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如下:

婴儿: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年龄称谓介绍: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