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课程内容?

幼小衔接都教些什么?

幼小衔接主要是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主要会帮孩子从综合能力、专注力、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提高,目前市面上不同的幼小衔接班的幼小衔接课程也不尽相同。

通过朋友的介绍,我选择了五六个性价比高的幼小衔接班,进行实地考察。我发现每家幼小衔接机构的课程设置的侧重点都不太一样,有的比较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手工课;有的机构的课程更加注重挖掘孩子的艺术天赋,课程内容则会偏向画画、唱歌等艺术类内容;还有一些幼小衔接班,就是把小学的知识点搬移过来,让孩子提前学习。 

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家孩子能够通过幼小衔接,加强学习能力,为小学的学习生活夯实好基础,在我看来,每个孩子的起点都是差不多的,学习成绩的差别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的。对比再三后,还是选择了让我家小孩去巧问教育。他们的课程非常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从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拓展多元思维能力和重视英语启蒙学习这几方面来全面提升孩子系统的学习能力,帮助孩子建立系统的学习方法,适合真正的幼小衔接。

 

不仅如此,巧问教育还是全日制的教学机制,这一点也和我了解的其他幼小衔接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孩子模拟小学生活,按照小学的生活方式在衔接班学习,提前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也正是因为如此,巧问教育才能从方方面面做好衔接,帮助孩子进行过渡。

 

在很多家长眼中,“幼小衔接”这个词就代表着知识的承接和过渡。这种理解不无道理,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会为孩子上小学做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但是,知识的准备并不是幼小衔接的重点或者全部,幼小衔接的重点更应该是让孩子在能力方面进行提高,才能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0
幼小衔接要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期的适应问题,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大影响。主要是侧重培养孩子上小学需要的各项综合能力,如专注力,语言表达,数学逻辑思维等。会做很多这些方面的专项训练,让学龄前儿童从自然学习到有规律的学习,去面对和接收上学是怎样的。另外对于想要考取一流民办小学的孩子还会包括面试真题训练和模拟面试,让孩子提前熟悉面试流程,可以在真正面试时表现更自然,发挥的更好。
选择教学品质高、放心又可靠的幼小衔接十分重要。建议家长对备选机构的办学理念、办学业绩、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口碑等进行综合对比。
1、办学资质:考察学校是否具备政府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照,避免误入没有办学资质的非法办学机构。
2、选择一个口碑好的学校,“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3、师资水平:重点考察师资是否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的幼儿园。
4、教学环境:教学区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室面积、通风以及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是否完善,有没有户外活动场地等。
第2个回答  2019-03-21
幼小衔接,主要是帮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所以在课程内容上,会有小学的内容,但是难度是很低的。
 
基础的内容主要有,拼音、识字、算数、英语。而现在很多幼小衔接机构,像早知道教育,还会设置有基础体育、专注力、手工、安全教育、朗诵、写字等课程。
 
可以说目前,幼小衔接的课程设置是越来越丰富了。而且更加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7-18
以我女儿去年去的巧问教育的幼小衔接来说吧,幼小衔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学习专注能力、阅读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这些素质类的培养。之前还了解过学而思的幼小衔接,他们主要是偏向单科知识预习的,我怕这样的的班容易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了。巧问教育的幼小衔接内容更全面,而且有些课程都是用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寓教于乐,小孩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还能开心地掌握新知识,从小就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第4个回答  2023-08-11
“语文一定要练字,要学拼音,不然一上小学就跟不上同学的学习进度”、“刚上一年级,班上大部分孩子都熟练100以内心算,我家的还在慢吞吞地掰手指”、“英语必须从小培养语感,等孩子上小学再重视就晚了”!
作为幼升小的家长,你是否也曾听过这些言论,并为此陷入深深的焦虑,准备给孩子报一个“十全大补”课外班?可是这么多的重要知识,都通过报班来学习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鼓励家长通过在生活中对孩子日积月累的教育,来培养孩子一年级所需要习得的技能!今天,就来分享一些语、数、英三科的育儿建议,让孩子不报班也能轻松学习知识!
(一)语文是民族瑰宝,感受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是暑期第一课!
练字:家长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份字帖,鼓励孩子每天坚持练习20分钟。因为小学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任务,不能随意偷懒,所以孩子可以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避免上小学后对写作业有情绪。再者,练字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家长也能少点头疼。
表达:学会组织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是学习作文的第一课,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孩子看“图”说话。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菜名是什么?色泽如何?味道如何?爸爸买了一束鲜花,一共有几枝?是红玫瑰还是粉百合?是阶梯式排布的,还是围绕中心散开的?如果孩子刚开始表达有困难,家长可以帮孩子举个例子,让孩子从模仿开始学习。
认字和拼音:晚上睡前,与孩子一起阅读带拼音的故事书,不仅对认识汉字和学习拼音有帮助,还有从中学习如何描述事件,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一举四得!
(二)英语是孩子通向世界的桥梁,越早开始搭建,孩子未来能走得更远!
高效利用娱乐时间:从看纯英文动画片和纯英文电影开始,养一养孩子的“耳朵”,很多孩子听不清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不是因为不认识单词,是因为没有记住单词的正确读音,所以音与词对不上号。而多听多看,就能建立起词与音的联系。再者,动画片也能引起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只为能够理解更多情节。
推荐的电影:《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狮子王》、《海洋奇缘》、《寻梦环游记》等。
鼓励孩子模仿经典台词:不仅可以模仿,还可以跟着重复角色说的话,这是培养语感的绝佳机会。孩子甚至不需要理解具体意思,但跟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自觉就会掌握语法的运用!
(三)数学是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的掌握对未来自然科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利用环境中的数学,强化孩子数学思维:家长可以适时抛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题,邀请孩子一起帮忙解决。比如:今天要家庭聚餐,带着孩子数一数要来几个家庭?分别有多少人?总共有多少人吃饭?他们大概什么时候会到?不仅帮助孩子强化数数的技能,并能接触一些简单却常见的加减运算,培养数感。
用具象场景,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今天去超市购物,请孩子算一下其中几样物品的价格并付款,或是让孩子帮你数一数买了多少个土豆,多少瓶牛奶?同样的,重复地帮助孩子进行加减训练,并且能让孩子对金钱有认识,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金钱联系起来,具象化的知识更有利于孩子记忆和理解。
用“数学的语言”,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思考:家长可以通过提高数学语言在生活中使用的频次,强化数学语言在孩子脑海中的记忆,使其在下一次遇见相似场景时,能够快速回想并模仿你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者回答。
比如,只带了十块钱去便利店,买糖用了三块钱,那么我们剩余几块钱呢?再比如,买淮山时,要长一点的还是短一点的?大盒饼干比小盒饼干多了五包,大的15元,小的10元,我们要买便宜一点的还是贵一点的?要买写字用的笔,要粗一点的还是细一点的?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进行数学学习。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乐趣:游戏是童年特有的活动方式,它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相契合,同时,也是幼儿内在生命的价值诉求,“寓教于乐”也一直是幼儿教育的主旋律。所以,根据幼儿该年龄段的学习特点,我们应该结合他们的兴趣,来开展数学幼小衔接的概念。
比如,让孩子角色扮演超市收银员,帮助你结算金额。除了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接着数等计数方法。土豆买了三袋,一袋有五个,那一共有多少个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