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恪尽职守,用爱心静待花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武川冬日的旷野,寂寥而空旷。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还有那些用欢乐与忧伤堆砌的回忆,在往昔的时光里,生动而潋滟。时光呵,总是这样不经磨。一直感觉自己还没长大,感觉自己还很年轻。可是,看着身边的学生,看着眼前的父母,才蓦然惊觉,那些个少年壮志不言愁,那些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时光,在我们一路的风雨兼程中,匆匆溜走了,一去不返。还好,我的青春年少里有了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为我的生活画上了五彩斑斓的图画。

一、那个爱吃青椒肉丝的小女孩儿长大了

    女孩从小偏爱一道菜——青椒肉丝,肉丝的滑嫩配以青椒的脆爽,在唇齿间流过,总能给味蕾带来全新的感受。

      那个夏天,丁香花香花开满校园,她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战争——高考,在奋笔疾书的日子里,母亲总会给她端来那盘热气腾腾的青椒肉丝,那道菜让她明白了母亲的爱。

        这个夏天,她告别了四年的大学生涯,她成功考上了教师招考,成了一名人民教师。第一次来到农村,第一次看到了农民院子里的青椒……安排好一切,她在教师宿舍里第一次做了自己最喜欢的青椒肉丝,洗菜、切肉、在油锅里翻炒,经过半个小时的准备一道菜终于完成了,看着盘子里的菜,她竟然泪流满面,告别了家庭,一个人独自教书,她知道从此以后她要自己独立生活,这么多年来自己就像碗里的肉丝,内心柔软,如果没有父母赐予她像青椒一样坚硬的外壳,她的人生之菜就很难炒好,那一刻她暗自发誓一定要给予这里的孩子力量和信念,在他们的人生里炒出最美味的“青椒肉丝”。   

        2019年第三届“青椒计划”点亮了她的梦,刚来学校的一年,她缺乏工作经验,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她,她甚至怀疑自己,每天忙碌的工作,她很少再吃青椒肉丝了。而此时“青椒计划”像一道光照亮了她的生活,她不再困惑,也不再迷茫,因为在整个青椒团队里来自乡村的教师比比皆是,他们的条件有时候比她还差,他们都能坚持,为什么她就不能呢,经过学习,她再次有了信心和希望,她要把青椒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为他们做出最美味的“青椒肉丝”。

      教育这条路,有人跑有人追,常常有感动和温暖,她并不是天生强大,她很平凡,她要把“青椒”的种子,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那个爱吃青椒肉丝的女孩就是我,感谢青椒计划让我成长。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是”青椒计划”改变了一切,她让我们的未来都变得不再平凡,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回头看到那大片大片青椒的种子,我想这就是教师的幸福感。我青春的手册里感谢有你们每一位老师和助教的陪伴,感谢遇见青椒让我能做最好的自己。

二、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期望,乐此不疲,这是我的教育座右铭,我教的学生是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敏感脆弱又常常表现的独立自强,他们渴望别人的关注但又害怕父母的唠叨,他们希望长大但又害怕独处,他们一半是成熟一半又是半熟,也许他们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却变成了倾盆大雨……这就是他们的特点,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敏锐的观察,时时刻刻关注他们脆弱的心灵。

    入职以来每天都很充实了,刚入职时有过感动有过欢笑也有过失落甚至是愤怒,我为什么会这样?这么容易随物喜,随己悲,我仔细觉察自己的内心,想看清楚这急这气究竟从哪里来。

      清楚的记得这学期,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写完作业,我大发雷霆。那一刻自己似乎像一头即将爆炸的炸弹,而他正好拉响了我的导火线。

        同样的场景在十年前也上演过,一个小女孩怯怯的站在门口,只有她的眼睛偷偷的看向教室和老师,她没有带作业,她害怕走进教室同学们嘲笑的眼光,害怕老师的责备。那个女孩就是曾经的我,自从那件事的尴尬以后,我内心开始萌下了一粒种子,我最不喜欢别人不带作业,在我看来和不守信用是一样的。 一想起那件事就有种羞愧感。或者说,我一直接受不了性格中懒散的那一面。十多年后,当我看到自己的学生出现同样问题时,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心底那份对自己的气和急,还有羞愧感一下子涌了上来,所以才表现得不那么淡定。 但当我学习了心理学,我才察觉出:我对孩子的急和气,是因为我把不喜欢的自己投射到了学生身上。类似的情景触发了曾经的感受,在那一刻,我没有如实地看到学生,这实际上是我的问题。我表面上是对孩子发火,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孩子做得不妥,我们都知道要引导、教育,也知道发火对孩子心理不好,但为什么还总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大吼大叫?因为那一刻自己的内心就是纠结的、冲突的、压抑的,我把自己被压抑、不认可的那一面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这件事让我很有感触。不仅是对待学生,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不满意,是因为你把自己的某一部分投射到了对方身上。这一部分,可能是你不喜欢的,可能是你想要而不可得的,也可能是你认为不好、不应该的。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并不是说孩子不该被教育,而是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会发这么大火?它带出了怎样的情绪?是否在无意中把不喜欢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投射,以及自己被压抑的情绪,就会从情绪中跳脱出来,清楚地意识到有多少是自己的问题,有多少是孩子的问题。看到这些,会帮助你就事论事地教育孩子,而不只是带着情绪大吼大叫。作为老师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推己及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成长,就是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育人先先育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看到自己被压抑的一面,承认它,接纳它,让自我变得圆满融洽,这就是成长。自我成长了,就会看到孩子本身,而不是你头脑中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老师能换位思考,也希望老师能说到做到,今天一个同学和我说他很难过,得知原因是别的老师说的事没有兑现,这让他恼怒,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的男孩,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能说出关于诚信的道理,他们原来也有敏感的一面。一瞬间我明白了做教育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

        班里的学生个性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去了解他们,从学校的早读、课堂教学,班会、家长会、家访去了解他们,其次教师在班里要让孩子有归属感荣誉感,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带动。当学生和家长产生激烈冲突时,因个性迥异和同伴发生矛盾时;学习压力逐步增大,内在情绪随时爆发时。面对这些状况,我时常与学生倾心交谈,开展针对性班会课和活动,鼓励他们搭建起彼此沟通的桥梁。我经常告诫家长们,要接纳孩子的节奏,鼓励他们慢慢成长。在紧张的学习间隙,我与学生们联欢娱乐,丰富他们单调的学习生活。我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感恩节之前,我精心准备暖心的礼物送给学生,我亲手在蓝丝带上写下:感恩有你,遇见你真好……我会一一点名,郑重其事地将纸条送给学生们,拥抱他们,表达对他们的感恩和期待。满满的正能量由我传递给学生,又从学生那里传回更多暖暖的爱。感谢你们让我在即将奔三的年纪每天还能感受暗恋、苦恋,每天能怦然心动……或许教书是一场单恋,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亲爱的同学,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点灯相依。

   

        每天早读之前我都会站在班级门口欢迎他们,在迎接的过程中既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以让我更好的关注学生的情绪。

        所以,下一次再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时,记得默念一句话:“请不要随意对孩子发脾气。”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三、倾心伴日月 ,润物细无声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县城中学,条件好的学生都去了市里上学,只有部分留守儿童留在家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好,家长也不重视,好多同学基础薄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选择和学生们共同成长,不厌其烦地督促他们做好每一处细节,耐心教导每一个学生。走进我的班级,能明显感受到“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氛围。对于学困生,我尽可能的鼓励,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新时代下科学技术为我的教育带来了便捷。2005年还在读初中的我每天要搬出大大的复读机来学习英语,2008年数学老师讲几何都要费力的在黑板上画图,2011年我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音乐播放器让学英语变得简单……十年过去,2019年我不用报培训班,也不用挤在礼堂里听课,因为青椒,我用最便捷的方式学会了最好的课程。

        青椒的课堂我们推荐了轻量化的教学硬件、轻量化的教学软件、轻量化的系统平台,如小打卡、视频配音这些可以辅助教学的免费小应用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级管理和上课点名时,我使用的是班级优化大师,它的优点是第一是可以在线评价学生,即使学生没有平板也可以使用,只要平时手机登录过,上课时教师连接白板就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这样随机抽取学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兴趣更浓厚。第二可以考查出勤率和在校表现,为班主任和各科老师节省时间。第二个是微信读书,它上面有好多免费图书,而且读三十分钟以上可以获得一个书币,并实时排行,学生之间可以看到竞争,他们的阅读欲也可以提升。第三款就是我常用的M 思维导图 ,它可以省去我们手画思维导图的时间。第四个就是利用小打卡和学生一起进行“每日一诗”的朗读打卡,这个学期我和孩子们约定了一个月的打卡时间,只要坚持下来的都会分到我发的红包,一听到红包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隔山隔水隔万里,但是因为有了科技的支撑,教育不再孤单,越来越低门槛的学习,给我们和学生抖都提供了机会,轻量化教育技术使用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些软件是一个切口,它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模式,将社群学习推进。

    一学期即将结束,孩子们的眼睛里多了光和爱也多了自信,我接纳他们,欣赏他们,呵护他们成长。如春雨润物,小溪潺潺,不断滋润着一颗颗彷徨而又迷茫的心灵。还依稀记得今年九月份第一次见到你们,那一张张稚嫩的脸,那些纯真的笑容,都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

  一学期的时间就这样偷偷的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看着你们一个个在渐渐长高,而我也在渐渐成熟,我们似乎在一起长大。每每给你们上完一节课,我都会竭尽所能的去反思,力求改掉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觉得问心无愧。这一年,虽然有时候常常单独会去叫学生过去做题,也曾责怪过他们,也许我占用了他们玩的时间,也许有时候对他们有点严厉,但是孩子和家长从来没有抱怨过。虽然常常在休息时间家长们会问一些教育子女的问题,虽然我也没有太多生活经历,但我还是尽可能的给予他们指导和答复,因为我知道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每每听到家长们纯朴的方言,看到孩子们憨憨的笑,纵使一天很累,我也毫无怨言。

  还记得第一个月时给个别同学多留了作业,导致有一个同学晚上写到很晚,第二天我从家长的朋友圈才看到,孩子他由于晚上写的太晚,第二天一吃完早点就吐了,这一段时间家长每天陪他写作业,家长也心累了。那一刻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可我却未曾换位思考过,当期中考试结束开家长会时,我特意问了家长,家长说已经适应了,写作业开始快了,那一刻我才心里的石头才稍稍落下。期末即将来临,我为了鼓舞士气,更好的迎考,星期天留了一份小作业,“我要当学霸”当时听到这个作业,有的小家伙们立刻和我说“老师,我是学渣哎”,当时我告诉他们,在老师眼里你们每个人都是学霸,都可以成为学霸!星期一收手抄报时,他们都非常用心的完成了作业,有的在上面列了学霸日常学习情况,有的列了名人读书方法,有的写了自己的每日计划,当我把他们的作品贴到了班级墙展示时,我看到了他们付出后的那种喜悦,那一刻在我眼里他们似乎都是小学霸。

      每一个早晨他们伴着朝阳而来,每一个夜幕他们踏着黄昏而归,他们是最辛苦的人,但我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2009年我是高一新生,正在参加军训,十年过后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的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需要我用心去演绎,在教育这条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前行,放眼远方,不要满足于现在的听课、打卡,而是要深度思考,任何坚持和努力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一切都是徒劳。一路上感谢像青椒、互加……为乡村教育负重前行的人,感谢你们让我在前行的路上不再孤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