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美术高效课堂

如题所述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高效、持久的课堂教学效益,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所谓高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最大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最大收获,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最大效益。高效教学不一定是教师认真负责程度的具体体现,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一、在预设中体现多元思考一堂高效、有序的课,应该是活而不闹,也就是说,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细心、耐心。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在每次上课前,除了要小干部检查工具材料的配备外,我往往会让学生做好相应的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加学习的热情。如在上《包的世界》一课,布置学生收集家里的包。在课前自学课本中包的制作方法,也可自己动手做一做,上课时,让学生罗列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课上交流,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老师的建议。再让学生把带来的包展示出来,分析它们的外形和组成部分,颜色的搭配、材质等,最后老师再给予学生一定的学法指导和示范。通过从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比老师提供现成的资料,学生收益更大,学生自然学得主动。课前,可以问问学生“你喜欢这一课吗?你了解这一内容吗?”让学生事先动手画一画,了解大致的情况。如《车》这一课,我让学生把自己会画的汽车先在纸上画一画,学生基本已经能画出几种汽车的外形特点,把公交车是长方形,小轿车画成梯形和长方形,卡车是正方形加长方形。有的画了车窗和轮子,但没有车门和车灯,有的把两个车轮画在了一起,也有的同学知道汽车的功能,但不会表现。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老师就有了课堂的准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二、在课堂中体现主体性实践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绘画作品更具有童趣性。我在上《诱人的瓜果》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大篮子,要求学生将各种诱人的瓜果放在其中。随即,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绘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钟,学生的作业画好剪下来,陆续展示在黑板上的“篮子”中。本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学生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质量高,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了绘画技能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发掘创造的灵感。三、在作业中体现积极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教师要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对于学生绘画不好的特别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对于绘画不好的学生作出富于鼓励的语言,从而保持引发活动的非评价性的特点。如“画得不错”,“可以画得更好”等鼓励性话语。类似这样的回复能够使画得不好的学生能够有自信,而不因为学生画得不好受到批评。学生行为之后紧跟着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绘画学习和迁移。在尽可能非评价性的氛围中引发学生自由绘画,这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只要给以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绘画学习的起点。构建高效美术课堂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里需要教师的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懈追求,课堂上促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敬、智慧得以显露的同时,才能形成真正的活跃和谐高效的课堂。美术课堂有独特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教师要充分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探索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