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皆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佛教以五蕴概括物质与精神的现实世界。这五蕴所包含的结合而形成了人。众生界的五蕴是:色蕴,受蕴,行蕴,识蕴,想蕴。五蕴皆空是指在修证上能达到即色观空,证入诸法空相,达到空有无碍的境界,便可转凡成圣。

五蕴法是依因缘而存的。色蕴是指物质,包含地,火,水,风等四大物质因素。              受蕴是指根尘相互触对,一定就会接受所触对的尘境。例如我们的耳根对声音,就会接受各种声音,同时接受,清楚明白。              行蕴是指对外界的事物,而产生的行动意志。就有了无明迷惑的妄心,从而有了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                                          想蕴是指接受外界事物所产生的感觉,从而进行理解而得到的知觉和表象。                      识蕴是指人的意识效果。

我们生存在这现实的世界里,为了生存。会因而起种种的烦恼,会造种种的业,我们每个人所遭遇的一切,是在种种关系和条件下的综合活动,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是没有孤立的独存性,没有永恒的不变。

一切诸法,虽然没有自性,而缘起的法相,却在因缘的关系下显现。例如:我们行走在沙漠里,表热空气上升,光线发生折射作用,远远望去,形成波动的一池清水,所以人会误认为那是一池水。这奇妙的如幻如化的“海市蜃楼”,说它是真实,却触摸不到它的一丝真实存在。但是说它什么都没有,不存在。但是我们却又可见可闻。分明清清楚楚显现,真实不虚。

世间的一切法,也是如此。说它是因缘所生,空无自性,却又因果分明,丝亳不差。因此《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因缘有与自性空是相依相成,相即无碍的。远离空有二边的妄执,显示空有无碍的中道正观。

中道的境界,其实是无法形容的,因为我们人的语言是不完全的。所以用语言表达的中道,并不是“离言中道”本身的境界。中道的境界,虽是难以比喻,但却遍满于整个现实世界,即在现象的因果中,也有在寂灭的道理中。

《般若经》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禅宗的祖师很经典的一句活也说:“终日看山不见山”。这便是空境,即色观空。达到空有无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