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赞扬了红军的()的革命精神和什么的豪迈气概?

七律长征赞扬了红军的()的革命精神和什么的豪迈气概?

七律长征赞扬了红军的乐观的革命精神和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

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行程途中,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经历了让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连绵起伏的山岭、天寒地冻的雪山和茫茫无涯的草地等各种天险的阻隔。

满腔的热血,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英勇地与敌人作斗争。他们充满智慧,巧妙与敌人周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我从诗中最后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会出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不仅在战场战斗,还要面临环境恶劣,粮食不足。

背景故事: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

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

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

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

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19
《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完成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中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表现了诗人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赞扬了红军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什么的(不怕艰难险阻的)豪迈气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0-16
写出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毫迈的气概
第3个回答  2018-06-24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4个回答  2016-10-24
七律长征赞扬了红军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乐观的豪迈气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