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著名才子温庭筠为何却总在科举作弊呢?

如题所述

古代历史上著名才子温庭筠之所以总在科举作弊,还是因为自己多次考试但名落孙山,内心一直愤愤不平。

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作弊手段堪称一绝。温庭筠长相磕碜,但铁匠吃钉子——有内秀(锈),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写词更牛,被誉为“花间派鼻祖”,他作一阕词,只需左手叉右手来回八次,就能搞定,所以又得名“温八叉”。

唐朝前期的科举考试主要是明经和进士,明经包括了帖经和墨义。这个时候考试内容主要考察考生诗赋能力。之前也说温庭筠外号“温八叉”,所以对于诗、赋信手拈来。几乎不用思考多少,一篇文章便脱口而出。再加上唐朝后期监考比较松,也就给了他“交头接耳”的机会。

在他的第四次科考,主考官是礼部侍郎沈询,听说著名“枪手”又来了,便在考场内,单独为温庭筠设置一个座位,并告诫他:“上届的考生,都托你代写诗文,这一次,你可要好自为之啊。” 没想到的是,防范如此严密,温庭筠还是为八个考生成功代笔。结果,考场是成功了,但是阅卷才是发现了,雷同卷,这样温庭筠不仅自己被抓,来科举的生涯都结束了!

这位"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当枪手出了名,反受其累没捞着好处,唯"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了。后来当了国子监助教,有幸变身成为监考者,坚决以文判等,将三十份得中试卷张榜公布,以示无私,大快人心,作为蔑视考场规则的狂人,一旦换个位置,态度也就变了。

随着后世科举制度完善,考场规范(上个厕所都要举着牌子,谓"出恭“)惩罚严厉,稍有违反就要掉脑袋,再也没有温庭筠这样明目张胆的枪手了。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7
因为他生性放荡,并不想通过科举踏入仕途,所以参加科举都是作弊帮助别人中考。
第2个回答  2021-08-17
主要还是因为温庭筠十分喜欢在科举作弊,他觉得做枪手十分有乐趣。
第3个回答  2021-08-17
因为他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行为非常的浪荡,而且总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乐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