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讲索取不讲回报的经典故事

如题所述

一个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人

有这么一个人,已经是八、九十岁的人了,家里人一个也不喜欢他,是儿孙们不孝顺,嫌他是累赘增加了经济负担吗?不!是他的思想、性格非常恶劣,咎由自取。各位看了下面的文字就会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性格特点
自私和凶暴,有一样已是叫人受不了,两样都具备,你说还要不要人活。他心目中没有长辈,没有兄弟姊妹,没有儿孙,有的只是他自己,小时候他要父母养活他,中年他有本事的时候不管上也不管下,老年了要儿子来赡养他,他这样的一生是蛮幸福的一生。
10%的人这样自私,10%的人这样凶暴,两样都夹杂在一起的人就只有2%了。我们来看这个人的具体表现:
1、对长辈
跟其父亲基本上不讲什么话,其老父亲领了落实老红军政策的一项补贴,把老父亲狠狠批了一顿,说怕以后变天,怕自己受连累
其母亲过世时,他正在县里开会,此时家里人请他的老表和别人一起赶着马车到90里外的县城去把信,他就借口工作忙,硬硬没有回家。对比现在的年轻人,在南方打工,听到父母病危也会急急忙忙朝家赶,不用说人已经离世,越发要赶快回家见最后一面。
2、对平辈
对妻子从来是恶言少语,不知关爱。自己长期喝补脑汁,其大女儿壮着胆子说,您就弄一点给母亲喝吧,他反过来一吼,她凭什么喝!
对姊妹们完全没有感情,小时候只顾自己,不管弟妹,成年之后,依然如故。其大妹出嫁到邻村,他在乡里工作,妹妹的婆家可是在他管辖范围之内,从来都不去看望,直到以后妹夫当了村长以后,生拉硬扯提,才把他拉到家里喝了一碗鸡蛋茶,算是给了妹妹一个天大的人情。二妹出嫁以后也是不去,以后搞水利工程到二妹婆家附近,才去吃了一碗鸡蛋茶。三妹嫁到一个富农家庭里,更是怎么接也接不到。
3、对儿女
对儿女常常大发雷霆,儿女们动辄得咎,只要有他在家,大家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其小姑娘出嫁的时候,其大儿子已经是40开外的人了,因一点小事做得不衬心,就当着满堂宾客,骂得狗血淋头。
有一年大年初一,大儿媳恭恭敬敬舀了一碗鸡蛋茶端到其床面前,连说两句“爷爷起来喝茶”,他就是没有反应,大儿媳顺口就说了一句“就睡得好死啊”,(其实这是当地的一个土话,就是睡得好沉,好熟,好深的意思,他本人又不是从外地来的,应该对这个词语不是太陌生,)只见他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跃而起,跳下床来,就是两耳光,打得儿媳眼冒金花,一碗茶洒落一地。儿媳也只得满含委屈,跑出门去,却不敢奢牙。
其老爸死后收了一些面料,其老伴要两个儿媳各挑两个布料去做点衣裳,这也是人之常情,孩子们瞧得上的面料如果去商店买的话要贵一些,现在挑选一点是比较划算,如果不把给孩子们,你把面料拿去卖,也卖不到原来的价格,多多少少是要打折卖的。没想到他一听见就是一顿吼:“你们还蛮会想啊,我这要拿去卖钱还账的,你们想都别想!”把两个儿媳得吓半死,赶快溜出门去,自认倒霉。
偶尔回家,看见大儿媳炉子上水烧开了,也不愿动手倒倒,稻场上晒着谷子,下雨了也不愿意帮忙收一收。
其四儿子参加劳动一年多后,自筹资金买了一个30元的收音机听,这一方面看是有点奢侈享受的意味,另一方面看也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因为儿子当村里的团支部书记,有写广播稿的任务,他想通过收听广播,学习一些写作稿件的技巧,没想到这一举动惹得他龙颜大怒,暴跳如雷,最后还说要找村里领导把他的团支书也撤了。把个四儿子骂得瑟瑟发抖。
从来不跟儿子和颜悦色细声小气谈话,只跟四儿子有过一次谈话,那是在其考上中等师范以后,要其去上学,那是不是怕儿子放弃不去,要求再考,推迟了一年的赚钱机会呢。
其四儿子读了师范,快毕业时回到乡里实习,试讲之前去找老父亲借手表用个把星期,由于有买收音机的前车之鉴,这一次不敢自作主张买手表了。因为头一次试讲很重要,怕讲砸锅,时间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讲快了会把45分一堂课的内容在头20分钟一口气讲完,讲慢了会完不成当堂课的任务,就想对着手表在私下里多试讲几次,然后到课堂上实际操作,况且只想借个把星期,以后熟练了就不是太需要了。这又不知道伤了他老人家哪根筋,当着其部下的面,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修理,儿子真是地下有洞都钻得进去,羞涩满面灰溜溜就回去了。
其二儿子得了癌症,要到武汉去治疗,他就旗帜鲜明的反对,认为纯属浪费钱,理直气壮地说,周总理得了癌症都治不了,你一个小老百姓到那里去不是往水里丢钱,这个时候变得好理智好冷静啦。从武汉出院回来去与生养自己的爸爸妈妈辞路,正值盛夏,天热难当,过夜时老妈把躺椅给行将离世的儿子睡,做老子的热得不行,第二天就大发脾气,恶言恶语,搞得儿子和儿媳很不好意思,第二天晚上就把躺椅还给了老大人,看到这样的情景,第三天儿媳就把儿子用板车拖了回去,一月后就离开了人世——照大多数的父亲来讲,在这样的情景下,应该是悲痛欲绝,看到儿子得了绝症比自己得了重病还要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哪里还能想到自己的痛苦啊,应该是让儿子躺着,自己拿把扇子坐在旁边不停地扇风,轻柔地抚摸,细心地安慰,只有满腔的不舍,内心无比的煎熬和难受。
小儿子高中毕业后,三儿子跑上跑下,求爹爹告奶奶,总算为他安排了一份工作,他从来不去看一看,管一管,儿子犯了错,单位要开除,他不想办法去疏通,儿子得了病,他不弄去治病,如果他把这些稍稍做得好一些,小儿子就绝对不会过早地离开人世。
4、对孙辈
偶尔回家,看到大儿子的姑娘在摇窝里哭着,拉屎拉尿一片狼籍,他就赶快逃开,从不动手帮助洗洗换换抱抱。
其四儿子的姑娘很喜欢他的一个旧躺椅,每次去了以后就抢着躺在那个躺椅上不起来,老伴作为奶奶就擅作主张说:“ 伢呀,你喜欢的话下午回去时就搬回去。”一听这话,他一股无名火就窜上来了,声色俱厉冲着老伴吼:“搬什么搬?我那不是钱买来的,你还蛮会作主做好人咧!”
5、其口头禅
养儿不如我,要钱干什么,养儿胜过我,要钱干什么。养儿胜过我,肯定要钱,要钱为儿子夯实基础打好墙脚,将他前进的道理铺平妥,养儿不如我,更是要钱,一是要钱为儿子的一生安排妥当,免得儿子将来忍饥挨饿,二是为了自己老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要有个安乐窝,要有养老的本钱,你什么也不准备,你老了自己又靠谁去呢。
我将来不要儿子姑娘养,我有国家来养活的。——说话说得是硬梆梆,胸板骨拍得刚刚响,如今单位倒闭保险没买靠国家落空了,照说现在应该是低声下气找儿子姑娘说好话要吃要喝,没想到还是理直气壮。
当儿子姑娘有事向他开口时,马上就是一句话:“我没有钱,我也不想去借,我借钱了将来一倒下地,还不是该你们来还账。”——有事就拿死来说事,有意思的是,不知为什么一起到现在还是没有死,眼见得两个儿子都先后死去了,自己却还有奋斗目标。

二、性格形成原因
一般来说这种自私凶暴的性格形成,在家里可能是老大,男子,由于重男轻女传统社会习惯的影响,他们身上笼罩着一层光环,承受着传宗接代的光荣使命,倍受家长的恩宠,溺爱,受着小弟和姊妹们的忍让,丝毫不知道感恩和回报,俗话说“娇儿不孝,娇狗上灶”,一点不假,成年之后,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却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将上辈的关爱传承到下一代去。

三、后人应该如何对待
有人说他已经老了,就不要再计较了,还是要好好安置他,要为下辈儿孙做个样子,错,大错特错,对这样的人还那样恭恭敬敬,那就是在败坏社会风气,纵容年轻人学坏,让年轻人看见了,就会这样想,你看某家那自私凶暴的家伙老了还是有后人好吃好喝地来安置,我们也不必担心了,我们也只管自己吃喝玩乐,不要管孩子,他们长大了照样也会来养我的。按照法制的精神,就该让自私凶暴的人付出一定的代价,受到一定的惩罚,以儆效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4
今年83岁的钟淑如,是一位有着65年党龄的党员。退休后的钟淑如,坚持“老三样”——读书、看报、写日记,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只讲奉献,不讲回报。

“党叫我干啥就干啥!”

1935年,钟淑如出生在株洲醴陵一个农民家庭。16岁时,钟淑如进入长沙裕湘纱厂当学徒。她知道自己文化程度不高,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并成为工人间的“活字典”。

1963年,钟淑如调入湘潭任职。两年后,年仅30岁的她被组织委以重任,筹建湘潭市织布厂。作为老一辈产业工人和党的忠实拥护者,钟淑如始终信奉“党叫我们干啥就干啥”这一信条。建厂期间,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她,为了按时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毅然将孩子交给家人代管,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之中。经过钟淑如等人夜以继日地努力,湘潭市织布厂如期投产,并在第二年实现了盈利。

“只讲奉献,不分你我,不讲条件。”这是钟淑如多年信守的座右铭。在她工作的40年里,岗位调动多达十多次,每一次,她都服从安排,从不考虑职务高低,不计较待遇好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