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列表

如题所述


明朝皇帝列表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_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_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_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明朝16位皇帝列表
明朝,1368年—1644年,享国276年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的顺序与在位时间
第一位,朱元璋,庙号明太祖,年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1398
第二位,朱允_,庙号明惠宗,年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1402
第三位,朱棣,庙号明成祖,年号永乐,在位时间1402—1424
第四位,朱高炽,庙号明仁宗,年号洪熙,在位时间1424—1425
第五位,朱瞻基,庙号明宣宗,年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1435
第六位,朱祁镇,庙号明英宗,年号正统和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
第七位,朱祁钰,庙号明代宗,年号景泰,在位时间1449—1457
第八位,朱见深,庙号明宪宗,年号成化,在位时间1464—1487
第九位,朱佑樘,庙号明孝宗,年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1505
第十位,朱厚照,庙号明武宗,年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1521
第十一位,朱厚_,庙号明世宗,年号嘉靖,在位时间1521—1566
第十二位,朱载_,庙号明穆宗,年号隆庆,在位时间1566—1572
第十三位,朱翊钧,庙号明神宗,年号万历,在位时间1572—1620
第十四位,朱常洛,庙号明光宗,年号泰昌,在位时间1620
第十五位,朱由校,庙号明熹宗,年号天启,在位时间1620—1627
第十六位,朱由检,庙号明思宗,年号崇祯,在位时间1627—1644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图
中国朝代顺序表: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北汉)】、宋、辽、西夏、元、明、清。
夏公元前2070----1600年共470年姒启
商公元前1600----1046年共554年子成汤
周公元前1046----256年共790年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共275年姬发
东周公元前770----256年共515年姬宜臼
春秋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
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
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嬴政
西楚公元前206----202年共4年项羽
南越公元前203----111年共93年赵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邦
新公元9----23年共13年王莽
更始公元23----25年共2年刘玄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年共60年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丕
蜀公元221----263年共43年刘备
吴公元222----280年共59年孙权
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
西晋公元265----317年共53年司马炎
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司马睿
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共136年
汉.前赵公元304----329年共25年
汉公元304----319年共15年刘渊
前赵公元319----329年共10年刘曜
成.汉公元304----347年共43年
成公元304----338年共34年李雄
汉公元338----347年共9年李寿
前凉公元314----376年共62年张轨
后赵公元319----350年共31年石勒
前燕公元337----370年共33年慕容_
前秦公元351----394年共43年符洪
后秦公元384----417年共33年姚苌
后燕公元384----409年共25年慕容垂
西秦公元385----431年共46年乞伏国仁
后凉公元386----403年共17年吕光
南凉公元397----414年共17年秃发乌孤
北凉公元397----439年共42年沮渠蒙逊
南燕公元398----410年共12年慕容德
西凉公元400----420年共20年李_
夏公元407----431年共24年赫连勃勃
北燕公元409----436年共27年冯跋
代公元315----376年共61年拓跋猗卢
冉魏公元350----352年共2年冉闵
西燕公元384----403年共19年慕容泓
仇池公元196----552年共356年杨腾
翟魏公元388----392年共4年翟辽
西蜀公元405----413年共8年谯纵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宋公元420----479年共60年刘裕
齐公元479----502年共24年萧道成
粱公元502----557年共56年萧衍
陈公元557----589年共33年陈霸先
后梁公元555----587年共33年萧_
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
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拓跋_
东魏公元534----550年共17年元善见
西魏公元535----556年共22年元宝炬
北齐公元550----577年共28年高洋
北周公元557----581年共25年宇文觉
隋公元581----618年共37年杨坚
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渊
武周公元684----705年共21年武_
渤海公元689----公元926年共237年大祚荣
南诏公元738----902年共165年皮罗阁
五代公元907----960年共54年
后梁公元907----923年共17年朱温
后唐公元923----936年共14年李存勖
后晋公元936----946年共11年石敬瑭
后汉公元947----950年共4年刘知远
后周公元951----960年共10年郭威
十国公元892----979年共87年
吴公元892----937年共45年杨行密
南唐公元937----975年共38年李升
吴越公元893----978年共85年钱_
楚公元896----951年共55年马殷
闽公元909----945年共36年王审知
南汉公元917----971年共54年刘_
前蜀公元903----925年共23年王建
后蜀公元933----965年共22年孟知祥
荆南公元924----963年共39年高季兴
北汉公元951----979年共28年刘崇
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赵匡胤
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赵构
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
契丹公元907----947年共41年耶律阿保机
辽公元947----1125年共178年耶律阮
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88年耶律大石
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完颜阿骨打
西夏公元1038----1227年共189年李元昊
大理公元937----1253年共316年段思平
蒙古.元公元1206----1636年共430年
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6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孛儿只斤忽必烈
北元公元1371----1636年共236年孛儿只斤妥_贴睦尔
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朱元璋
后金.清公元1616----1911年共295年
后金公元1616----1644年共28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爱新觉罗福临
中国伟大的皇帝
1.唐太宗李世民,他使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汉武帝刘彻,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2.秦始皇,他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隋文帝杨坚,他使一个民族绝处逢生,得以延续。
3.成吉思汗,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汉文帝刘恒,严于律己,轻徭薄赋,甚至十二年免收全国田赋。
4.明太祖朱元璋,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5.一代女皇武则天,她为中国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仁宗赵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明朝24位皇帝列表
一、明朝皇帝列表:
1、
2、
3、
4、
二、清朝皇帝列表:
1、
2、
三、大事件
1、靖难之变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_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
战争历时四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2、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皇帝被俘的事变。瓦剌即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
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侵犯明朝领地,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帝国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获得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
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投降,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_、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_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_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3、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指明朝隆庆元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
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也有学者估算,“由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
这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
亦有学者指出隆庆开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也为明朝覆亡埋下了隐患。
4、多伦会盟
多伦会盟又称七溪会盟、多伦诺尔会盟、康熙会盟是康熙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清初喀尔喀蒙古各部纷争,牵扯到俄国干涉和噶尔丹插手,事情相当复杂。
喀尔喀内部纷争,不能诉诸武力,只能协商调解。于是,康熙帝要亲自调解其内部的矛盾与纷争,亲临塞外,主持会盟。于康熙三十年在多伦诺尔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
康熙三十年四月,康熙帝亲率官兵到达距北京800里的多伦诺尔驻营。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的营帐,以康熙帝大营为中心,众星捧月,四面环绕。从五月初一日到初六日,进行会盟。
多伦诺尔蒙古语为七溪、七星潭之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其三部10万众南下投清。康熙为安置喀尔喀蒙古,并加强对其管理,遂决定于多伦举行会盟。
五月二日,康熙于御营殿帐依次召见内蒙古、外蒙古王公贵族,并赐宴。次日,召集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哲布尊丹巴等35名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主要内容为:
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济农、诺颜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
依49旗例编族,分左中右三路,设盟,实行盟旗制度。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5、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三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是1861年11月同恭亲王奕欣发动的辛酉政变,第二次是1884年4月懿旨罢斥恭亲王为首的全部军机处成员而以醇亲王代之的甲申易枢,三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木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庆开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伦会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政变
明朝十六位皇帝顺序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十六个帝王分别为:
1、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71岁,孝陵;
2、惠帝朱允_,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失踪;
3、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65岁,长陵;
4、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1424年——1425年,48岁,献陵;
5、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38岁,景陵;
6、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年号1-正统,1436年——1449年,年号2-天顺,1457年——1464年,38岁,裕陵;
7、代宗景皇帝朱祁钰,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30岁,景泰陵;
8、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1465年——1487年,41岁,茂陵;
9、孝宗敬皇帝朱_樘,年号弘治,1488年——1505年,36岁,泰陵;
10、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31岁,康陵;
11、世宗肃皇帝朱厚_,年号嘉靖,1522年——1566年,60岁,永陵;
12、穆宗庄皇帝朱载_,年号隆庆,1567年——1572年,36岁,昭陵;
13、神宗显皇帝朱翔钧,年号万历,1573年——1620年,58岁,定陵;
14、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1620年,39岁,庆陵;
15、熹宗_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1621年——1627年,23岁,德陵;
16、思宗烈皇帝朱由检,年号崇祯,1628年——1644年,35岁,思陵。
其中除了朱元璋孝陵在南京,朱允_失踪,英宗朱祁镇复辟朱祁钰死后以“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其余十三座陵墓都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合称明十三陵。另外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不算在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