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皇帝统治的时间最长?

如题所述

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5日)子夜,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幼名“元寿”。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公历2月7日),乾隆帝于养心殿逝世,终年八十九岁,嘉庆帝亲政。九月,葬乾隆帝于裕陵。

乾隆帝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但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乾隆帝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乾隆帝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

扩展资料:

乾隆帝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弘历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但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制造者之一。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顶峰。 

弘历浪费奢侈。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原本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国富民强国库充盈,但在弘历的挥霍下国库却变得囊中羞涩。六下江南还对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灾难。晚年的弘历更是变本加厉,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6
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虽然乾隆在位60年而且还当了3年太上皇,但是乾隆退位的时候曾经说过在位时间不能超过自己的祖父,所以,康熙依然是在位时间最长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 世界在位时间最长,前十排名。 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皇帝)前10强 世界前十强: 1、路易十四,在位72年,法国国王(1643—1715年在位),号称“太阳王”,欧洲君主专制极盛的代表人物,四处征战以图扩大法国版图。 2、沙普尔二世,在位70年,波斯萨珊王朝皇帝(309—379年在位),一出生就继承了皇位,他的统治期为萨珊王朝极盛时期,打败罗马帝国,大规模迫害基督徒。 3、弗朗茨_约瑟夫,在位68年,奥匈帝国皇帝(1848—1916年在位),他的碌碌无为将奥匈帝国带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在被俾斯麦打败后对德意志的统一采取了开明的态度。 4、拉美西斯二世,在位66年,古埃及法老(公元前1290—1224年在位),古埃及第十九王朝全盛之君,四处征战以扩大古埃及版图,曾与赫梯王国签订了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和约。 5、维多利亚,在位64年,英国女王(1837—1901年在位),君主立宪制度下的模范君主,统治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日不落帝国”,领土加殖民地总面积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还兼任印度女皇。 6、昭和天皇在位63年,日本天皇(1926—1989年在位),在位前期,纵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成为亚太人民的噩梦。二战后退居政治舞台幕后。 7、巴西尔二世,在位62年,拜占庭皇帝(963—1025年在位),创造了拜占庭帝国“中兴”时代,将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和影响力扩大至接近历史最大。 8、康熙,在位61年,中国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文治武功成就颇多,奠定了中国近现代的版图。 9、乾隆,在位60年,中国清朝皇帝(1735—1795年在位),建立了“十全武功”,在位期间为清朝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的控制。 10、乔治三世,在位60年,英国国王(1760—1820年在位),早年政绩不错,但后来丢失了北美洲的十三个殖民地(成为美国),晚年精神失常。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6
周王朝的统治大体上可以分为西周、东周两个阶段。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北方的犬戎人杀死,这是西周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到公元前256年秦国军队灭亡周朝,这是东周时期。虽然周王朝建立的确切时间目前史学界还无法给出一个十分精确的答案,但是粗略估算一下还是不难发现,周王朝的统治前后历时800年左右,远比夏朝的600年要长得多,至于后世的各个王朝,更是无法望其项背。 东西周加起共800年~可是周朝是个比较松散的分封制国家~到后300年间基本是名存实亡了‘‘.. 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最长的应该是汉朝--有400余年! 所以人们常云:”兴周800年者姜尚~兴汉400年者张良.” 其它超过200年的中国朝代区指可数~唐~明~清~ 剩下全部是乱世了‘‘‘‘ 看来以前的中国人还是比较淳朴的哦~~周~汉才会残喘那么多年‘‘‘‘ 个人认为清朝的皇帝是中国历代质量最高的~没有一个昏君~暴君~连”守成之君”也很少~若不是外来因素~统治时间很更长些! 周朝 武王打败殷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周。 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於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 周朝 中国历史上继商王朝之后的朝代,由先周首领周武王灭商之后创建。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计存在为790年。 历史上,把周王朝划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黄帝 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 尧|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第3个回答  2014-04-26
当然是乾隆 姓名爱新觉罗·弘历,谥号“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他60年的稳定统治,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嘉庆),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一说乾隆的实际统治期持续至其逝世)。所以,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第4个回答  2014-04-29
应该是万历皇帝,嘉靖皇帝在位45年,而且三十年不上朝,虽然皇权没旁落,但也太夸张了点 明神宗(1563~1620) 任贤有道亲政无方的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年)被册立为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钧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基本内容是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称得上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还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可惜好最不长,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朱翊钧下诏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还查抄张家。改革被废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没落。朱翊钧是一个尽情享乐的皇帝。他成年亲政后,却不常视朝,深居内宫。不仅在世时要享受,还想到死后的安乐,早早筹划自己陵寝,建造定陵耗时达6年之久。他还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淮。为了在全国范由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这使得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万历中后期长达20年不上朝,有非常有名的六准和六不准。 万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但是有两点万历仍然值得肯定,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是相当宽仁的。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处理的,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其二,派太监设立矿监、税监敛财肯定是不好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矿监的出现是万历下旨从此天下可以开矿了,初衷并非与民争利,由此矿监才派出。太监把经念歪了,闹得乌烟瘴气。这段弊政大概有四年。四年后万历终止太监出宫敛财,但是矿禁却取消了。无疑从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各国历史上封建国家都对工商业攫取的过多利润加以剥夺。明王朝所为只是巧立名目,加大征税比率。没有出现汉武帝时期命令商人拿出一半家产以佐官府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但是明代工商业者已经成为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对于这种加税也不能忍受。出现大规模的反对矿监,税使的民变不断发生。(参见《儒家文明》)从新事物的成长角度来看,有适当的冲突和矛盾是有利于其成长壮大的。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