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动作都符合美学,或者说动作做好看了就说明动作做标准了,这种说法对吗?

如题所述

这个说法是片面的,体育运动动作要符合身体力的传输途径,大部分基础体育动作都有动作要领,这些动作要领不是说符合美学标准就正确,而是以符合人的身体结构为标准,总的来说标准的体育动作一定是对身体损耗最少的。追求美学标准的是体育运动运动项目中难美性分类的运动项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4
当然不对 如果只是为了看 那确实好看就是对的 但是真正的体育是以功能为主的 首要满足功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04
论体育之美学
字数:2870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本文就体育与自然美、人体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关系;美及美学原理;利用美学促进体育的发展和提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 体育发展;美学;相互作用
美是劳动的产物,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由创造的生动的形象体现。体育与美学都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紧密相连,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的关系。美的基本形态有三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本文就体育与美学原理以及上述美的三种基本形态关系;对体育美学作些粗浅的探讨。
1 体育中的美学原理
1.1 什么是美及美学原理
古汉语的“美”字,本意为头戴羊角或羽毛载歌载舞的大人。这告诉我们,美是人的形象,美的本体之根源深深扎在人的话动之中,美的问题的解决,前提是人的问题解决。美学家独德罗认为,美在关系,美是关系,关系越复杂,事物就越美。换句话说:美以关系为转移,随关系而产生、增长、发展而变化。由于这种变化能引起人类的精神愉悦,这样精神愉悦就是美感,能引起人的精神愉悦的对象,就是美。
美学原理是以事物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和谐、对称、均衡、秩序和适当比例的方式存在着,并可用严格的数量表达出来。身体的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1.2 美的形态和层次结构
1.2.1 美的形态和美感
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种基本形态,在各基本形态之中,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的形态,例如;自然美有山水美、生态美、人体美、等等;社会美主要有人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美、生活美等,艺术美有文学艺术美,电影艺术美,戏剧艺术美、音乐艺术美、绘画艺术美、建筑艺术美、肢体艺术美等。自然美一般是由各试各样的自然物和人的物化劳动组成;社会美主要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以及他们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体现;艺术美则主要是由客观现实生活在艺术家的头脑中的反映、人们的创造力和各种必需的物质材料组成的,因此,他们是不同的美的形态。这样,审美者能获得的美感也就具有多种多样和丰富性。
2 美和人的本质
谈到美,就必然要谈到人。美和人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不用说,社会美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积极因系,艺术美本来就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结晶,就是自然美也是和人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和美的联系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恩格斯有一段话,恰当地说明了人和美的关系过程: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骼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从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越来越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恩格斯的这般话告诉我们:“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即体育、劳动创造人体美。
3 体育与自然美——人体美
3.1 人体美的先行者
人的自然美很早就进入人的审美视野。西方在古稀腊时代,人体美的欣赏蔚然成风。希腊人抱着“肉体有肉体的庄严”的信条,以一种天真无邪、纯洁坦荡的态度,对待人的裸体形象。他们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潋滟的大海边,在公开的竞技场上,常常素身裸体毫不感到羞涩和可耻。他们普遍推行促进人体美的教育制度,规定男女青年必须进行健美训练,必须练出人的体魄和风度。对于没有经过健身场锻炼的人被看作是缺乏教养者。对具有虎背熊腰的躯干。丰满宽阔的胸部,结实隆起的肌肉,粗壮有力的四肢,是获得美男子称号的重要条件。有时,还把战场上和运动场上的胜利者塑成裸身雕像,安置在庄严的神殿里,当作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的最美的形象来欣赏。
3.2 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
人是自然界的成员,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它是一种形式美,人体美包括容貌、体型、姿势的美,人的容貌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基本上是不可改变的;人的体型虽与遗传基因有着重要的关系,然而是可以有所改变的。人体美是健与美的结合,健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美离不开健,很难想象瘦弱不堪和臃肿虚胖的体型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吗?
3.3 体育与人体美
健美的人体不仅具有坚强的骨骼、发达的肌肉,秀丽的发肤和健康的气色,具有匀称的形体和优美的身体轮廓线条。健美的体形集中地体现着对称、均衡、比例、和谐等形式美的规律特征。古稀腊人以健美的人体为模特儿的人体塑像如《掷铁饼者》、《米洛岛的维纳斯》等,以现代从事健美运动、竞技体操等体育运动者的体型。他们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赞叹,是由于具备丁上述人体美和各种形式因素,他们之所以具有健美的体型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科学地进行最有利于增进人体美的体育运动,即使是长期进行其他的体育运动(如打球、跑步、游泳等)他们的体型能达到健美的。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长期科学地坚持体育锻炼对人的肌肉骨骼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能够增进人体美。
3.4 体育与姿势美
体育运动是增强人的体质的有效方法,这包括人的体格和机能。体能是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攀、爬等。体能的增强必然会对人的姿势美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说体育运动会使人的动作姿势(坐、立、行等姿势)更加正确、矫健和优美。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体育运动是人体美的有效方法、体育与人体美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4 体育与社会美
4.1 体育与社会美的关系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社会美,也称内在美,心灵美,精神美或人格美。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体育与人的内在美的关系上。
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人有着多方面的教育作用。首先,整个社会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舆论,通过有关教材,体育竞赛中的道德要求、新闻报道和评论以及群众言论反映等,教育和培养人们逐渐具备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同时体育运动要求人体不断克服体力和精神上的障碍,这可以培养人刻苦、顽强、坚毅、勇敢、果断、自信心、自制力和进取心等意志品质。由于体育运动,往往是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培养着人的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而且体育竞赛有着激烈对抗的特点,一方面培养了人们拼搏和争胜的精神,另一方面从道德规范和赛场纪律则制约人的不道德行为,培养人公正、诚实、谦虚、礼貌和友好的优良道德作风。通过国际性的体育竞赛还能激论体育之美学
字数:2319 字号:大 中 小
发人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这都说明体育能够培养和充实人的内在美。
4.2 人体美与社会美
前面已说过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但由于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体美就有了深刻的社会性。人民体质的强健、体型和姿势的健美不仅反映民族健康水准,而且反映了民族精神面貌和气概,是社会精神文化的标志之一,所以人体美也具有社会美的意义。
4.3 体育是构成社会美的有机体
体育与社会美关系密切且涉及范围很广,它们还表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个文明方面。体育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是构成社会精神的内容之一。社会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人民体质逐步增强;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发展和体育科研进步,这都是社会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具体表现。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尚文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直接参与还是从旁观赏体育活动,都能使人们精神得到调节,身心得到愉快,性情得到陶冶,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积极参加和欣赏体育活动也是人们脱离低级趣味,追求高尚情趣的表现。综上所述,体育对增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是构成社会美的有机组成部分。
5 体育与艺术美
5.1 体育具有艺术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集中反映,是最高级的美。体育不仅有健身等实用价值也有艺术的审美价值特别是艺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如竞技术体操、技巧、武术、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及球类运动等,运动之所以具有艺术类的性质是因为有着表演艺术,比较类似于舞蹈和杂技艺术形式美的具体特征。
5.2 体育中的人体艺术美
体育运动是人的身体练习活动,人体是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物质材料。因此体育的艺术美体现在人体美上,主要是以人体美为内容的形式美。首先运动员发达的肌肉、匀称的体型、优美的线条,是人体美的典型,能够给人以健和美的感受。其次运动员的姿势:奔跑、跳跃、俯仰、旋转和翻腾等矫健有力的动态,各种优美静态的造型以及他们个人,相互之间的各种动作,和谐编排与组合不仅展示了他们体能的完美,而且充分显示了平衡、对称、和谐、统一以及节奏韵律等形式的规律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运动项目,运动员健美的身姿轻盈动作上和谐配合的优雅乐曲,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是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也可以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
5.3 体育是一种综合艺术
体育的艺术美,也表现在运动员的服饰制作上。精美的运动服装鞋帽的色彩线条。块面与样式结构的和谐组合,不仅本身是实用工艺品能给人的美感,而且有利于运动项目的特性美。某些体育项目,器械优美的造型,如武术器械、田径器械同样可以为运动的艺术美增色彩。体育建筑也是构成体育艺术美的内容之一。体育建筑是进行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之一,它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之外还具有审美价值,是一种带有实用性的艺术品。宽敞明亮的体育建筑给人的崇高的美感。而它们的线条、块面、体积、色彩以及物质材料的谐调结合则具有多种形式美的特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是构成体育艺术美的听觉艺术。音乐在某些运动项目中,如广播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技巧的伴奏,那优美明快的节奏,抒情的旋律,配合着运动员的健美动作,把人们带进更加美妙的艺术境界。正因为体育具有艺术美,特别是观赏艺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正成为一种时尚的精神享受,受到人们的喜爱。通过观赏体育运动,人们可以充分领略到体育的艺术美、形式美。
6 美学对体育的指导作用
体育与美学有着密切关系,表现在美学对体育具有指导作用。美学可以为体育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体育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实践活动,从而指导体育的审美意义,为体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产生深远的影晌。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美学对体育的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是指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体型,即人体美。如健美运动人们可以按照人体美的规律,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动作和器械进行锻炼,以弥补自己体型不足之处。第二,美学对增强体育运动的形式美也具有指导意义,如从事体操技巧、武术等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可用美学理论,按照该项运动的形式美的规律,进行设计编排和训练,并选用优美适宜的服装器械和乐曲,这对增强体育运动形式美,提高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争取在竞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是有益的。第三,美学对服务于体育事业的音乐、服饰、建筑也有积极意义的,如在美学理论指导下音乐家可以创作或选用更适合、更优美的乐曲为体育运动伴奏,服装鞋帽设计师可以设计出美观大方的体育服饰,建筑师可以设计出更为美观的体育建筑。这些可以为体育运动增添美的气氛。第四,美学对体育指导的另一方面是能够培养和增进人的内在美,由于美、善、真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美学和伦理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体育训练和教学中,对人们进行高尚的体育道德作风和意志品质培养,塑造人的内在美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美学理论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对体育的审美、创造能力,也能够提人们对体育的审美、鉴赏能力。总而言之,美育同体育、智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美学的指导,体育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在了体育与美学垒面关系之后,要加强美学理论学习和探讨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美学,以指导体育实践促使人类向着美的方向有序发展。
浅析体育美学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字数:2782 字号:大 中 小
武术是中华之国粹,其内容博大精深,随着其地位在国人心目中的日趋提高,对武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武术的发展,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将被更新、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代替。笔者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探讨美学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使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武术浩如烟海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学到了富有韵律感和带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优美动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
笔者对河南省十所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近90%的学生更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前后,态度变化不大;专业水平低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后,对武术的兴趣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上武术课应付考试的学生占80%以上。由此可看出,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决定能否上好武术课,更重要的是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长远的,也可能由此影响到学生以后对武术的认识和态度。
武术课与其他体育课不同,他其独有的特点和内涵,决定了它独有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它重在言传、身教、心教上,难在对武术本身的感悟方法。这些都是各媒体或通过其他听觉、视觉等感觉所不能传授达到的。每个武术动作都要求教师用语言去表达,用示范去教习,与学生身心相通,用心去感悟,用神去激扬,教学相长,以对身、心、神的体验,对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激情。
从运动心理学和体育美学的理论出发,教师的示范是关键,因为它对学生感情认识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的示范质量在学生心理上起到了定势作用,对学生是否能学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除了掌握规范的动作,精、深、新奇的理论外,还必须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素质,以此所具有的感染力、震撼力将学生引入“物我两忘”的艺术之境,燃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培养学习的兴趣、坚定练习的恒心,从而达到由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二、授课中注重语言美
授课中的语言美是指用美的语言引导、激励学生,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授课成功的第一要素。人常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语言美在武术教学中包括两个方面,即指教师发出的声音和所讲的内容,声音则指教师授课时的言语,内容包括武术动作名称和与之有关的历史或轶事。
首先,从内容上讲,每种拳术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及激动人心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讲授理论课时穿插讲述以悦其心,撩起学生想学的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追求美的向往,从意识上产生共鸣,然后从武术的内容及其名称中去发现美、讲述美。武术动作名称本身就蕴含着美,在武术套路中比比皆是。如少林拳中童子拜佛、罗汉卧地睡及太极拳中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玉女穿梭等动作名称,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其次是声音的运用。它包括理论课的讲授和教习时的口令两种环境。讲授理论课时的授课技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引人入胜,给人美的享受,特别强调的则是教习时的口令美,即教师的语言要顿挫有致、抑扬合法。不同的拳有其不同的风格,要求用不同的口令与之相适应、相协调、相融合。如练长拳、少林拳的口令,要短促有力,同时要与节奏的快慢高低相协调、合拍。做动作组合时的口令要激昂、洪亮、紧凑,如进军的战鼓催人奋进、铿锵激人,定势时要浑厚有力、质地有声、脆而沉稳;而教太极拳时,口令要轻、要柔而圆长,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使人精神振奋而又轻松悠闲。
三、授课时强调动作美
首先,用漂亮的示范动作征服学生,树立鲜明的目标
第一,完整套路练习时的整体美。它包括动势的动感美、定势的造型美、节奏美、协调美、力度美、艺术美(表现“外”的形式美、表现“内”的意蕴美)等等。一套武术动作下来要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长拳中的提、托、聚、沉要流畅,起、伏、折、转要激荡,太极拳中的掤、采、挤、按要沉稳,采、捌、肘、靠要连绵,动如波涛不断等。武术动作中的定势、平衡动作或者是空中高飘动作都要做到有造型,静中有势和动中求静,达到身、形、神、气的合一,生动活脱,神采透发。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练得炉火纯青,使自己在动作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表现出来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身、形、神、内外合一之协调,人与器械的协调等,以及做到人与环境的协调,以及将音乐、背景、不同的拳术风格与人的形神、性格、气质关系处理得当,使之变成了武术艺术。
第二,最赏心悦目的是节奏美。练拳不是做拳,不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摆架子,而是要有鲜明的节奏感,要做到快慢相间,疾缓得当,刚柔相济,动静有势等,才算是练拳,如太极拳、太极剑或集体套路演练时配上音乐等,更显得节奏的美。四路查拳中有歇步挑掌——并步冲拳这组动作,轻柔缓慢,慢中有韵。精神贯注的挑掌动作为快速变向并步冲拳奠定了基础,才使得冲拳有寸劲、有力度,把快慢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长拳中做急上步转身——旋子这组动作,急转身时如风驰电掣一般,紧接着踏地腾空,动作在空中盘旋,表现出动作的“高”、“飘”、“轻”、“帅”的独特魅力。
意蕴美则是武术美的最高境界。习武者心澄目洁,心无杂念,专心一致,使自己的手、眼、身法、步,与心、神、意、气巧妙合一,将动作巧妙、有序、快缓、动静、起、伏、折、转、地连接在一起,达到高度和谐,在练身的同时,使自己的心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文化之中畅翔,接受禅武的洗礼,对习武者的身心起到了修养的最好锻炼。对观者也是一种精神享受,使人与自然都会有一种升华。
第三,技击动作示范的洒脱美。攻防技击是武术中最重要的技术部分,也是武林史话或轶事中最激动人心、了人心愿的一笔。因此,在教授技击动作时,将动作中的招势与传说中的情节、动作相结合,漂亮地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深临其境,感受那种刺激和快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牢记了动作中的技术要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科学的训练,使身体感受的内在美激励学生,保持学生练习的激情
纯粹的基本功和套路练习是枯燥而乏味的,往往造成学生的厌倦情绪。在练功方法上不妨先从内功和心法上入手,如太极拳中的开合桩、升降桩、功夫桩等,使学生自己能感觉到身体内部的那种变化和冲动。树立练功的志向和欲望,坚定习练的信心,待身体有感觉后,再进行外功的练习。同时,外功练习时可结合学生了解的动作片或史话中的练功故事,让学生模仿练习。在学生增加知识面的同时,基本功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