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怎么学好数学

如题所述

孩子粗心是困扰老师和孩子的一个难题,许多老师经常不可思议,孩子为什么这么粗心,有些时候做事明明可以做的很完美,可是粗心总是让人留了一些遗憾。特别在数学计算当中,粗心大意就尤为突出。其中原因是什么,大家都想知道。通过网上调查,查阅资料,发现小学生的粗心大意一般是由于思维品质发展的不成熟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的学生都能克服这个毛病,但其中最可怕的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造成的粗心,这可能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
一、 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和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培养细心和耐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勤于思考,独立完成。应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每算一步要上下、左右纵横检查,抄写数据和符号准确无误;算草书写也要整齐清晰,便于查对

。不能口算的题一定要清晰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

,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运算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再如,教给学生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进行检验,计算9524+7689=17213,可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因此,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既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结合训练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训练过程。但只要我们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小学生计算粗心的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二、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感知算式。
培养计算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算式入手,抓好审题的基本训练。设计计算题时,要有意创设各类题型,让学生充分感知,善于发现算式的特点,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如3/5×3/5、3/5+3/5、3/5+2/5、3/5×2/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审题训练的重点是运算顺序,能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选用什么方法合理。训练的方法是:先观察、议论,再动手计算,最后交流运算方法,评讲哪种方法较为合理,灵活。如:观察下列各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21.6÷4/25、85÷9×6、44/45÷35、(1.25×0.39×8.4)÷(1.3×0.75×0.48)、99×78+33×66……坚持这样训练,培养学生感知算式特点的意识和能力,为选择合理算法打好基础。

三、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
一个孩子的作业本、作文本里到处都有错别字,孩子因此很自卑,老师对此也很无奈。于是,孩子的老师便去请教儿童教育专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和这个孩子一起统计和整理他作业本里的错别字,整理完之后,她和孩子都惊奇地发现:原来,总是写错的字就是那么几个。最后,她让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本,把整理出来的错别字写在这个本子里,并且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些字写错的原因,把这些也写进本子里。在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孩子的认真坚持下,一周以后,这个孩子作业本里的错别字已经明显地减少了。如果你的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你不妨让他准备一个错题本。其实,只要对“粗心”问题进行详细地整理,这些问题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纠正。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
“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为冰很滑,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走,因为小心翼翼,所以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很多。
四、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环境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所以老师要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学习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指定的位置。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生活、学习都整齐有序地进行,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当然也就是少有的现象了。
总之,学生粗心的原因主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低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由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低下和周围环境影响造成的粗心现象会越来越少,但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原因却会越来越明显。就是说,有些粗心只是孩子现阶段的暂时现象,而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粗心才真正可能影响学生长期学习生活。因此,要更加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而且这不仅是老师要重视的,家长更加要关注孩子这些方面的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8

我儿子很聪敏,就是个马大哈!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你不是会这道题吗?又粗心做错了!……

相信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家长与老师,或与孩子的交流中吧。因为孩子的粗心,成绩不理想,导致家长非常焦虑,害怕孩子成为别人眼里的“差生”,但是一次次叮咛,就差拎耳朵了,可孩子还是改不掉粗心这个坏毛病。

其实,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想要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习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

1、简单不该出错的题目,做错了;

2、会做的题目,做错了;

3、看错题目,做错了。

其实以上几点,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粗心并不能作为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粗心”,主要还是因为这三点:

1、知识不熟练,概念不清晰

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孩子对所学新知识,不及时复习,没有完全掌握。

还有一点是孩子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只是对书本概念死记硬背,不多加思考,导致做题的时候不能触类旁通。

这类孩子需要多引导,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梳理自己的知识漏洞。

2、性子急,习惯不好

性子急的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出错,并且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体现在学习不认真,写作业不检查,敷衍潦草,思维跳跃或混乱等,直接导致错误频出,这也是学习习惯不好的表现。

这类孩子需要纠正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耐心,尽量培养孩子将所想内容落到纸上,这样思维更清晰。

3、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铅笔、橡皮都可能让他分心,总之就是对学习不上心。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再加上课程和题目并不那么有趣,孩子玩心重,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这类孩子需要加强阅读习惯,用他喜欢的方式,趣味性地引导他,培养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这些“粗心”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戒掉”粗心呢?

1. 慢慢读题

陪孩子写作业时,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就是读题,因为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消化知识。

读题的时候,引导孩子速度一定要慢读,细读,边读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数据、信息等在草稿本上记录下来。

确保没有遗漏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解题,切记,草草读完题目,妄下结论。

2. 演算工整

务必培养孩子准备草稿纸的习惯,解题时,根据读题时得到的关键信息和数据,按调理演算,列出方程、算式。

这样在检查的时候,干净醒目,条理清晰,简单明确,很少会发生数位不对,或符号弄错等情况。

3. 回头检查

很多孩子做题时注重速度,而忽略了正确率,做完题后,很容易被速度麻痹,沉浸在完成的喜悦中,或不检查,或检查时草率。

家长不妨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算出的结果,推算出体重数据,判断是否符合题中数据。一方面不被自己的方法束缚,另一方面发散孩子的思维。而干净整齐的草稿纸也很方便检查。

4、规定时间,量化题目

陪读父母都知道让孩子认真专心写完作业有多难,所以要巧妙运用方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比如有的家长规定孩子做1小时作业,才能看动画片。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心不在焉,完成质量很差。但是如果家长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看动画片”,结果就是孩子5道题完成得有质有量。

孩子从“必须忍耐1小时”的消极状态,转变为“认真做完就能玩”的积极状态,不仅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能保质保量,克服粗心,家长还可视情况给孩子一些奖励,一举多得。

培养孩子“戒掉”粗心,不仅能帮孩子理清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还能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序高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