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如题所述

导读:对于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妈妈爸爸来说,可能与家中父母聊天的时间不多,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对于子女学业上的关注度会很高,这也成了那个年代不成文的规定来。

其实,身边也会有上世纪八零年代出生的父母会表达对于和父母之间沟通,能够像朋友之间一样交流的渴望,觉得父母根本就不了解自己。到了自己有女儿的时候就很想弥补这样的缺憾,很希望和女儿成为可以自由交流、可以坦诚自己小秘密的朋友关系。也有种想法,就是把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女儿分享,很希望孩子能够在这样和谐、温暖地交流中可以得到些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真是当妈后,满心都是为了子女好啊。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在平时的时候该如何跟孩子交流会更好呢?我们该如何入手呢?现在就要和各位家长朋友分享,清华校长金玉良言:父母每晚对孩子强调4句话,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就来一起看看吧。


01、关于孩子的收获体会

在每天孩子回来后,可以在孩子闲暇的时间跟孩子进行些亲子之间的交流,当然有的家长会事情很多、很繁忙的,只要是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跟孩子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亲子间的互动。

在家长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父母可以聊些今天都有些什么收获啊?孩子如果很自然地跟您分享了很多事情,比如今天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位贫困山区儿童上学路上的故事,由于家里住的离学校很远,每天都要步行很长时间才能到,无论上学的路多么难走,山区的儿童从来没有迟到过。

做父母的可以用平和的语气说着,你听过故事后有什么想法啊?孩子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是要有克服苦难的信心。就在父母有引导似的交流中,更拉近亲子间的关系,孩子也会从中有所感悟。


02、关于孩子的烦恼给予解惑

这个事情会是对于刚上学的孩子会常碰到的问题,并不是做家长的一定要让孩子去想今天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而是希望对于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社交有所了解,有可能的就是早发现早解决,很多时候孩子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

家长可以跟孩子说,今天有什么想让妈妈爸爸帮助的吗?孩子如果表达了没有,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告诉孩子他能够自己处理些问题很好。要是有什么烦恼,做家长的可以试着给孩子些建议或者是开导孩子,并表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爸爸妈妈来聊聊。


03、孩子对当天表现的自我评价

当父母的可以问问孩子觉得今天都经历了什么啊?对于自己的整日的总体表现做个简短的总结,可以在对于整天的分享中慢慢地就会得出些不足和很值得称赞的地方。就像类似成人工作中的复盘。可以对孩子表达这样的观点,对待不足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我们需要在不断地做事过程中学会成长。


04、孩子对于学校里发生事情的看法

孩子们都是很有自己见解的,我们做家长的只需要开启孩子的这个心灵大门就可以了。家长可以说,你觉得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和不尽人意的事情吗?你会觉得这件事好在哪里?有不足的地方又在哪里啊?要是你来做这件事又该如何做呢?这些都是孩子们发挥自我感知、效能的时候,会有蛮多的孩子会乐在其中,很想表达自己的见解。


重点提示:亲子沟通如何有效呢?不妨就试试这些很值得借鉴的方法吧。有的时候就是需要做家长的我们亲自去做才会有好的效果,在这过程中做家长的和孩子都会得到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31
由此可见,对孩子“发号施令”的时候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离得太远来“遥控”孩子,不要让孩子感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因为孩子通常对这种遥控毫不在乎。最有效的做法应该是,走近孩子,并且蹲下来和孩子沟通,不要让孩子感觉你“高高在上”。要知道,孩子也需要平等,只有当他们感受到平等被尊重的时候,才乐意好好地听取父母的“建议”。
2.孩子还小,有些话听不懂 我观察过一个邻居这样教训玩水的女儿:“看衣服都湿了,你再玩儿,再玩儿呀!”气头上这位妈妈说了两句反话,没想到女儿不但没把手缩回来,反而怯生生地又把手放到水中。这时候,妈妈才意识到自己不该这样和孩子说话。
的确,由于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父母在生气的时候说的气话、反话以及威胁的话他们通常都会当真。父母如果这样和孩子说话,会令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有时甚至会做出和父母要求相反的反应。对此,父母可以采取的有效做法是:一定要使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简单而正确的语言,否则,当你把反话、气话或者威胁的话说给孩子听,孩子可能会听不懂你的真实意思。所以,父母切记不要和孩子说反话、气话,更不要跟孩子用威胁的话语交谈。
3.你的“命令”要温和而坚定 我的一个同事曾经跟我唠叨,他的两岁半的儿子总是穿不住鞋子,经常人在椅子上坐着,鞋子居然在卧室的地板上。同事看到后就会说:“宝贝,把鞋穿上!”可是往往说两三遍,孩子也没反应,他就提高音量。可是儿子依然不买账,同事就大吼:“耳朵飞了吗?”看到父亲发怒了,儿子就会立即行动起来。我听了后对同事说,虽然孩子屈服在他的怒气下,但这种做法并不妥。因为,在我看来,“吩咐”孩子的过程中要用温和而又坚定的语气,切忌大吼大叫。如果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吼叫或发怒的声调,那么孩子将来就很难再接受心平气和的“命令”,父母的话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孩子的耳边风。对于给予孩子“命令”最有效的做法是:从一开始在“命令”孩子时,父母就必须努力地保持平静,尽量做到“循循善诱”。
4.为孩子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在一个母婴论坛上,看到一位妈妈为“民主是否可行”而大发感慨。其原因是,她每次都试图用“民主”的做法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她说“宝贝,早饭吃好了去上学好吗?”如果她这样问,得到的回答一定是“不好”!
其实,这种做法估计也是生活中很多家庭存在的。很多父母跟帖,表达了自己同样的“遭遇”:自己为了显示“民主”而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但是,父母得到更多的回答是否定的。即使偶尔答应得爽快,行动起来却是“拖拖拉拉”的。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为了让孩子配合,不得不花去很多的时间。其实父母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来沟通,比如,当你希望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时,要给他一定的引导,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一个能吸引他注意力的地方。因为孩子很容易受别的事物的影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减少父母和孩子的摩擦。如果上面所说的那位妈妈把刚才的话换成:“宝贝,早饭吃好了赶紧去幼儿园,你的好朋友都在等着你哩!”想必她的孩子就会满心欢喜地积极配合。
5.尊重孩子是亲子沟通中的最重要元素 我曾经注意过一个妈妈正在打扫卫生,她的女儿却在阳台上吹泡泡,并且使劲往墙上吹。这位妈妈着急地喊道:“宝贝,看你把家里吹得到处都是水,把瓶子放下。”这位妈妈一边抹着桌子一边指挥。女儿迟疑了一下,见妈妈埋头忙着别的事情干脆就把泡泡吹到沙发上。这时候,这位妈妈不得不走向她:“宝贝,妈妈叫你在家里别吹泡泡听到了吗?”她盯着女儿的眼睛,看她究竟有没有反应。只见她的女儿有点儿不好意思,轻轻地说了声“知道”便放下了瓶子。
由此看来,父母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只顾着自己手中的事,因为你的“漫不经心”很容易换来孩子的“漫不经心”。在此情况下,很容易让孩子忽略你的要求。所以,父母最好是叫着孩子的名字,并且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话。只要让孩子感觉到受重视,他才会更好地配合。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在受到重视的前提下,相信你的孩子会做得更好!
6.多赞美、少批评 父母若能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赞美,无疑是为亲子之间的沟通起到了兴奋剂、润滑剂的作用。因此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父母们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7.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孩子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这个环境没必要多高档,但是氛围一定要好。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和睦、稳定的家庭氛围,不要经常吵架,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当孩子学习或者休息的时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也尽量少在家中举行等。
从内心的感情来讲,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同样需要尊重,需要认同,需要支持。如果家长无法做到和孩子“平起平坐”,就很容易给孩子造成父母居高临下的感受。在这种感受的“压迫”下,孩子的内心容易受到压抑,甚至形成逆反。
同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虽然感情等同于成人,但行为方式却常常异于成人。如果这时候家长不能和孩子取得良好的沟通,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那么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对于本应该最亲的家长信任度也逐渐降低了。
8.学会设计启发式的发问 在和孩子沟通时,很多家长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不可否认,由于大多数家长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很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说自己的母亲一天就和自己说六句话: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上学就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儿,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儿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要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儿”;第六句是“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着急看电视”。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地说,作为孩子自然而然会感到厌烦,结果反倒事与愿违。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9.所涉及的问题要具体化 和孩子沟通,父母们大都有个习惯,就是语重心长,但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家长们喜欢对孩子说“你可得努力学习”。家长觉得这句话很好理解,但这种语言表达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样的话缺乏明显而直接的可操作性,孩子是把握不住的,反倒容易使孩子心理上形成焦虑。父母要想鼓励孩子,需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及行为的动向。同时,父母还可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每一步都力求具体,而且相对容易达到目标,这样会让孩子更多地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10.开拓孩子的生活范围 值得家长注意的一点是,不能过分地溺爱孩子,这样只会缩小孩子的生活半径。这样的孩子心理素质必然很差,承受能力被大大地弱化,无法承受更多的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单一的环境缺少很多的体验,造成太多的人生空白。心理学上提倡“共情”,只有处于同样的情况境遇下才能感同身受。很多沟通都必须有过相应的体验,才能够理解,才会有效果,只讲道理孩子是很难听进去的。
11.创造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父母和孩子沟通应该不仅仅立足于语言方面,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不过要注意循循善诱。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对立违抗”的说法,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点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因此,家长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作为一种符号的出现,是否有些东西是无法为孩子接受的。一旦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比如生日蛋糕上可以插一面小旗子,写着“宝宝我爱你”,这样便会增加情趣。
12.认识孩子的人格类型 我们都知道有人外向,有人内向。孩子也是如此。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改变。心理学上将人格类型分为四类:第一种是驱动型人格,这一类型的人有主见、有思想,比较适合做团队中的领袖;第二种是分析型人格,像数学家陈景润一样的比较扎实,能够坐下来认真研究事物的人;第三种是表现型人格,这一类型的人自身存在一些优势,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来展示自己;第四种是亲切型人格,这一类型的人则是以自己的品质取胜,但不懂得要求别人,培养孩子的时候也往往不会要求孩子。但是,上述所有类型都离不开成长环境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05

14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