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阿廖沙对外祖母的情感?

如题所述

1.阿廖沙对祖母情感

感激,敬佩,并且充满尊敬和爱戴。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而敏感的心,使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下仍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人。

2.童年简介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3.童年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读过马克西姆.高尔基写的《童年》,都认识过《童年》里面那个有点悲苦有点可怜但十分坚强乐观的阿廖沙。据说这是高尔基根据自身为原形创作的一个人物。我们常常想,我们的童年虽然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忧无虑,但也还算是欢声笑语。而阿廖沙的童年里亲情冷漠友情匮乏,残酷的现实足以让人心灰意冷,但是他依然坚强着。阿廖沙讨厌强暴专横的外祖父,憎恨两个经常企图瓜分他母亲嫁妆的舅舅,整个家里他唯一喜欢甚至是喜爱的是他的外祖母,他为什么最喜欢外祖母呢?

阿廖沙为什么最喜欢外祖母
第2个回答  2020-10-05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