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是什么?

余甘子是什么?

余甘子,中药名。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其果鲜食酸甜酥脆而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

别名:米含、望果、木波,喉甘子,庵罗果,牛甘果

入药部位: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成熟干燥果实。

性味:甘、酸、涩,凉。

归经:归肺、胃经。

用法用量:3-9g,多入丸散服。

功效: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余甘子的作用

性状:该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约1mm。

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相关论述:

《唐本草》:“主风虚热气。”

《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 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海药本草》:“主上气咳嗽。”

临床运用:

1、止咳化痰:余甘子用于感冒咳嗽、咽痛、哮喘等。如鲜余甘子10~30个,水煎服,可治感冒咳嗽咽痛;用本品20个与猪心肺同煮熟连汤吃,可治哮喘。

2、解毒乌发:本品生吃吞汁,可解河豚鱼中毒;用本品取子压汁和油涂头,能治头发早白。

古代文献中记载,久服本品可轻身延年。经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同属植物的叶有降血糖作用。老年人常服本品,可防治维生素c缺乏症及各种急慢性感染,却病延年。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5
余甘子,又名油甘子、喉甘子、牛甘果等,其属于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属乔木类,一般高约23米,胸径约为50厘米;树皮一般呈浅褐色,枝条具纵细条纹,被黄褐色短柔毛。其花期约为4—6个月,果期约为7—9个月。余甘子主要分布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南美、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和中国,简而言之就是主要分布于亚洲,一般生长于海拔200—2300米的山地疏林区、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这种植物本身喜温暖干热气候,且适应能力极强,生命力顽强。
第2个回答  2019-12-05
本词条可能涉及专业知识,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乔木,高达23米,胸径50厘米;树皮浅褐色;枝条具纵细条纹,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至革质,二列,线状长圆形,长8-20毫米,宽2-6毫米,顶端截平或钝圆,有锐尖头或微凹,基部浅心形而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后带红色或淡褐色,边缘略背卷;侧脉每边4-7条;叶柄长0.3-0.7毫米;托叶三角形,长0.8-1.5毫米,褐红色,边缘有睫毛。花期4-6月,果期7-9月。
第3个回答  2019-12-05
余甘子就是油柑,刚开始吃有点酸涩,但是有回甘的味道哦,越吃越甜。杨紫最近官宣代言的由柑柠檬茶就是用这个水果做的,感觉家里过年可以备点这个饮料,吃火锅很适合。
第4个回答  2019-12-05
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木本植物。又名余甘树、油甘子、庵摩勒、橄榄、滇橄榄、园酸角、油柑、望果、牛甘子、久如拉(藏语)、麻项邦(傣语)等名。余甘子在304年晋代就始载于《南方草木状》,原译名称庵摩勒,为常用清热解毒药。高达23米,胸径50厘米;树皮浅褐色;枝条具纵细条纹,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至革质,二列,线状长圆形,长8-20毫米,宽2-6毫米,顶端截平或钝圆,有锐尖头或微凹,基部浅心形而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后带红色或淡褐色,边缘略背卷;侧脉每边4-7条;叶柄长0.3-0.7毫米;托叶三角形,长0.8-1.5毫米,褐红色,边缘有睫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