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旗南屯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1732年,清朝为了强化额尔古纳河沿岸的边防力量,从布特哈地区挑选了索伦、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等五个部落的3000名士兵连同他们的家属,被派遣至呼伦贝尔地区,组建了左、右两翼的索伦八旗军。清廷任命达巴哈为左翼总管,管理正白、正蓝、镶黄、镶白四旗,博尔本察则担任右翼总管兼呼伦贝尔总管,负责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的管辖。初夏时节,博尔本察和达巴哈带领戍边军队抵达海拉尔河与伊敏河交汇处附近,左翼总管衙门设在伊敏河西岸的胡吉日托海(今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又称“南屯”),右翼总管设在西屯(今海拉尔西南军用飞机场)。

左翼的四旗负责额尔古纳河至俄国边界地区的防守,牧民们在伊敏河东、锡尼河北、大兴安岭西至额尔古纳河之间驻牧。右翼的四旗则在哈拉哈河喀尔喀蒙古边界驻防,分布在哈拉哈河右岸以及伊敏河与呼伦湖之间的地带。两位总管不仅划分了驻牧区域,还积极建设,稳固边防,为呼伦贝尔地区的开发和安全奠定了基础。

1742年,部分达斡尔人被遣返回布特哈,但范察布和奎苏等因任职于军中未能返回,他们和家人留在了呼伦贝尔。1784年,索伦左翼旗在巴彦托海建起了呼和庙,成为重要的宗教中心,同时也开展医疗、慈善活动,对民族文化保护和边疆稳定有重大影响。1802年,嘉庆皇帝赐名广慧寺,后来倭克精额和泰庆阿等后裔迁至巴彦托海,逐渐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社区。

随着历史变迁,日伪时期将索伦八旗改为四个旗,巴彦托海成为苏木。1946年改名为南屯人民公社,成为鄂温克自治旗的行政中心。在各个历史阶段,巴彦托海人以英勇抵抗和建设发展著称,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只有208年的历史,巴彦托海以其丰富的文化、民族精神,孕育了现代的繁荣和进步。

这个位于呼伦贝尔边陲的小镇,尽管年轻,但其辉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它将继续激励着新时代的巴彦托海人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鄂温克族自治旗(南屯)的信息来源于百度地图,详细信息请以该地图为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