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别称有。

如题所述

从古至今,学生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身份,这个词也延续至今,学生的别称有很多。在古代,学生的别称众多,而且都有来历可考。学生被叫做学子,弟子,学童(年幼的学生),门人,门生,门下,门下士,门下客,门下生,门第子,门徒,生员、生徒、学徒、艺徒,桃李,同舍生、同砚席、同笔砚、同学、同窗、同门、同席、同门生、同门友、书友、学友、砚友,仁弟、小子等。在现代,学生又被称为莘莘学子,根据上学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研究生,实习生(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学习的人)等。总之,学生的别称特别丰富,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值得一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莘莘学子

同窗

书生

桃李

高足、上足

同笔研

门下

门人

门生

门徒

门下士

门下生

门下客

门弟子

晚学、晚学生、后学、后进等是学子们在前辈、老师面前表现谦虚谨慎的自称。

门下晚生:清代时门生对老师的老师、父亲的老师或老师的父亲称为“太老师”,而自称为“门下晚生”以示恭敬。 

同舍生、同砚席、同笔砚、同学、同窗、同门、同席、同门生、同门友、书友、学友、砚友:都是指在同一老师门下学习的学生。这些我们均能从字面领会其意义,并在古书中时常见到。如《古诗十九首》中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题”。“同舍生”,舍意为学舍。宋陶谷《清异录·五窟》:“老拙幼学时,同舍生刘垂尤有口才。”“同砚席”,意为同一砚台和坐席,指在一起研论诗文或同学。刘禹锡诗:“常时同砚席,寄此感群离。”“同笔砚”,也作“同笔研”,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即同学。宋代陈亮《与勾熙载提举书》:“今之君子,或少同笔砚,或二十年游从之旧,一旦贵贱少异,便如路人。”

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学姐、学兄、学长、年兄等是同窗之间彼此的称呼。对那些年长才高者,敬称为“大师兄”。通常大师兄的地位仅次于老师。“年兄”,原是那些科举考试同榜登科的人相互之间的称呼,后来逐渐成了同学之间的尊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12
莘莘学子
同窗
书生
桃李
高足、上足
同笔研
门下
门人
门生
门徒
门下士
门下生
门下客
门弟子
晚学、晚学生、后学、后进等是学子们在前辈、老师面前表现谦虚谨慎的自称。
门下晚生:清代时门生对老师的老师、父亲的老师或老师的父亲称为“太老师”,而自称为“门下晚生”以示恭敬。
同舍生、同砚席、同笔砚、同学、同窗、同门、同席、同门生、同门友、书友、学友、砚友:都是指在同一老师门下学习的学生。这些我们均能从字面领会其意义,并在古书中时常见到。如《古诗十九首》中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题”。“同舍生”,舍意为学舍。宋陶谷《清异录·五窟》:“老拙幼学时,同舍生刘垂尤有口才。”“同砚席”,意为同一砚台和坐席,指在一起研论诗文或同学。刘禹锡诗:“常时同砚席,寄此感群离。”“同笔砚”,也作“同笔研”,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即同学。宋代陈亮《与勾熙载提举书》:“今之君子,或少同笔砚,或二十年游从之旧,一旦贵贱少异,便如路人。”
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学姐、学兄、学长、年兄等是同窗之间彼此的称呼。对那些年长才高者,敬称为“大师兄”。通常大师兄的地位仅次于老师。“年兄”,原是那些科举考试同榜登科的人相互之间的称呼,后来逐渐成了同学之间的尊称。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4
莘莘学子
同窗
书生
桃李
高足、上足
同笔研
门下
门人
门生
门徒
门下士
门下生
门下客
门弟子
望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24
学生的称呼有太学生、国子生,学子,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高等院校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