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个阶段

如题所述

       从认知的角度,我认为人生分为四个阶段:无知无畏、无知有畏、有知有畏、有知无畏。

       第一阶段:无知无畏。所谓"出生牛犊不怕虎",人在生命的第一阶段,因为无所知晓,也就无所畏惧。只要能够想到,没什么不敢说不敢做的,俗话说"童言无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缺乏对事情后果的理性判断,他百无禁忌。这一阶段所有言行出于本心——童心,因此就算说错话做错事也容易被原谅,甚至让人觉得可爱。成年人对他最好的保护是:不要让自己的思维禁锢了他,给他一定的空间,并做好温柔的引路人。

        第二阶段:无知有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成长中难免碰壁,遭遇挫折。这些挫折会使他心生疑惑,也会对一些事情产生一定的敬畏之心。但因为认知的贫乏、阅历的单薄,往往使他想不明白原因,从而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容易一时冲动做错事,所谓"血气方刚"。生活中虽然受挫,但激情也正昂扬,再加上学习能力充沛,他会慢慢接受并认同一些规则。这一阶段就像一段咆哮的河流,跌宕轰鸣却也能跌跌撞撞地保持航向。这一阶段应该多加学习,提高认知。

        第三阶段:有知有畏。此时一般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阅历,认知达到一定的层次,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跟这个世界和解的能力,明白了人生中有很多需要敬畏的东西和自己承担不起的东西。对于很多事情的后果会运用强大的理性分析得很到位。因为明白,所以畏惧,但过于畏惧,可能会导致畏首畏尾、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举轻若重,容易造成人生的瓶颈。女性尤甚。这一阶段需要协调好"知"与"畏"的关系。

        第四阶段:有知无畏。此时生命之舟已缓缓近岸。一生的酸甜苦辣已然化为人生智慧,与生命融合。此时对世界的认知比前三个阶段都要通透,却已无所畏惧。老去无可避免,但不畏惧;疾病无可避免,但不畏惧;死亡无可避免,但不畏惧;万事皆空无可避免,但不畏惧。因为畏惧没有用,不如修炼本心,淡然待之,活好当下,有尊严地度过这一段最接近本真的生命。

       生命是一段旅途,有起点,必然有终点,中间部分将被填充怎样的内容,全凭自己决定。对人生每一个阶段有一定了解,也许有助于人更好地度过每一个阶段,让整个旅途风光旖旎,光芒万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30
从生理来分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x0d\x0a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6-28岁,有的认为应该到35岁)、成年期(35-60岁左右)、60—79岁为老年期,80—89岁为高龄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人生如潮水,有起有落,按年龄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x0d\x0a\x0d\x0a0至14岁为可塑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高,却有很大的依赖性,常以哭闹方式向父母及长辈要求,以便满足需要。\x0d\x0a\x0d\x0a15至20岁为探索期:这个阶段正值青春期,事事好奇,喜以冒险探索的心态追求想要的东西。\x0d\x0a\x0d\x0a20岁至44岁为建立期:在这个年龄段,忙于建立事业基础、家庭基础、经济基础及感情基础,凡事渐趋于成熟。\x0d\x0a\x0d\x0a45至65岁为维持期:人生各项大事均已固定,儿女逐渐长大,事业也稳定了,正处于人生的收获季节。\x0d\x0a\x0d\x0a65岁以后为衰退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度过人生无数个高潮后,身体器官开始老化,病情渐生。这时,人对子女会产生依赖,希望有人多陪他,在人格的转变上仿佛又回复到第一阶段。所以,许多人都说“老人像小孩”,其实不无道理。
相似回答