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巨婴该怎么理解?

如题所述

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可称为巨婴。

巨婴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其中最主要的的两个特质,一是“全能自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一种非常有杀伤力的病态。它导致一个人把全世界都当成自己的所属品,不能平等对待别人,甚至不把其他人当做生灵,这种心理其实是婴儿早期都会存在的一种心理,它在教育学中被叫做“自我中心化”。 

二是“偏执分裂”,他们满足于自己的想象世界,脱离现实。有巨婴心理的人一方面内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却很脆弱。内心的牢固是为了保护其脆弱,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质疑,一旦受到质疑就会强烈抵触;不能接受非自己预期的对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陷入忧郁;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内心就会破碎。只有拥有这两种特质的成年人,才能被称为巨婴心理。

巨婴心理形成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方式或者理念错误。婴儿在1岁以内,特别是6个月以内,妈妈是他世界的全部。1岁以后,婴儿会把妈妈分成一半好妈妈,一半坏妈妈,以前只要一哭妈妈就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但1岁以后妈妈慢慢的开始拒绝他了。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发现这个世界除了妈妈以外还有其它事物。这时他的世界分成了妈妈与“非妈妈”,非妈妈的事物,可能是玩具或者食物等等,能够替代妈妈带来的满足。

有些孩子在这个过渡期特别喜欢抱毛毯,就是寻求一个类似妈妈的替代品,寻找自我满足。(出自课本)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妈妈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满足婴儿的一切,或者特别焦虑,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对孩子保护得很好,‘'非妈妈'’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妈妈没有跟孩子产生一个稍微分离的状态。孩子会觉得还是一哭就有奶吃,‘'全能自恋’'就是这样形成的。孩子被妈妈淹没掉,无法找到自己。

其实,这个妈妈就是一个'‘巨婴'’,‘'巨婴'’往往还是会带出下一代‘'巨婴’',所以育儿要放心,放手,放下姿态,不让孩子成“巨婴”!

拓展资料

巨婴的特征为依赖、自私、“妈宝男

武志红先生的最新力作《巨婴国》这样解释到:依赖、自私、脾气大,而当婴儿成长为成人,心理状态却还处在母婴共生 、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状态下时,就被江湖人称“巨婴”、“妈宝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1

导读:你还是个孩子,这句话大概很多人都有听过的话语,大多时候是家里的长辈对于孩子的疼爱,考虑孩子忙于很多事情,如果可以的话,做长辈的还是希望多帮助些。

像学业、工作上太多需要处理的事情,家里的长辈就会很自然地说着,回家后什么都不需要你干了,有时间就在一边休息一会。即便有的时候也不是很累,干点活也是没有关系的。家里的长辈们还是会好心的拒绝了,说着你到多大在爸妈的心里还是个孩子。


其实这算是很多中国爸妈的“通病”了,多少都会过于溺爱点自己家的孩子,哪怕孩子早已经过了需要父母很疼爱、关心的年龄,哪怕是可以独立生活,并开始赚钱养家了也还是放不下心中对于子女的过多惦念。

上面说的尚且都有些过头了,可是马上要和大家分享的事情中父母会人为“31岁还是个孩子”,却是在自己的子女犯了罪的时候。现在就来一起看看吧。


一、当您觉得早已成年的子女还是孩子时,可能会害了他

很多父母都会有着这样的想法,孩子到了什么时候,哪怕是成家立业生子了,在自己的眼里还是个孩子。有好吃的还是自己不舍得吃,都留给自己的子女来吃,或者干脆就给子女送过去。真是到什么时候才能不再给儿女操心,真的是要两眼一闭后才算是完事吗?


其实,这些在大多数有子女的眼里还算是正常。可是,曾经在广州日报上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就是关于“巨婴式教育”的。新闻中的男子早已成人,到了31岁的年纪。可是却屡次地出现交通事故,并在那次报道中犯下了伪造驾驶证违章驾驶的罪行。因此也遭到了交警的严肃处理和相关的处罚措施。


但是很让人费解的是就在这位男子出事后,他的父母却很不满意交警队自己儿子的处罚,并声称自己的儿子只有31岁,还是个孩子。这就不难想象了,就是因为父母对于子女在教育上的一味纵容,不及时地改变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态度,结果造成了其屡次犯严重的错误,最终还是得接受严重的处罚。


二、“巨婴式的教育”是时候该醒醒了

像前篇所介绍的事情是很少见的,也算是个特例了。但是既然出现了,就有必要提出来,作为大家在家庭教育上的警示作用吧。

对于孩子们来说,在三岁之前是很难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这也是鉴于孩子们的心理发育的水平有限,就会很难去理解到事物本质、好坏曲直的。可是在孩子们三岁之后就会逐渐地开始产生道德感,这些也可以通过不断地进行社会家里来增加。

在孩子们建立道德感的过程时,作为父母的责任是巨大的,因为孩子对于事物的判断、建立是非的标准都是根据大人对此事物的态度、情绪、情感来做参照,所有平时的生活中,做父母的要注意言传身教,及时发现、更正自己的错误,给到孩子正面的影响。


重点提示:子女是迟早会有长大的一天,也会离开父母身边进行独立地生活。父母自然不可能陪伴子女一辈子,因此为了子女好,“31岁还是个孩子”:“巨婴式教育”能不能洗洗睡了。

第2个回答  2019-06-05
每一个“巨婴”背后,都是“母爱泛滥”的结果。毫无疑问,每个父母都爱孩子,然而就是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让孩子从小到大,一次又一次,被妈妈充满母爱的刀,雕刻成后来脆弱、依赖、没担当、没主见的模样。母爱如天,一切包办,“控制型父母+没限度的娇养=一个一辈子无法断奶的巨婴”。长大后无法形成有独立人格和思想,受挫能力差。哪怕这孩子天赋异禀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第3个回答  2021-03-09

第4个回答  2018-07-31
就是老的把小的肉吃了。老的把小孩的空间吃了,不是老的愚蠢怎么生出个巨婴出来啊,孩子本该有自己的空间,被愚蠢的老的给限制了,就是吃孩子的肉,孩子本想去做的事不让做,能做的是不给做。不想做的事硬是让他做。比如不想吃饭硬塞给他,只能证明老的愚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