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为什么要少放油盐多放醋?

如题所述

现代人虽然疏于做家事,却基本上个个都是美食家,对于烹饪技巧也都精通一二。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食物的美味或是色泽,而一个劲儿地加盐加油加糖,因为这样做出来的菜肴,如果经常食用的话,对我们的健康是绝对没有好处的。

健康诊断

盐的成分是氯化钠,而钠是人体的重要必需元素。它可以帮助调节人体水分平衡和酸碱平衡,还能影响血压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但是,人体每天所需的钠并不太多,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天吃6克盐最为理想,而我国的日均摄盐量超过12克,有些地方甚至高达20克。过多的钠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还可能提高血压,增加钙等其他矿物质的排泄,甚至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者的膳食都要求控制膳食脂肪和盐分。对女性来说,吃过多的盐还会加剧浮肿、黑眼圈、头痛和经前期不适等问题。

另外,有实验表明,甜味儿和咸味儿能互相抵消。比如,在1%~2%的食盐水溶液中加入10%的糖,几乎能把咸味儿除净,甜味儿也会变得淡薄。因此炒菜时放糖,品尝时容易使人感到咸味儿、甜味儿都较淡,无意中会增加食盐的用量,必然导致食盐超标。所以做菜时最好不加糖或少加糖,喜欢甜味儿的人可以单独做糖拌西红柿等甜品。

很多人觉得炒菜应多放油,否则会影响菜肴的香味。要知道,食物中太多的脂肪是导致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显示,食用油脂在超过180℃的高温作用下,会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产生醛酮、低脂肪酸、氧化物、环氧化物等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油温愈高、反复高温的次数愈多,产生的有害物质就愈多,人体吸收后会造成危害,轻则易破坏人体的酶系统,使人产生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四肢无力等症状,重则易引发一些疾病。因此营养专家建议在烹调中应减少食用油的用量,尽量少吃或不吃油炸、油煎食品。

培养好习惯

炒菜晚放盐。要达到同样的咸味,晚放盐比早放盐用的盐量少一些。原来,人体味蕾上有咸味感受器,它与食物表面附着的钠离子发生作用,才能感知到咸味。如果晚些放盐,或者少放些盐,起锅前烹少量酱油增味,盐分尚未深入到食品内部,但舌头上照样感觉到咸味。如此,就可以在同样的咸度下减少盐的用量。如果较早放盐,则盐分已经深入食品内部,在同样的咸度感觉下不知不觉摄入了更多的盐分,于健康不利。

多放醋。醋的量多了,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因此经常在菜里面放点醋可以减少盐的用量。做菜时加些番茄酱、柠檬汁,也有一样的效果。增加酸味,不仅能促进消化、提高食欲,还能增加矿物质的吸收率,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生活提示

1.在烹饪肉类前,稍微用酱油腌一下,然后放在烤箱里面烤熟,是一个省油省盐的好办法。这样做不仅一滴油也不用放,还能把其中的脂肪烤出来一些。表面有点咸味和香味,内部味道是淡的,减少了不少盐分。用生鲜蔬菜切块,或者先把食物蒸熟,然后用少量调味汁/调味酱蘸着吃,也可以避免食物内部接触盐分。

2.咸味不足的食品往往淡而无味。此时,如果加点辣椒、花椒、葱姜蒜之类香辛料炝锅,再适当放些鲜味调味品,可以使比较淡的菜肴变得更好吃一些。表面上撒一点芝麻、花生碎,或者淋一点芝麻酱、花生酱、蒜泥、芥末汁、番茄酱等,就显得更为生动可口。同理,如果烹调原本味道浓重的原料,如番茄、芹菜、香菜、茼蒿、洋葱之类,便不妨少放盐了。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