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简介20字

如题所述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扩展资料: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司马迁独创性的经济思想主要有:一是提出了欲望动力说,阐明了货殖生利的合理性;二是提倡农、虞、工、商并重,阐明了货殖的重要性;三是主张放任开拓,竞争经营,繁荣百业,阐明了货殖活动的多样性;四是阐述了货殖的规范性;五是肯定商人的活动对富国富家的意义,阐述了货殖的规律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生于西汉盛世的司马迁,祖父司马喜是汉代初年的五大夫,父亲司马谈也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就已熟悉《尚书》《左传》《国语》等古籍。

在司马谈赴长安任太史令时,司马迁跟着父亲来到京师学习,师从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到了弱冠之年,已经学有小成的司马迁受父亲指示,开始游学天下,遍访河山,同时收集遗闻古事,这为其日后撰写《史记》奠定了基础。

《史记》成书后并未立即面世。多年之后,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受封为平通侯,见时机成熟,才上书汉宣帝呈现《史记》,这才使天下得以共赏中国首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纪传体通史。

扩展资料

司马迁一生只写了《史记》,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念"假"] 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腐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16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腐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
第4个回答  2021-04-27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扩展资料: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司马迁独创性的经济思想主要有:一是提出了欲望动力说,阐明了货殖生利的合理性;二是提倡农、虞、工、商并重,阐明了货殖的重要性;三是主张放任开拓,竞争经营,繁荣百业,阐明了货殖活动的多样性;四是阐述了货殖的规范性;五是肯定商人的活动对富国富家的意义,阐述了货殖的规律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