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排毒疗法(❤dx89006)怎么治硬皮病?

如题所述

  硬皮病虽在中医学无明确记载,但《诸病源候论》曰:“风湿痹状,或皮中顽厚,或肌肉酸痛。……由气血虚外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瘥,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变全身手足不遂。”因此,中医治疗硬皮病还是有依据的。

  硬皮病的病因在中医方面认为是由于外邪侵袭,阻于皮肤之间,以致营血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隔,闭塞不通等而成。硬皮病病机主要有:①脾肾阳虚;②瘀阻络脉。

  在中医治疗硬皮病临床上表现为多种阳虚及血瘀见证,如雷诺氏现象、怕冷、畏寒、肢冷等,是局部缺血和整体阴阴不和之征。

中医治疗硬皮病的十三中方法

  中医治疗硬皮病以正虚为主,外邪伤正,气血亏虚,络虚不荣,肌肤失养,治以益气血、通经络、养荣生肌,若治疗得当,皮肤尚能逐渐变软,皮肤代谢改善,以至恢复正常功能。应根据累及脏腑不同而五脏分治,总以理气和血通络、维护脏腑功能为治疗思路。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硬皮病主要贯穿两大治疗原则,扶正以益气补阳,调养气血,祛邪以活血化瘀。其中包括虫蚁通络、祛湿逐痰通络、辛温通络、温阳通络、解痉通络、滋阴熄风柔络等。

  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大类。此病归属于中医“皮痹”、“阴阳毒”、“痹证”范畴。经专科大量临床实践总结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阳气亏虚,邪毒阻络,证属本虚标实,治疗以益气温阳,通络排邪,以毒攻毒为总则。因其证侯虚实、寒热错综复杂多变,且常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内脏器官,治疗方法也应随之相对灵活。我们在分期分证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治,临床治疗归纳为十三法,分述如下。

  一、透表散邪法:适用于硬皮病肿胀期。人体阳气亏虚,运津无力而致痰湿停滞,留滞于肌表,或寒湿之邪乘虚阻滞肌肤脉络,症见手指、手背,甚至上臂、头面、躯干等处出现皮肤非凹陷性肿胀,紧厚光亮,皱纹消失,舌质淡白,脉沉细。此期以实邪阻滞为重,故当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治宜辛温透表,散寒除湿,代表方剂用麻黄汤合桂枝汤加减,药用麻黄、桂枝、白芍、汉防己、银花等。若皮肤肿胀潮红,瘙痒不安,舌质红,苔薄黄,此乃湿郁化热,治宜辛凉散热,代表方剂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银花、连翘、荆芥穗、桂枝、白芍等,以开鬼门,透邪外出。

  二、化痰散瘀法:适用于硬皮病的整个病程,尤其用于硬化期。系统性硬皮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硬、皮斑、出血点、指(趾)端紫绀、肌肤甲错,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涩等瘀血症状。瘀血阻络,直接影响了津液的输布,津液留滞为痰,痰瘀互为因果,所谓“百病兼痰”、“久病必瘀”、“祛痰不忘化瘀”、“化瘀不忘祛痰”。依据硬皮病病情缠绵、顽固难愈的病程特点及其临床表现,我们从痰瘀论治系统性硬皮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代表方剂用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枳实、陈皮、半夏、桃仁、丹参等。

  三、养荣生肌法:适用于硬皮病萎缩期。症见皮下组织及肌肉萎缩、硬化,紧贴于骨骼之上,关节挛缩,肢体活动受限或萎软无力,舌质胖淡或淡红,脉沉弱,或脉缓,或脉细。因寒湿或痰浊、瘀血等阻滞经脉,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生化匮乏而失去其濡养肌肉、筋脉、皮肤的功能;或寒湿郁久化生毒热,暗耗气血,亦可出现“气不主煦,血不主濡”的病理。治疗宜益气温阳,滋阴填精,代表方剂用人参养荣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当归、白芍、桂枝等。

  四、温阳通络法:适用于硬皮病伴有雷诺氏现象患者。素体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络脉是雷诺氏现象发病之根本。中医学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末,得阳气而温。若阳气不达,络脉遇寒绌急蜷缩,因而出现阵发性四肢肢端对称性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以温阳散寒,宣痹通络,代表方剂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用当归、白芍、桂枝、细辛、黄芪等。

  五、上病下取法:适用于硬皮病肺部病变(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气短,活动后加重等症状,舌紫暗或淡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数或弦滑。《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依据五行金水相生的理论,肺气亏虚日久导致肾气不足,肾主纳气的功能减弱,进一步加重了肺气的虚损。治疗上采取补子以实母的方法,用药以温补肾阳为主,兼以宣降肺气,代表方剂用二仙汤合定喘汤加减,药用仙茅、麻黄、白果、黄芩、仙灵脾等。

  六、祛风通痹法:适用于硬皮病兼关节痛伴晨僵。《类经》云:“痹者,闭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则壅闭经络,气血不行而为痹。”叶天士《临证指南·痹门》指出:“有风寒湿入下焦经隧而为痹者,用辛温以宣通经气为主。”用祛风散寒、温阳通痹之法治疗常获较好效果。代表方剂用蠲痹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放风、羌活、马前子等。

  七、舒肝解郁法:适用于硬皮病精神抑郁,诸症逐渐加重者。精神抑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肝藏血和疏泄条达功能,进一步导致人体气血、津液“化失其正”,诸症因之加重。采取疏理肝气,化痰解郁,配合心理治疗,常获奇效。其他如柔肝泄热、清肝利胆、活血养肝法等应用于临床,也得心应手。代表方剂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实、白芍、枳壳、茉莉花等。

  八、凉血解毒法:适用于局限性硬皮病发展期,症见皮损部位色泽潮红或暗红,按之焮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中医辨证为寒湿郁久化热生毒,或经络气血不通久瘀化热生毒,或热毒入血,燔灼局部脉络。治疗以凉血解毒,中病即止,以防耗损阳气阴精。代表方剂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用水牛角、生地、黄连、栀子、土茯苓等。

  九、和胃降逆法:适用于硬皮病患者出现吞咽不利或困难,饮水呛咳,反酸呃逆,呕吐等症状,舌质淡,苔薄白或薄腻,脉弦缓无力。病理学认为此乃食管收缩力减弱,平滑肌萎缩,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纤维化,导致胃肠活动减慢,排空延迟。若脾运失常,则内生痰浊、瘀血阻滞胃络等,导致胃腐熟水谷机能减退,腑气不通,因而上逆。证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宜和胃降逆,代表方剂用旋复代赭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减,药用旋覆花、代赭石、川军、清半夏、枳实等。

  十、宽肠下气法:适用于硬皮病并发大肠、小肠病变,出现间歇性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等症状。机理为肠壁纤维化和平滑肌成片或弥漫性萎缩所致。中医认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肠道以通为用,胃气不降,肠道泌别清浊、传化糟粕机能失常,所以治疗以宽肠下气为主,兼护胃气,以达邪祛正安,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加减,药用枳实、木香、莱菔子、川军、槟榔片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温阳通络法:适用于硬皮病伴有雷诺氏现象患者。素体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络脉是雷诺氏现象发病之根本。中医学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末,得阳气而温。若阳气不达,络脉遇寒绌急蜷缩,因而出现阵发性四肢肢端对称性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以温阳散寒,宣痹通络,代表方剂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用当归、白芍、桂枝、细辛、黄芪等。
  上病下取法:适用于硬皮病肺部病变(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气短,活动后加重等症状,舌紫暗或淡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数或弦滑。《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依据五行金水相生的理论,肺气亏虚日久导致肾气不足,肾主纳气的功能减弱,进一步加重了肺气的虚损。治疗上采取补子以实母的方法,用药以温补肾阳为主,兼以宣降肺气,代表方剂用二仙汤合定喘汤加减,药用仙茅、麻黄、白果、黄芩、仙灵脾等。
  祛风通痹法:适用于硬皮病兼关节痛伴晨僵。《类经》云:“痹者,闭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则壅闭经络,气血不行而为痹。”叶天士《临证指南·痹门》指出:“有风寒湿入下焦经隧而为痹者,用辛温以宣通经气为主。”用祛风散寒、温阳通痹之法治疗常获较好效果。代表方剂用蠲痹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放风、羌活、马前子等。
舒肝解郁法:适用于硬皮病精神抑郁,诸症逐渐加重者。精神抑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肝藏血和疏泄条达功能,进一步导致人体气血、津液“化失其正”,诸症因之加重。采取疏理肝气,化痰解郁,配合心理治疗,常获奇效。其他如柔肝泄热、清肝利胆、活血养肝法等应用于临床,也得心应手。代表方剂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实、白芍、枳壳、茉莉花等。
  凉血解毒法:适用于局限性硬皮病发展期,症见皮损部位色泽潮红或暗红,按之焮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中医辨证为寒湿郁久化热生毒,或经络气血不通久瘀化热生毒,或热毒入血,燔灼局部脉络。治疗以凉血解毒,中病即止,以防耗损阳气阴精。代表方剂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用水牛角、生地、黄连、栀子、土茯苓等。
 和胃降逆法:适用于硬皮病患者出现吞咽不利或困难,饮水呛咳,反酸呃逆,呕吐等症状,舌质淡,苔薄白或薄腻,脉弦缓无力。病理学认为此乃食管收缩力减弱,平滑肌萎缩,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纤维化,导致胃肠活动减慢,排空延迟。若脾运失常,则内生痰浊、瘀血阻滞胃络等,导致胃腐熟水谷机能减退,腑气不通,因而上逆。证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宜和胃降逆,代表方剂用旋复代赭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减,药用旋覆花、代赭石、川军、清半夏、枳实等。
宽肠下气法:适用于硬皮病并发大肠、小肠病变,出现间歇性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等症状。机理为肠壁纤维化和平滑肌成片或弥漫性萎缩所致。中医认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肠道以通为用,胃气不降,肠道泌别清浊、传化糟粕机能失常,所以治疗以宽肠下气为主,兼护胃气,以达邪祛正安,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加减,药用枳实、木香、莱菔子、川军、槟榔片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