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了皇位可以弑兄杀弟,那为何最后没有杀掉父亲李渊?

如题所述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是因为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联手对付他,这事可跟父亲李渊没扯上关系。再者说,弑兄杀弟可以叫做“匡扶朝政”,如果连自己的父亲李渊都杀了,那就成了谋朝篡位了!李世民怎会做这样无智之举呢!当然李世民这样做,我认为还有着其他的原因:

第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已是法理上的第一继承人,皇位指日可待。

当时的局势已经分外明朗,大唐王朝,朝内军中,局势明朗地分成三种局势。忠心皇帝李渊的一个派系,如功勋宰相;归顺太子李建成的一个派系,如魏征,罗艺等人;属于李世民的秦王府一个派系。李世民当时对朝廷和军队的掌控力,不足以对抗皇帝和太子集团的联手,所以他瓦解了这种联手。杀了建成元吉,法理上他就是第一继承人,且不谈功劳且不谈势力,皇位已是指日可待。

玄武门之变后,大将尉迟恭带着兵器找到李渊,说太子和齐王密谋造反,已经被秦王所诛灭。其实这个理由,深谙局势的李渊也心知肚明怎么回事,但是识时务的李渊很快就肯定了李世民做法,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禅让给李世民!

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为啥要杀李渊?如果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怒声指责尉迟恭为逆臣,憎恨李世民公然造反,弑兄杀弟,可能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局面历史又是一番重写,李渊又不傻,如果这样做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唐江山就毁于一旦了!

第二,成立之初的李唐王朝内忧+外患,稳定局势才能让皇位更安稳。

李渊若仍在,李世民继承大统,即位名正言顺;李渊若已被杀,性质截然不同,那叫弑君叛变谋反,就算顺利登基称帝,违反天道常理亦民心不归,必然天下大乱。

彼时的李唐王朝刚建立未久,根基未稳,经不起如此内耗。隐藏在各地的旧势力会暗存生机,一有机会便会反扑。最强大的外患是强大的草原势力,吉利可汗早已是虎视视眈。可谓内忧外患,动一则牵大发。

李唐王朝需要迅速稳定下来,安定民心军心,深谙帝皇生存之道和运筹帷幄的李世民,深知利害关系,玄武门之变的影响要被控制在最小影响的范围内。这一点,从太子和齐王被杀害后,两人满门诛灭之外,其他牵扯其中的臣员,都不再追究打击,比如魏征,罗艺等人,后来还被李世民重用,有才能者继续成就大业。君不同臣不罪,胸襟之大也是一段千古君臣佳话。李渊存在,是对这次事变的最后定心丸,影响才控制下来,李唐王朝才没有叛乱,李世民的皇位也才坐得更安稳。

李世民不仅没有杀李渊,还重用起他的旧部属,比如:魏征、罗艺、薛万彻等人,可谓是识才爱才。李世民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杀人狂魔,只是政治需要,以大局为重,能够为我所用才是明君大仁大义之举。

第三,李世民非暴虐,薄情寡义之人,父亲的器重惜才之恩还存念心中。

李世民军功显赫,履立奇功,以至功高难赏,李渊器重惜才赐一个天策上将的名号给他,开秦王府。秦王令效力是很大的,军兵只看谁的令牌先到,就以谁的令牌为准。如此对自己偏爱器重的父亲,李世民也是心存感激善念。

李世民非暴虐,薄情寡义之人,之后的一生,也在后悔和自责中度过的。也爱惜自己的名声,既怕天下悠悠之口,也怕史书刀笔。一生疆场杀孽无数,本已罪心极重,又诛杀自己的手足,他内心并不舒坦安稳,从史书记载,从他晚上会做噩梦,夜不能寐,没人在旁不能轻易入睡,只能让秦琼和尉迟敬德夜夜守在门外,才能勉强入睡。证明李世民并非滥杀无辜的暴君。

历史上杀父自册封号的帝王均不会有好下场。李世民的上位,本来就是谋逆非合理法的,如果他还杀了自己的父亲,杀父夺位,更加背上一个大逆不道的骂名。从李世民后来23年的贞观之治,看出还是一位广开言路才智超群的明君。

纵观历史,这就是李世民为了皇位可以弑兄杀弟,那为何最后没有将父亲李渊杀害的原因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8
因为李世民对李渊是特别尊重的,如果自己背上是父的罪名的话,百姓会非常不满意的,所以为了自己的皇位,也不能杀掉自己的父亲。
第2个回答  2021-08-18
因为他知道父亲李渊是个有情义的人,所以不杀他。
第3个回答  2021-08-18
因为当时太子之位已经是他的了,他也是想要保留一些名气的,杀了李渊也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4个回答  2021-08-18
因为这样做会对自己的统治带来伤害,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意背负这样的骂名,这样会导致统治出现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