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时发生的是什么变化?为什么?

如题所述

即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原因:

1、生成了新的物质,如二氧化碳与水。(化学变化)

2、固态的石蜡熔化为液态(物理变化,熔化的是还没有燃烧的石蜡)

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5分后迅速倒转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扩展资料

蜡烛燃烧:

1、由于外焰部分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充分,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内焰部分石蜡燃烧相对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部分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所以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变黑。

2、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得到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用火柴点燃时,火顺着白烟将蜡烛引燃,所以蜡烛可以复燃。

3、当石蜡蒸气燃烧时,在气体剧烈反应的地方发光、放热会十分明显。随着燃烧后热的气体上升,周围冷的气体下降,空气发生对流,从而形成了圆锥状的火焰。

4、蜡烛火焰的形状与重力作用也有关系,热气体的密度比冷的气体低,因此会向上升,如果在失重状态下,这种“对流”的效应就不再发挥作用了,火焰的形状更像球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蜡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1

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含化学变化。

解析:

1、物理变化:蜡烛油熔化,由固体变成液体,且燃烧时火焰有颜色,是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发生了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蜡烛通常是由石蜡制造的,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蜡烛里还常加入硬脂酸(C17H35COOH),蜡烛燃烧时,正二十二烷和硬脂酸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3、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C22H46+67O2=44CO2+46H2O 

2C28H58+85O2=56CO2+58H2O

4、蜡烛燃烧时的现象:蜡烛融化,在烛芯处燃烧,火焰呈黄色。

5、蜡烛燃烧的原理:蜡烛中间的线叫烛芯,它起到吸上液态蜡油的作用。蜡烛刚生产出来时,烛芯上已经有了固体蜡油,你用火点蜡烛时,固体蜡油受热,先容化后汽化,然后蜡油蒸汽被火点燃,这样蜡烛就被点燃了。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使下面的固体蜡油容化,被烛芯吸上来,继续被上面的火加热容化,汽化,点燃,从而形成循环。

6、蜡烛燃烧的实验:

点燃一支蜡烛,在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小烧杯,将烧杯倒立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7、蜡烛燃烧实验的结果:

①、烧杯内壁产生了水雾、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蜡烛燃烧实验的结论:

①、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②、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23
既有物理变化又含化学变化
解析〔首先区分两种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蜡受热融化为液态显然为物理变化;而燃烧为:碳+氧气=二氧化碳,则为化学变化〕
第3个回答  2020-04-07
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二氧化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