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轻负高效的优质课堂

如题所述

如何打造轻负高效的优质课堂
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经历,我们深深体会到课改更多的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更多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的能力。在课改中,使教师有机会寻找到学生童心、童趣的真实足迹,打造出轻负高效的优质课堂。
一、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
1.听听唱唱,轻松和谐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恰当地运用音乐,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有时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适当配上音乐,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效果极佳。如《桂林山水》这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的散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漓江的美景,教师可先用幻灯显示出课文的插图,然后插入导语:“漓江的水真美啊!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坐上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之上,尽情地饱览桂林的山水吧!”接着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师以导游者的身份范读课文。此时学生的视觉感受是秀丽的山水图画,听觉感受是优美的音乐和入情的范读。此时,他们已完全陶醉于漓江秀美景色中。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或插放乐曲、歌曲,或学生演唱,或教师弹奏,或师生齐唱,或配乐范读,学生学习,如同欣赏音乐一样轻松愉快,学生自然乐学。
2.读读画画,兴趣倍增
小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要求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画下来。很快,桔红色的落日,连绵起伏的群山,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四檐飞挑的鹳雀楼等等景物便跃然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
3.说说演演,融入角色
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遵循儿童这一特点,让他们表演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可以迸发出儿童智慧的火花,打开思维之门,快乐地参与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如果通过课堂表演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感情,有时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表演能够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课堂表演又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如在学习《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再加上生动的对话和精彩的表演,东郭先生和狼这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就生动地再现出来,文章揭示的道理不言而喻。
假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盘珍珠”,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一根线”,教师用心去穿好这一串“珍珠”,那么课堂教学便会成为鲜艳夺目的装饰品。唱唱、画画、演演、说说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充满天真童趣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活动。
二、用爱心在改革中寻找童真童趣的足迹
1.让纯真、好奇的儿童打开了动口求知的话匣。
稚气、纯真、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课改恰当地把握住了他们这一天性,从而打开了他们动口的话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探求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就是说学生素质是内在的,是无法一目了然的,也不足一张“试纸”可以一试而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如:语文课上,召开“小柳树”与“小枣树”辩论会;班队会中让学生自定主题,根据主题评选出主持人,自发组织。品德课上,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数学课上,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情景图,学生手中的学具盒,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及学校学生的优秀作品,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许多数学问题,自然而然激发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利用同桌、小组互相交流等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学生在融洽、无拘束的课堂气氛中再现自己经历的生活,互动交流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让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生活及心灵体味过的生活。有一个学生叫魏云,平时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课堂上好动。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根据他们上体育做游戏的情景画了一幅画,在数学课上让大家观看画上情景,看看谁能提出问题,这个同学第一个举手说:这是我们上体育课时做游戏的情景,我能提出三个问题。当他连续说出三个问题时,老师又启发他说:“你说说怎样解决,行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行!”他准确地把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魏云,你真棒!”老师又及时地给予鼓励,现在的魏云不仅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而且也喜欢上了语文、艺术、品德等科目。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有五个需求:需要空间,需要理想,需要成功体验,需要相互沟通,需要肯定。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满足学生的五个需求,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相互沟通是今天的小学生们,特别是独生子女们的特殊精神需求。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里,是家庭里的“个体户”,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老师沟通,并建立起伙伴关系,能经常倾听他们的声音,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对此,我们的学校教育,要为学生们创设一种相互沟通的氛围,放手让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坐在一起谈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相互沟通。学生的健康成长最怕“否定”,一个个原本生气活泼的灵魂就是在一次次否定中被无情扼杀的。肯定是学生生命中的阳光,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肯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具体策略是:(1)使用奖励(如笑脸、小红旗、小蜜蜂、小手、小金杯等)、赏识的语言,让每个孩子感到“我能行”。(2)亲切的对待学生,例如,我常常在学习新知识前以商量的语气向学生提出: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和哪些数学知识去交朋友?这节课你们想怎样学习?用诸如此类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遇到学生有困难时,不是加以斥责,而是动员全体学生一起给他帮助,时时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心情。(3)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学生处与同一个平台上共同研究。每个学生有一丁点发现时,我会和他们一样高兴。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要把儿童当成儿童看待”,既然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时“平等中的首席”,那么我就要先把自己看成与学生一样大的孩子,用和学生一样的心态和学生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和自己一起学习。但我们又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我们还要做一个善于组织的“孩子”,够寻找恰当的时机在学生中“煽风点火”,
使课堂上学习探讨的火花能一直燃烧,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是学习的主人”。
2.让兴趣、爱好的儿童增长动手实践的能力。
兴趣、爱好、好动是儿童梦想的追求,课改正为激活了他们圆梦的欲望和热情,从而使他们在能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上紧握五彩笔、尽情试身手、书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例如:每年9月底,推广普通话、迎国庆演讲活动。一批批学生都积极投入,如石邵婧、张鹏、王宁、赵东璇、李洋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他们的演讲有内容、有表情,声音洪亮,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并取得了好成绩。展示课外积累。一年级为广开识字途径。老师让学生收集广告牌、标语、商标,并订成册子,从中识字。2014年2月份,让学生积累对联。同年3月份,从电视、广播上记广告词。4月份,每日读一则成语故事。创办形式多样的报刊。《对联集锦报》、《班级家长导报》、《成语故事报》、《苗苗报》等,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养成了日积月累的好习惯。2003年4月,在平坦联校及郊区教育局组织的“故事大王”比赛中,李洋同学分别取得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的4月,联校组织的书法比赛,吕杨琛、巩慧娟、刘欣雨三名同学分别获得高年级组一、二等奖。以后的日子里,在每一次的家长会上,我所带的班的同学们都要主动为家长们表演节目:讲故事、歌伴舞、朗诵、自编自导小品、舞蹈、对对联,受到家长们的认可和好评。老师曾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变费为宝的艺术再创造活动,一个塑料瓶、一块布料边角、一个瓶盖、一个药丸壳等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同学们一双双巧手的剪、割、拼、贴、扎等方法的处理后,制成了一件件令人喜爱的工艺美术品。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当发现同学们有到河边和山上玩耍的习惯,就让同学们收集河边的石头,山坡上的树根,启发学生观察石头和树根的形状,然后细心指导他们进行雕刻,学生们雕刻出的各种人物、小鸟等小动物的作品还满有那么点意思。学生张鹏用石头雕刻的“小猴子”获区级奖。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主题丰富多彩的“专题绘画活动”,如庆六一、绿色希望、环境保护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师生间创造出绘画上爱心交流的最佳环境,展示自我能力的愉快舞台。近两年办出儿童自制画册60余册。当你走进我校四年级教室,优秀的作品、精美的字卡一定会让你涌起一种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感受。
3.为学生自我雕塑开辟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多年的课改实验实践证明,课改在学生 发展需求,终身学习必备的适应性上作文章,在课改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积极性上下功夫,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学生中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可喜局面: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多了,沉默寡言的少了;敢问为什么的多了,不爱动脑筋的少了;课堂动手制作的多了,走神做小动作的少了;积极参加多种兴趣小组的多了,课下无可事事的少了;师生间、同学间交心谈心里话的多了,与同学闹别扭的少了;富有爱心和理想的多了,不关心别人和自己的人少了。
我们相信随着课改的继续深入,在开辟学生自我雕塑的新天地里,学生在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中,他们一个个将成为人人夸赞的“小话筒”,“小巧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