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理学科普、情绪劳动

如题所述

情绪劳动一天什么没干却很疲惫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请两组被试待在同一房间内,一组吃的是萝卜、另一组吃的是饼干之后再请被试接受数学解题测验,结果发现后者的表现较前者显著为佳那是因为吃萝卜的被试,被饼干的香气诱惑,花了额外的能量控制自己想吃的欲望导致解题时大脑需要使用的能量储备较为不足所致。

这里面额外的能量便是情绪劳动,它是除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第三种劳动是为了让自己维持恰当的精神状态,必须诱导或抑制相应的情感简单的说就是你在付出情绪的时候,你因为不重要的事情生气、共情、委屈,虽然你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但是你已经消耗了很多自己的能量这就像金钱一样,有收支平衡。

你获得好的情绪体验就会获得能量,而你不断地付出自己的情绪,人就会越来越疲意。

社会学家Glomb和Tews将“情绪劳动”分解成两个维度:情绪感受:即你的真实心情如何情绪表达:即你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怎样的。当“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的差别越大,你付出的“情绪劳动”的工作量也越大。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经历最亲的人离开后依然装作没事人,笑着面对周围人,却在一段时间后精神彻底崩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当我们把不好的情绪释放,内心才能得到净化,不然如何会出现郁郁而终这个成语。

有时候会想,情绪或许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在某个时间隐藏的情绪,在下一个无人能知的时间点它又静悄悄的出现。其实对待每件事情,我们不应该都投入自己的情绪,适当的演戏不见得是件坏事。

很多人说情商低的人不够有趣,不招人喜欢,但换个思路想,她们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情绪劳动,会活的更轻松自在。“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当你对每个人都付出同等的情绪相关的能量,自然倍感疲惫。

将亲密的人划入自己的"情绪圈",而不需要的就不应该自己折磨自己,不要矫情,大大方方的放下,世界会变得如此广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