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何能被称为“半个圣人”?

为何能被称为“半个圣人”?

曾国藩在清朝时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不仅组建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而且还主张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从而巩固清朝的统治。



曾国藩从小就勤奋好学,他的父亲是私塾的老师,所以对曾国藩有很大的期望,而且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曾参加十七次考试才勉强考中了秀才,正是明白仕途不易,所以事事亲力亲为,重点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曾国藩可以完成他未完成的梦想,而曾国藩也不负众望,只经过五年就正式走入仕途。

曾国藩在朝廷为官期间,事无巨细都处理得非常完美,深得道光帝的赏识,所以每过一年曾国藩都会升官,后来,道光帝逝世,咸丰帝上位,曾国藩也尽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但是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帝派曾国藩前去镇压,曾国藩组建了一支湘军队伍,虽然前期并不如意,但是越挫越勇,到最后甚至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

最终,曾国藩成功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他也被封为了一等侯,后来山东捻军起兵谋反,曾国藩毛遂自荐前去镇压,也取得了较大的胜利,曾国藩觉得西方的器物值得学习,于是向朝廷提出了洋务运动,他认为洋务运动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从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他的洋务运动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曾国藩渐渐成为了清朝的顶梁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1

在“立德立功立言”的评价体系中,有人把儒学创始人孔子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把曾国藩崇拜的“心学”大师王阳明称为“绝顶”之人,把曾国藩称为半个“圣人”。

  对于曾国藩,民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方面,他是清朝末年洋务派的重要成员,因为他对清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三大重臣并列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此外,他严格约束自己,著有名作《曾国藩家书》。另一方面,他在平定叛军、土匪时杀人如麻,外号“曾剃头”,他维护封建腐朽的清王朝,为之奔走效劳。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今天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带)。其父曾麟书是乡塾的教书先生,曾国藩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曾麟书因为参加了十七次乡试才中了秀才,他深知进入仕途之难,把全部期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因此,对年纪很小的曾国藩全力培养。

  曾国藩没有让父亲失望。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考上秀才,两年后又考中了举人。此后,在两次参加会试落榜后,曾国藩终于在第三次时考中了进士。从此,他正式进入了政坛,并深得道光皇帝的宠信。

  能力加上机遇,让曾国藩飞黄腾达。几乎每一年,他都能得到升迁,很快从小小的翰林院庶吉士做到了官居二品的工部左侍郎,他的官途可谓平步青云。

  道光皇帝的时代结束之后,清朝迎来了咸丰皇帝。咸丰即位的第一年,洪秀全烧起了起义的火把。很快,太平天国就席卷了大片地区。

  面对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清政府一方面征调各地军队平叛,另一面下旨鼓励“团练”,培养民兵力量,平息乱局。

  这时候,曾国藩离开朝廷回到家乡,组织起了著名的“湘军”。曾国藩招募朴实健壮的农民组成自己的队伍,按照戚继光“戚家军”训练方式朝夕训练,号称“湘勇”。

  咸丰四年(1854年)开始,曾国藩精心训练过的湘军迎来了实战的检验。面对农民起义的来势凶猛,曾国藩的五百湘军几乎没有比较优势,他本人还多次险些丧命。

  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各地清兵联合剿杀,太平天国注定走向下坡路。在反复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湘军逐步成熟起来。咸丰十年(1860年)起,湘军在多个战场取得胜利。再加上李鸿章、左宗棠的鼎力相助,湘军已经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力量。

  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入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天南京)。破城之后,湘军强掠百姓,滥杀无辜,“曾剃头”让南京城的群众陷入暗夜。

  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之后,“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翎。”湘军士气大振,曾国藩势头正猛。

  太平天国平定了,曾国藩北上山东剿灭捻军。在从前“安庆军械所”的基础上,他设置了著名的“江南制造总局”。

  既痛恨西方人的侵略,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记述,曾国藩倡导洋务运动,立志“富国强兵”,他已经成为清王朝的顶梁支柱。在调任直隶总督之后,曾国藩拜见了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

  然而,在“天津教案”的处理中,曾国藩的软弱退让激起轩然大波。同治九年(1870年),TZ教会在中国扩张,修建教堂导致许多人无家可归,加上老百姓对育婴堂的怀疑等,天津民众与教徒们发生了冲突,教会一方伤亡数十人。事件引起在华的七国公使的联合抗议,并将军舰再一次驶进天津大沽口来威胁。

  曾国藩代表清政府全权处理此事。为了避免开战,曾国藩对内镇压不满民众,对外妥协忍让,先后处死十六人、流放二十五人,并赔偿白银近五十万两白银。

  朝野上下,很不满意这个结果,曾国藩名誉大跌,被斥为卖国贼。

  同治十一年(1872年),因为身体原因,在两江总督位置上的曾国藩,在南京家中端坐离世。

  有人曾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1
理由之一,既然要称圣,那何谓圣?比较通行的说法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立功好理解,什么叫立言呢,简单的说就是拥有自己的学说,有自成一派的学术体系。曾国藩缺就缺在立言了,众所周知曾国藩的资质是很平庸的,小时候背书就经常不会,到了长大的科举考试也是屡屡落榜。天赋这个东西是老天爷赏饭的,没有的话真的不能强求,曾国藩受限于天赋最后也没办法达到王阳明此等圣人的高度。

再来看理由之二,这一点可谓曾国藩一生的污点,这个污点的存在让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都过誉了。那如此严重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不仁。具体的例子发生在太平天国的后期,当曾国藩手下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之后,对天京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据说长江都被尸体堵塞,至少有几十万人丧生。
第3个回答  2019-10-22
曾国藩,是晚清的名臣,创立了湘军。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国藩,被不同派别,不同政治信仰的人,所推崇。曾国藩被称为曾文正公,之所以能被称为半个圣人。感觉还是他主要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他组建湘军爱国,忠义有为。主办洋务,积极探索创新。在地方上任职,曾国藩兢兢业业,勤政廉洁。他有谋略,顾大局忘私立。是一个高大的,正直的,修养好的形象,受当时人们的敬仰。
第4个回答  2019-10-25
曾国藩是晚清的时候的朝廷大臣了,之所以被称为半个圣人,主要是因为他做了很多事情,让晚清即使在那时也能有所进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