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河南被归为什么省

如题所述

元朝时,在河南境内设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开封为省会。河南江北行省全称为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又简称“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河南江北行省。

河南开始设置河南行中书省为1268年元朝攻宋时设立,至元五年(1268年),因攻宋战争需要,设立河南行省,治汴梁路(今河南开封)。至元十年(1273年),分立荆湖、淮西两行枢密院负责攻宋,撤销河南行省,河南路直隶于行中书省。

河南江北行省统有河南十二路、七府。管辖范围为今河南黄河以南全境,黄河以北延津、原武等县小部;江苏、安徽、而今天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新乡、濮阳、焦作、济源和三门峡等地大部、以及洛阳的一小部分直属于行中书省。

扩展资料:

行中书省是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朝从至治(1321年-1323年)到至正(1341年-1369年)。

行中书省意为各地的中书省(也曾称行尚书省),乃是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各地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简称“行省”或“省”,是除腹里之外的一级行政区。各行省一般设平章政事两人(从一品),为最高行政长官,但也曾短暂设置丞相之位。

元朝先后在全国设立岭北行省、辽阳行省、陕西行省、河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征东行省等十一个行省,不过征东行省(高丽国)与其他行省不同,拥有更高自治权,故而又通常认为只有十个行省。

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中书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6

元朝时,河南被归为“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省)


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全境、湖北北部、山东西南部、南与江浙行省,湖广行省接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06
河南大部分属于河南江北行省, 北部一小部分属于中书省。省会开封。

河南江北行省——至元五年,因攻宋战争需要,立河南行省。十年,分立荆湖、淮西两行枢密院负责攻宋,罢行省,河南路仍直隶于中书省。二十八年,立河南江北行省,治汴梁(今河南开封),并割江淮行省所领江北州郡隶之。辖境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