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父母怎么办,要怎样去“惩罚”?

如题所述

到朋友家找她有点事,刚进门看见朋友正在教训孩子,朋友说,这是孩子第二次在学校里跟同学打架,老师今天把朋友叫到学校,回来朋友气得不行,叫孩子承认错误。第一次跟同学打架回来,孩子爸爸气得把孩子了一顿,可没打多久,又犯第二次,孩子爸爸生气地对孩子说,是不是第一次打轻了,没有长记性,想在挨一次打?孩子望着爸爸,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孩子爸爸气的又要上去打孩子,被朋友拉住了。朋友说,打了不起作用,别打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大人都会犯错,况且是孩子了,孩子犯错是难免的。有的孩子犯错,只是孩子在表现他的适龄行为。

犯错是孩子认识世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把世界看成一个令人激动而新奇的地方,尤其是他们有了自主的愿望及一定的体力和脑力时,更加如此。然而,由于孩子能力有限,事情往往无法进行得非常顺利,继而造成了这样那样的麻烦。比如:小孩子吃饭吃得到处都是。‘’妈妈,我把水杯的水泼到身上了"。妈妈听到孩子的叫声,把视线从手机是移开,看见孩子的衣服前面被打湿了一片,妈妈顿时火上来了,"跟你说了多少遍,喝水时小心点,衣服打湿了又要换,你这是给我找事做啊!"“谁让你只顾玩手机,不理我了。”孩子小声说着。

有的孩子犯错,是向父母示威。

有时候,孩子犯了错,父母采取了不合适的教育方式,引起孩子心理的反抗,父母不让我做。我偏要做,让你生气才好。小乖每次玩了玩具后,扔的满屋满地都是,妈妈说了很多遍,让小乖玩玩了以后,收拾一下,小乖像没听见似的。妈妈一生气,把小乖的玩具扔了几样,其中包括小乖最喜欢的汽车,玩具扔了,小乖照样不收拾玩具,而且玩的时候,把所有的玩具全都拿出来,倒在地上玩,每次玩玩具后,家里一片狼藉。

孩子在生活中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犯错,一般都是恼火,生气,想办法惩罚孩子,以免孩子再犯,但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犯错误,父母要区别对待,而且,要学会分辨孩子犯错误,是孩子年龄决定的,还是故意的?并不是每个孩子犯了错误,都有必要惩罚。


年龄阶段:2岁之前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犯了错,父母不适合直接批评孩子,因为父母说的批评的话孩子理解不了。桌子上的一杯温水,被孩子不小心碰到了,在这个时候批评孩子是不正确的,例如:“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啊” ,“不让你碰,你偏要碰,不听话”。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要做的是,将孩子抱走,收拾好桌子,将孩子转移到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孩子再碰到水杯。

年龄阶段:3~5岁的孩子。

父母可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犯了错直接告诉结果。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一 ,当孩子将杯子打碎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你看,杯子被你打碎了。 ”第二,孩子与他人的人际纠纷。例如:孩子与小伙伴打架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样打小朋友,他会疼的。”然后,父母示范一下被打是多么的疼。

年龄阶段:6岁以上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承受适当的惩罚。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适当的惩罚是可以的,但是要记得提前约定规矩。例如:当孩子到朋友家玩,说好玩两个小时回家,要是孩子没有按照约定回到家中的话,就要告诉孩子他要接受的惩罚,就是星期六就不可以出去玩了。父母不能在没有说好规矩之前,去惩罚自己的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骂。

上学后,有的孩子会犯一些这样的错误,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父母会非常生气,控制不住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骂的方式。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提出来的“自我决定论”,当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其实是有主动改正的内在动机,从而产生轻微的内疚;如果此时父母以高强度的外在赏罚来要求孩子去改正,可能破坏了孩子的内在动机,掐灭了孩子内心希望改正的内疚,从而变得「破罐子破摔」。

因此,在很多时候孩子犯错误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而父母再对孩子大吼大叫,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有让孩子失去了想改正错误的动机。

0-5岁孩子内心:"妈妈怎么这么生气?她怎么了?好害怕。‘’

6岁以上孩子内心:“你这样说我,我不要脸吗?我都知道错了你还一直说个啥?好烦!反正我都错了,你还能拿我怎么样?‘’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骂,都是外部因素,想靠外因来惩罚孩子,不但让孩子没有了想改正的内在动机,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更不利于改正错误。


父母要想达到让犯错的孩子,意识到错误,承担错误,增强责任感,用"自然惩罚法则。‘’

1

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他的“自然惩罚法则”,这个法则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个法则的具体内容就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而是应该让他自己去承担错误所直接造成的后果,也就是说给他以心理上的惩罚,这样孩子就会在承担后果的同时,也感受到这种后果所带来的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感受来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并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让孩子“自作自受”,以此来强化他的痛苦体验,使之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其实,“自然惩罚法”则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他自己做的事情,结果也是由他做的事引出来的,所以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就会相当深刻。很多时候,我们的训斥、提醒可能都无法让孩子记住的事情,但只要他自己经历一遍,他自己去承担一次责任,那么他就会记得非常牢靠。

最近微博上的一个妈妈的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赞扬。孩子在商场不小心打翻了手中的粥,虽然商场的保洁员会来打扫,但孩子妈妈说孩子应该自己承担打扫责任,孩子蹲在地上,仔细把粥打扫干净,扔到垃圾桶后和妈妈一起离开。

这位妈妈用的是“自然惩罚法则”,相信孩子会对这件事非常深刻,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


在运用“自然惩罚法则”时,要遵循几个原则:

一、要惩罚就要坚持到底。

父母在对孩子惩罚时,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受罪,心里会心疼孩子,又想到孩子

已经认识到错误了,惩罚一下就可以了,可是父母反过来想一想,这件事是孩子自己做的,为什么孩子不能自己去承担该承担的后果呢?正好可以借助这个错误,增强他的责任心,所以,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替孩子承担责任,也不要半途对孩子过多的指责。

二、在运用法则时,对孩子加以指导,加深他的责任感。

父母运用法则,是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不过同时,我们还是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具体的指导,所以我们要让他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孩子明白一些基本的做事道理,并要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将“自然惩罚法则”孤立使用,必要时候我们还是加入批评和指导,以帮助孩子提高思想认识。


三、根据孩子的个性来使用“自然惩罚法则”

有的孩子有极强的“自尊心”,这样的惩罚会对他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刺激,他可能不会因此而受到鼓舞,相反的是感觉到无比羞愧,显然这样的孩子也不适合使用这一法则。有的孩子意志“坚强”,他会对自己的错误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对这样的惩罚也满不在乎,那么这时就不适合使用这样的惩罚了,因为这对孩子的思想起不到刺激的作用

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因此父母需要对孩子注意观察,掌握“自然惩罚法则”的运用火候,如果有些错误的确可以经由孩子自己去发现、体会、改正,那么父母就可以用这样的法则;如果有些错误仅仅一般批评教育就可以了,那么父母也没必要非让孩子经历一次“打击”;而对那些“坚强”的孩子,与其父母去强迫他认识错误,倒不如帮助他提高认识,提升他的个人品德素养,以减少他犯错误的次数。


孩子犯了错误,出了问题,父母的惩罚不是目的,运用自然惩罚法则,是为了让孩子在错误中接受教训,获得经验,增强责任心,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如果孩子犯了错,作为父母不应该一味的去责骂,打骂孩子,更不要去吓唬孩子,我们更多的是要细心的教导孩子,告诉他什么是错的,什么不是错的,同时也不要体罚孩子,这样就很容易赢小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明白,做错了事情就应该改正,而不是一错再错。
第2个回答  2020-10-07
孩子犯了错以后,家长一定要先询问是怎么回事,了解原因以后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孩子明白道理,同时也要安慰孩子心理,这才是正确的“惩罚方式”。
第3个回答  2020-10-07
犯了错,父母最开始一定不能过分恼火而去指责孩子。首先应该严厉制止,然后耐心的跟孩子讲他的错误,告诉他应该如何去改正,态度不能够太生气。
第4个回答  2020-10-07
家长应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让孩子知错能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