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我们该如何看待?

如题所述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运用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但同时,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忽视它存在的一些负面效应。身处于信息交错的时代,网络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但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冷静思考,静观其变。


    正义的扩音器

前段时间的唐山打人事件,若发生在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估计不会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但正是因为网络舆论的力量,正义的呼声越来越大,大家纷纷为受害者呐喊,那些施暴者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一事件过后,也有很多人鼓起勇气去揭露社会上的一些不公,祈求得到正义的庇佑。网络舆论通过自身的力量让社会多了一分光明,少了一丝黑暗。


    打破水面平静的一块石子

关于易烊千玺等明星考取国家话剧院的事情在网络上不断发酵。这一事件掀起轩然大波,网络上涌现不少质疑、辱骂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身为一个个圈外人,又无法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只能够抱有一丝猜测去看待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大多数网民不关心真相,热烈地对表相进行讨论和猜想,对言语中的恶意不以为然,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而一旦事实被披露,热度迅速消退,观众华丽退场,只留下深陷流言中的当事人,在经年累月中,慢慢疗伤。因此,无论是站在哪个立场上,都是没有必要的。局势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能够做的是不盲目跟风站队,冷静思考事情背后的原因。


    冷静思考,静观其变

网络舆论能够让一些本质不堪的事情浮出水面,也能够使一些善良无辜的人淹没在辱骂的声音里。正如前文所述,网络舆论是正义的扩音器,也是打破水面平静的一颗石子。这其中牵扯到了太多人情世故,我们无法真正地走进他人的生活,作为一名旁观者,看不透事情的本质就不要无脑发言,殊不知短短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人的一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冷静地思考,静观其变,有自己的主见却不多加评论,给别人的生活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


    结语

网络舆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拥有键盘的那一群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待人待事,为正义发声,但也不淹没好人。冷静思考,静观其变才是身处网络世界的最好姿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9

网络舆论的力量有好也有坏,我们不能片面地去看待。

我曾亲身经历过网络舆论的力量,只不过是负面的,我亲眼看着一个活生生的人被舆论吞没,网络上的“正义路人”们没有给那个人喘息的机会,那个人的辩解在网络舆论的面前显得特别弱小,网络舆论的力量过于强大,以致于不允许有客观的言语出现。就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选择了死亡证明自己的清白,当少年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真相被披露出来,网络舆论又发生了变化,所有人都在对那些曾经抹黑他的人们口诛笔伐,但,又有什么用呢....

"我有一把剑,饮过无数鲜血的剑,我用它惩奸除恶,用它扫尽天下一切不平事,我以为它是象征正义的剑,并感谢于它所赐给我的力量,直到别人用它,奸杀淫掠,用它干尽天下一切恶行,无所顾忌,横行霸道,我才明白,正义的不是剑,而是人。"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清楚,舆论是一把剑,它所破坏亦或守护的,不是人而是社会的良知,只不过那件事让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这句话的含义。


随着网络上舆论的发展,”反转“也成了高频词。从我上面所说的经历就可以看出,”反转“成为一件事的关键所在。但是,事情的真相为什么不能一次性调查清楚,因为”反转“可以博人眼球,获得热度和流量,”反转“会使人一夜获得荣誉,也会使人从此堕入深渊......

当今社会,所谓的“专家权威”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一个新闻,你不需要动脑子思考片刻,只要打开评论区,千千万万的想法,总有一个是你愿意相信的,于是你写下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个看法传播给更多的人,当你发现事情的真相时,也不必付出代价,只需动动手指,删掉之前的评论就可以万事大吉。

因为网络没有实名,所以你可以随意发表意见,不用负任何责任,所以你可以热血的去声援别人,也可以冷血地把别人推向自杀的深渊。

你可以用舆论保护自己,保护社会的良知与正义。也可以用它去污蔑别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别人,甚至用舆论毁掉一个人,然后在事实出现后,拉着社会的良知共同赴死。

以上就是我对网络舆论力量的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7-29

有利有弊。网络舆论越来越强大,用得好,网络舆论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等;被操控,被利用,网络舆论可以散布谣言,恶意损坏他人名誉,非法谋取经济利益等

1.好的方面,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物,广泛充分的交流和发表意见,网络舆论,可以提出对国计民生,公共政策的讨论意见,具有集思广益的作用,同时,对于某些暗箱操作的项目,群众监督与举报是非常有效的。

同时,网络呈现强大的凝聚力。对于灾害的发生,舆论可以迅速聚集社会各界的帮助。人力,物力各方面都能快速地到达灾区;贫困地区无学校这类问题,也能通过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凝聚大家,共同帮助,建设学校。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人民的。

2.坏的方面,网络舆论可以很轻松的毁掉一个人,毁掉一个项目,毁掉一个公司等等。因为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核实,舆论鱼龙混杂,真伪并存。网络舆论只是一种载体与工具,其本身的开放性和匿名性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

同时,某些负面舆论倘若一直存在,长此以往会导致网络舆论的价值观念偏离,造成公众对社会和政府部门信任感的削弱。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容易发生扭曲变形,甚至迷失。


3.在这种有利有弊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分辨是非。我们应当拥有分辨网络舆论真假的能力,不要让情绪支配了头脑,不要过分踩一捧一,也不要不明前因后果就急匆匆地发表意见,也不要恶意或者无意的带节奏却觉得自己在维护正义与自由。

但是在了解情况后,该说明白的就要说明白,该表态的就要好好表态,问题该解决的也好好解决。因为,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有着许多的优点,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起来。

第3个回答  2022-07-30

首先舆论是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它可以有效的监督公共事件,也可能被人利用,达到自己特殊的目的。
一个事情,离我们很远,普通人我们肯定是没有办法看清真相,但至少要对其保持一颗怀疑的心,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所以说,面对舆论,最好保持中立。未知全貌,不予点评。既然是舆论,那就注定了“老百姓”无法获知全部真相。真相就像是一瓶水,有些人看到了水瓶的正面,有些人看到了水瓶的下面,而有些人看到了水瓶的上面。但是会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瓶盖的下面。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可能只会看到真相的一部分,但是仍然有真相隐藏在深处。这只是真相本身,更不要说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的失真。 


在《人类简史》中有这样的描述:人类更加喜欢故事。而在某种程度上故事也成就了人类。我们都相信公司和金钱这一套故事,所以我们和全世界相信这套故事的陌生人都可以一起合作。故事和真相并不相同。而一旦加入讲述者的情感,来达到讲述者的目的,那么故事也必然和真相有所偏差。故事是带有目的性的,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歪解真相。就像古代史官,你会发现由史官书写的史书中没有半句带有对帝王不敬的话语,所以说由史官书写的史书是带有帝王的目的性的。

就像我们普通人,无法轻易地从主观角度跳脱出来,事情没有祸及自身便是看戏罢了。我的职业,身份,所处环境,所在地址以及心情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说白点,舆论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说接触的事物层面左右了我们的判断。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认为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认为大象像一条蛇;摸到大象耳朵的盲人认为大象像一把扇子;摸到大象身体的盲人认为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认为大象像一根绳子··· ···


他们说得有道理吗?都有道理。

他们说对了吗?对也不对。

面对舆论,我们能做的只有独善其身,不要因为自己一时口舌之快左右了大家的判断。


第4个回答  2022-07-29

大多数人都有眼睛,却极少人拥有理智。                   ——查尔斯·丘吉尔

网络舆论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觑。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面对网络舆论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01.引言


说到网络舆论,我们先来看一个新闻。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非常火爆。一个老人正在被一个公交车女司机嫌弃,女司机生气地说着:“你臭死了,你下去之类的话”。瞬间引发了无数人的愤怒,一时间各种谴责谩骂铺天盖地,网友们仿佛化身正义的使者,恨不得这个女司机万劫不复。

    后来事情反转。因为当时放学,这个老人的身上真的很臭,还会去跟别的乘客搭讪,甚至让别人跟他回家。女司机想着让孩子们赶紧上车回家。就拒绝了老人上车,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情绪过激了。真相大白之后对这个老人的谴责,又一次铺天盖地。网友们又化身正义的使者,恨不得这个老人万劫不复。

    再后来网上传出当事女司机被开除了网友们再次化身正义的使者,恨不得这家公司万劫不复。

02.分析


    首先,要知道。公众从来都是根据情绪和喜好来做出判断的。我只是来吃瓜的而已,你还要我动脑筋?得了吧~~

    接着。你会发现。当你遇到一个认知比你低的人,你完全无法改变他或者说服他。他们的信息来源的质量非常低,朋友圈里面别人分享的营销号文章是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他们对于任何信息没有判断力,跟他们观点一致的就是对的,其他的观点都是错的。

    最后。他们常常自以为是,又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特别容易被煽动仇恨,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绝不宽容,虽然很扎心,但这就是舆论的真相。

03.反思


那么,我们如何对待这些网络舆论呢?

    第一点。保持理性的态度,多方了解事态,不要盲目跟风,不清楚的不做评价。

    第二点。不走极端,不做键盘侠。不要被一时的情绪所影响。

    第三点。学习法律。当自己遭遇网络舆论的时候,要学会保护自己。



结:

    最后,用罗翔老师的话结个尾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