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的历史

如题所述

修水历史悠久,商封艾侯国,春秋为艾邑,先后属吴、楚、越管辖。汉建艾县,隋代并入建昌县,唐代为武宁县,800年(唐德宗贞元年间)析武宁县西八乡建分宁县,唐宋两代因之,均为县等上望的泱泱大县。元代升为宁州,1801年(清嘉庆六年)改名义宁州。1912(民国元年)改名义宁县,1914年改名为修水县,因境内修河得名。
修水是江西西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以来,屡有重大兵事发生。明清时期,多次高悬过李自成、石达开、李秀成等王师义旗。土地革命前后,修水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秋收起义首先爆发和湘鄂赣省委及省苏维埃的驻扎修水,使该县成为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和著名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修水是革命老区,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是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的地方,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县现有革命旧址、遗址、遗迹60余处,重要的有二三十处。如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团部旧址,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罗荣桓、何长工、谭政、滕代远、肖克、王首道等均在修水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在整个革命斗争历程中,有10万余修水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册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0342名。有秋收起义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两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征集、收藏了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58件及大量尚未定级的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成为辐射湘、鄂、赣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五·四”运动爆发时期,这里就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修水支部。1926年,中共修水县委第一个支部干事会成立,胡思先为书记,同年冬,成立中共修水临时县委。1927年,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并在修水制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和臂章。1928年,修水县杨嗣暴动委员会成立。8月6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湖南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挥师攻克修水县城,正式建立了中共修水县委和修水县苏维埃政府。1930-1933年间,曾建立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领导修、武、铜、宜、通等县党组织,进行土地分配。1931年,湘鄂赣省委在本县上杉改组,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先后还建立了省总工会、妇联会、红军学校、法庭、医院、银行,开办了兵工厂、被服厂、铸钢厂和造币厂等,修水革命斗争达到鼎盛时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修水革命斗争处于低潮,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土地革命时期一万多名烈士为革命捐躯。抗日战争时期,修水成为南昌会战、上高会战和几次长沙会战的重要防线,日军曾三次侵入修水,均被抗日军民击退。1949年6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29师386团在民主自卫军配合下和平解放修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