先,为了牵制前朝的内阁大臣们,他赋予了内宫司礼监极大的权力。内阁大臣只有票拟权,司礼监却拥有批红权。两者互相制约,任何一方都无法对嘉靖形成威胁。

这是第一层。

还有第二层:分别在内阁辅臣中,或者司礼监的太监中,嘉靖都会扶植两方的力量。内阁首辅如日中天时,嘉靖早就把他的反对者提拔成了内阁次辅;司礼监掌印大太监正被重用时,排在第二位的秉笔太监早已虎视眈眈。

也就是说,嘉靖永远有两套方案。如果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听话,他就继续使用;一旦有人膨胀了,不再听话,他立刻就会让人顶替他。

所谓的,严嵩整夏言,徐阶整严嵩,高拱整徐阶,张居正整高拱,无非是嘉靖想要更换内阁首辅而已。

而新陈代谢的用人法则,也是嘉靖的一大发明。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充满变化的,人也是充满变化的。所谓从一而终,矢志不渝,概率很小。

嘉靖的应对办法是,没等果子烂透,他就把这个果子淘汰掉,换上一个新果子。这就是新陈代谢的用人法则。

嘉靖之所以不断地更换内阁首辅,就是为了促进内阁的新陈代谢,使内阁保持活力,为他卖命,同时又能听命于他。

不得不说,嘉靖虽然是个神经病,但确实是个权术高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因为明朝的皇帝不管事,从嘉靖皇帝开始,什么朝廷大事都是官员给处理的。时间久了,为了争夺大权,官员们就拉党结派、互相攻击,所以内斗非常厉害。
第2个回答  2020-12-30
明朝的官员喜欢内斗是因为朝廷上权力的斗争很严峻。要想权力更大,就得把前面的人给搞下去。
第3个回答  2020-12-30
其实不仅仅是明朝,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子的,有忠有奸有反。人都是自私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内斗,众生来而复往皆为利嘛!但是你肯定说明朝的内斗为什么那么历害呢!如果这样看那你就错了,历为你只看到了明朝,而没有看别的朝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