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检查步骤

如题所述

(1) 语音测试 在长于6m以上的安静环境中进行,地面划出距离标志,患者立于距检查者6m处,但身体不能距墙壁太近,以免产生声音干扰。受检耳朝向检查者,另一耳用油棉球或手指堵塞并闭眼,以免看到检查者的口唇动作影响检查的准确性,检查者利用气道内残留空气先发出1-2个音节的词汇,嘱患者重复说出听得词汇,应注意每次发音力量应一致,词汇通俗易懂,高低音相互并用,发音准确、清晰。  
(2) 表测试 患者坐位、闭目,用手指塞紧非检查侧耳道口,检查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使患者熟悉检查的表声后,将秒表于外耳道平面线上,由远而近反复测验其刚能听到表声离耳的距离。记录方法以受检耳听距(cm)/该表标准听距(cm)表示,如100/100cm、50/100cm。  
(3) 耳语检查法 在长6m的静室内进行。以耳语强度说出常用词汇,记录受试耳可以听清的距离并与正常耳比较(受试耳听距/正常耳听距)。  
(4) 音叉检查法 音叉放于距耳道口约1cm处,听得者为“气导”;置于颅骨上听得者为“骨导”。是鉴别耳聋性质最常用的方法。常用C调倍频程五支一组音叉,其振动频率分别为128、256、512、1024、和2048Hz。  
(5) 纯音听阈测试包括气导和骨导测试。气导测试先从1KHz开始,病人听到声音后,每5dB一档地逐档下降,直至听不到时为止,然后再逐档增加声强(每档升5dB),如此反复测试,直至测到确切听阈为止。再以同样方法依次测试其他频率的听阈。检查时应注意用间断音,以免发生听觉疲劳。骨导测试的操作方法与气导测试相同。  
(6) 电反应测听利用叠加平均技术记录听觉系统声诱发电位,判断听觉系统功能状态,分析耳科和神经科的某些疾患。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有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和中潜伏期反应。  (7) 耳声发射检查临床建议使用诱发性OAE中的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可应用诱发性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的听力筛选,简便、快速,有肯定OAE反应者可判为外周听力正常;与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合可鉴别耳蜗性和蜗后性听觉系统病变。  (8) 声阻抗测听 其基本测试项目有:鼓膜平面静态声顺值测定、鼓室图和镫骨肌反射测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3
折叠表声检查
一般采用秒表,记录听到表声的距离,并与正常耳比较(受试耳听距/正常耳听距)。
折叠耳语检查
在长6m的静室内进行。以耳语强度说出常用词汇,记录受试耳可以听清的距离并与正常耳比较(受试耳听距/正常耳听距)。
折叠音叉检查
音叉放于距耳道口约1cm处,听得者为"气导";置于颅骨上听得者为"骨导"。
(1)骨导偏向(Weber)试验
(2)气、骨导差比较(Rinne)试验
(3)骨导对比(Schwabach)试验
(4)镫骨活动(Gelle)试验
第2个回答  2016-08-21
一般采用秒表,记录听到表声的距离,并与正常耳比较(受试耳听距/正常耳听距)。
在长6m的静室内进行。以耳语强度说出常用词汇,记录受试耳可以听清的距离并与正常耳比较(受试耳听距/正常耳听距)。
音叉放于距耳道口约1cm处,听得者为“气导”;置于颅骨上听得者为“骨导”。
(1)骨导偏向(Weber)试验 音叉置于颅骨正中,令受试者指出响度偏向。如偏向健侧或听力损失较轻一侧,则患耳或听力损失较重侧为感音神经性聋;反之则为传导性聋;如在正中,则或双耳听力正常,或为双耳气、骨导听力相应减退的综合结果。
(2)气、骨导差比较(Rinne)试验 比较音叉气导听到时间与骨导听到时间的长短。气导时间长于骨导者记为阳性(+),反之记为阴性(-),二者相等者记为阴阳性(±)。若虽气导时间长于骨导,但二者均短于正常听力耳,则记为短阳性。阴性或阴阳性者提示听力损失为传导性或混合性,而阳性者主要为正常;短阳性者主要见于感音神经性聋。
(3)骨导对比(Schwabach)试验:比较受试耳与听力正常耳的骨导时间长短。长于正常耳者见于传导性聋,短于正常者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4)镫骨活动(Gelle)试验:音叉敲响后置于乳突,并以鼓气耳镜在外耳道加压。如加压时音叉响度有变化,则为阳性,表示镫骨活动;如响度不变,则为阴性,表示镫骨活动受限。音叉检查应记明所用音叉的频率。这种检查对耳硬化症的诊断颇有意义。
以电子纯音听力计施加倍频程频率纯音检测受试耳听阈。对有听力损失者应分别以气导和骨导进行检测,以利于区别听力损失的性质。气导检测时,对双耳听阈差超过40dB者应在健侧施加掩蔽,防止“影子听力曲线”。骨导测试应常规在对侧施加掩蔽。听阈记录为dBHL”。对疑有重振现象者,可进行双耳响度平衡试验或短增量敏感指数(SISI)试验。
主要用于对中耳功能状态的检查。其基本测试项目有:鼓膜平面静态声顺值测定、鼓室图和镫骨肌反射测试。静态声顺值以声阻抗等效容积表示。鼓室图测量以220Hz探测音测试,外耳道压力在1.96~-1.96kPa(+200~-200mmH2O)之间连续变化,将各压力下的声顺值相连得出鼓室图曲线,分为A、B和C型曲线,其中A型又可分As和Ad两个亚型。镫骨肌反射可以协助判断听骨链活动状况,还可以用于分析有无中枢病变及协助面神经损伤定位。
利用叠加平均技术记录听觉系统声诱发电位,判断听觉系统功能状态,分析耳科和神经科的某些疾患。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有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和中潜伏期反应。电反应测听检查除对噪声环境有与纯音测听的同样要求外,还要求检查环境的电学屏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电学噪声对电位记录的干扰。
(1)耳蜗电图:可以利用蜗神经动作电位(AP)反应阈接近听阈的特点客观估价难以合作者的听阈;与其他听力学检查手段结合鉴别耳聋病变部位(传导性、耳蜗或蜗后)。
(2)听性脑干反应(ABR):属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于检查有无耳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性。ABR主要鉴别诊断:①传音性耳聋:V波反应阈提高但阈值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声波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向右移位。②梅尼埃病:有重振的耳聋表现为V波阈值提高,但在阈上20dB以内的声刺激时,潜伏期就缩短,并达正常值;③听神经瘤:I—V波间隔延长或V波消失,但若患者I波不能明确肯定时,则假阳性率很高,此时应结合耳蜗电图综合分析,则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两耳I-V间隔差大于0.4ms,或一侧I-V间隔大于4.6ms(应考虑年龄及性别因素),则提示有蜗后病变;④诊断脑干病变:多发性硬化、脑干血管病变和脑干肿瘤等同样可引起诱发电位的振幅减小、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应结合病史及有关检查进行鉴别。功能性聋和伪聋:可客观评估听阈,但需注意短潜伏期电位和短声检查容易低估低频域残余听力。
(3)中潜伏期电位(MLR) 主要用于测定脑干以上听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中脑至初级听觉皮层在内的多发性硬化等不同原因的病变(脱髓鞘性、血管性、炎性和肿瘤);对婴幼儿和其他难以合作者可以用来鉴定残余听力和进行客观测听,补充测定ABR不易准确评估的低频区域听力。用于临床时建议以40次/s速率提供刺激,产生40Hz听觉反应相关电位(40Hz AERP),其反应较常规MLR更为接近主观听阈,同时反应易于辨认。
耳声发射检查(otoacoustic emissi-ons,OAE) 耳声发射代表着耳蜗主动机制,可分为自发(SOAE)和诱发性两大类。临床建议使用诱发性OAE中的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可应用诱发性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的听力筛选,简便、快速,有肯定OAE反应者可判为外周听力正常;与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合可鉴别耳蜗性和蜗后性听觉系统病变。对客观性耳鸣者检查SOAE有助于发现蜗性客观耳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