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如题所述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人民调解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
  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
  (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三)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五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第六条 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解;
  (二)要求有关调解人员回避;
  (三)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
  (四)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第七条 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承担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二)遵守调解规则;
  (三)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
  (四)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第八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第九条 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本办法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指导和管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乡镇、街道司法所(科)负责。第二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第十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采用下列形式设立:
  (一)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四)根据需要设立的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所在地乡镇、街道司法所(科)备案;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第十一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人以上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
  多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妇女委员。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自然村、小区(楼院)、车间等为单位,设立调解小组,聘任调解员。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下列人员担任:
  (一)本乡镇、街道辖区内设立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二)本乡镇、街道的司法助理员;
  (三)在本乡镇、街道辖区内居住的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志愿人员。第十四条 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条件是: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应当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第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除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居民委员会成员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兼任的以外,一般由本村民区、居民区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群众选举产生,也可以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聘任。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乡镇、街道司法所(科)聘任。
  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设立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聘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